徐立娟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变化,越来越多现代化科学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其中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必由之路。学前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对挖掘学生智力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和一生发展夯实基础。本文概述学前教育、教育公平和学前教育公平,分析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公平 新时代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学前教育在大力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难以顺应时代进步发展需求,不公平的学前教育现象频繁出现。导致学前教育不公平的因素诸多,包括幼儿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城市儿童数量与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供求不平、农村学前教育设备设施不完善等,影响学前教育的公平化,不利于幼儿接受专业、系统、健全、平等的学前教育服务,对我国人才培养计划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这些现状,解决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关乎“少年强,则国强”目标的实现,对社会创新进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公平十分必要,对于教育事业、学生一生、国家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我们将幼儿3岁—6岁这一年龄范围接受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衔接婴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桥梁,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是特殊且重要的教育阶段。
对于学前教育概念可以从两种角度加以分析,其一从广义角度说,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性格、情感、认知和身体成长等方面发展起影响目的的活动,包括在成人的引导帮助下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做家务、看电视等,均属于学前教育[1]。其二从狭义角度说,学前教育专指学前教育机构针对幼儿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研究的学前教育从狭义角度出发,指学校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幼儿园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五岁以下的年龄段是发展智力最快的阶段,也是挖掘、开发与提升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成年后,自身智力中有一半均为4岁之前开发获取,另外一半中20%为8岁—18岁过程中获取,30%为4岁—8岁过程中获取。充分说明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智力挖掘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智力发展情况,在人类智力水平中占据较大比重。
关注且加强学前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思维、智慧、创新创造发展及梦想实现提供开端基础[2]。有助于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个性与智力在科学引导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给学生的未来学习与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公平及学前教育公平概述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人都能够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下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使自身素养、潜在能力、智力智慧得到有效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工作对教育成果与教育质量的影響巨大,在具体实施上不仅需要理论依据,还需要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规范的教育资源监管体系,遵循“合理”“公平”的原则以促进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发展为目标,以满足社会成员学习需要和个体发展需求为任务,从社会成员与社会整体的辩证关系出发,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统一配置。
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领域体现和延伸社会公平价值的途径,公平内容包括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权利平等两大方面。推进教育工作能够促进社会工作目标的实现,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人们有机会享受资源同等的教育服务[3]。
(二)学前教育公平。
基于教育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平,就是幼儿、幼儿教师、幼教机构等学前教育领域主体及这些主体的行为在社会关系等利或者等害交换的评价和度量。对于学前教育公平概念的深层内涵分析可以从三个层次主体进行。
首先,第一层次为幼教机构公平。要求国家和政府机关不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性差别化给予不同地区幼儿园投入与扶持,而是给所有幼儿园提供平等的政府物力、人力、财力支持。
其次,第二层次为幼师公平。幼师需要平等的工作机会、工作报酬、进修机会、晋升机会。
最后,第三层次为幼儿公平。无论是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还是在学前教育起点和结果上,都必须达到各个环节的“有教无类”,保证所有幼儿都能享受到平等受教育的服务和机会,不受任何条件影响幼儿的教育程度,力求让所有幼儿都能在学前获取最大发展[4]。
四、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词成为教育工作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国家中长期教育高歌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起点,是得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文件中高达18次“公平”一词的出现,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实践工作指明方向,同时提出全新的要求。基于此,学前教育中“公平”成为首要发展任务,不过要真正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并不简单,这是一项艰巨又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与工程,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前教育投入的不足与差异问题。
如今,政府在规划幼儿园投入工作发过程中,依旧存在差别投入现象。不同地域的幼儿园,会结合幼儿园不同地域面临的差异问题而出现投入不足与差异情况,同处于一个地域的不同幼儿园,存在重点园与非重点园的差别投入,也存在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差别投入[5]。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性,西部发展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导致学前教育失衡现象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全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比重不足,高等教育在教育经费总量分配上存在明显倾斜,而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有限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加剧了学前教育失衡现象,难以有效支撑起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庞大学前教育事业。
(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与发展机会不平等问题。
这一方面的不平等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平等的聘用机会,有些幼儿教师因为家庭条件、年龄、性别而失去工作机会,比如男幼师和女幼师在同样教学水平下,幼儿园往往会聘用女幼师,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幼师聘用上存在“用亲不用贤”的情况,学历与素质均佳的幼师面对聘用不平问题,无法保护自己的权利[6]。第二,幼儿教师没有平等的继续深造和再教育学习机会,一些幼师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教育学习条件、深造机会和培训机会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比如东部发达地域的幼儿园教师,相较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进修与培训学习机会,对于幼儿教师的个人发展具有很大帮助。第三,幼儿园教育不公平待遇现象,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薪资待遇受诸多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影响,保障性较低,包括医疗、编制、工资、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待遇水平与社会发展脱节愈加严重,偏低的幼师待遇打击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特别一些农村民办幼儿园没有为幼儿教师办理职工保险,一旦幼师工作中出现需要医疗等问题,面临经济压力,缺少必要的保险保障,尽管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逐渐得到改善提升,不过改善程度较低,整体待遇情况依旧不佳。
(三)幼儿园入园机会不平等问题。
“上学难”是现如今一些幼儿家长头疼的问题,幼儿入院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信息时代下受到广泛关注。有些城市的外来务工者非常多,例如上海,面对愈加庞大的儿童数量,社区附近的学前幼儿教育机构成了家长们的“心头肉”,在供需不平的情况下,面对城市高昂的幼儿园教育费用,一些务工者望而却步,或是在家中“放养”孩子,或是将孩子送回农村老家幼儿园接受师资力量、环境设施较差的学前教育。除此以外,有些地区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不大关注女童的学前教育,更倾向于给男童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机会,造成幼儿入园机会不平等的问题[7]。
(四)学前教育过程不平等问题。
有些幼儿园的教师定位并不清晰,相较于教育者,更加显现出“保姆”的职能,教学工作仅仅是照顾儿童玩耍,不发生安全事故即可,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培养程度较低,在这种状态下幼儿难以接受与教育职能相适应的公平教育服务,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大。有的幼儿园幼师存在不良心理,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对于普通家庭孩子缺少关注,导致孩子在幼儿园面对不公平的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念形成起着不利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
五、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策略
虽然要在短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公平并不现实,不过在现有教育体制和国情下,实现相对公平的学前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能够缓解学前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促进我国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弥补学前教育供给方面的不足。基于此,在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公平發展的基础上,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效切入改善学前教育不平现状。
(一)重视经济发展,着力缩小社会差距。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建立现代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想要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化,就要从缩小不同阶层之间、城市农村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入手,重视经济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失衡问题的影响,尽可能使地域经济发展平衡起来,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令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减小,以此避免不同地域学前教育出现不公平投入问题[8]。需要注意的是,贫富差距的减少不只是地域政府与当地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小,还要关注教育差距的减小,重视学前教育差距。
(二)关注幼师待遇,建立健全幼师培训聘用制度。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直接实施者和执行者,扮演着关键角色,幼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接受平等教育教学。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幼师待遇与社会地位的问题,通过提升待遇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学前教育工作中,加大对幼儿待遇保障的立法工作力度,让幼师的基本权利和待遇可以在法律的充分保障下为社会所重视,减少幼师待遇不平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提高幼师的基础工资,还要从医疗保险、教育培训、深造进修、考核聘用等各个方面,给予幼儿教师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力求稳定与扩大我国教师队伍,着力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学前教育工作改革要求的幼师队伍,保证幼儿教师具备公平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将公平理念深入融入工作中,营造公平氛围,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三)更新思想观念,将学前教育融入义务教育。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新形势下,原有义务教育范围和机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用问题,充分体现在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融合中[9]。试想一下,如果学前教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就能使学前教育在完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下更加规范化、公平化发展,对于教育起点的公平能否实现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有关部门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工作立法方法的研究力度,探寻出可行途径,让义务教育体系下的学前教育工作在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域和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得到更好资助与保障,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四)拓展办园渠道,开办充足学前教育机构。
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调整教育经费总量中学前教育经费比重,使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在更大力度的投入保障下快速壮大发展起来,解决幼儿“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持性政策和相应补贴,鼓励倡导社会兴起开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热潮,让学前教育工作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下形成充足的学前教育资源,给更多幼儿提供平等受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机会[10]。
例如,政府可以以社区为依托,借助基层部门强有力的中坚力量,科学合理运用社区的设施条件、人力、场地促进社区学前教育机构成立,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发挥社区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可靠资源,为社区幼儿提供更平等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化发展势在必行,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一些不平等问题与现象,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探究科学可行的应对策略,才能切实推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化发展,解决实际不平等问题,让所有幼儿都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学前教育服务,从而发挥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价值,保障社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子静,穆岩,徐雅琼,等.道德教育应重视公平概念的启蒙——学前儿童在资源分配任务中的公平偏好[J].教育进展,2018,8(02):89-93.
[2]杨朝军,陈杰.教育公平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172-174.
[3]张晓莹.学龄人口变化对我国全纳、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的影响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86-87.
[4]王丽媛,刘敏.法国宣布将学前阶段纳入义务教育[J].教育探究,2018(2):4.
[5]夏双辉.普及·公平·优质:西藏学前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79-81.
[6]薛越.公平视域下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考试周刊,2018(15):191.
[7]张晓婷.教育公平视域下学前融合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10):25-28.
[8]王有才.浅谈學前教育质量公平的内涵、结构及其现状调查[J].神州,2017(32):118.
[9]张婕.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和改进策略——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0):67-69.
[10]朱家雄.从教育公平的视角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二)[J].动漫界:幼教365,2018(0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新路径研究”(SK2018A0261);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SK2018A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