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审计机关治理能力的建议

2020-03-26 07:36
审计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委员会机关

近年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和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审计委员会先后组建,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审计职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各级审计机关共同面临着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亟需解决和推进的重要内容。

一、审计机关治理能力之现状

(一)加强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各级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相继成立,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了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各项机制体制,进一步全面统筹指导推进审计工作发展。各级审计机关紧扣政治机关根本定位,对重大事项、重大情况及时报送,特别是年度审计工作要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等都需报经审计委员会审批或备案,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审计监督全覆盖全力推进。2019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指导意见》,完善顶层设计,对党委、政府和审计机关、各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各省市也相应出台实施意见,为审计机关全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已覆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多种类型。

(三)审计工作机制创新迈上新台阶。为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有效解决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的困境,努力提升审计机关治理能力,审计署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创新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加强大数据审计运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等规章制度规范等,为审计机关有效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监督效能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创新“两统筹”方式,积极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效能督查、巡视巡察等监督融合,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推进,坚持大数据审计,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审计成果运用成效有所提升。自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后,审计机关与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各成员单位间的重大事项报告和工作协调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审计成果运用更加高效。各级审计机关努力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从机制体制层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率及审计建议和审计信息的采纳率、审计后促进各单位建章立制数量都较以往有所上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后,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制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仍有部分工作运行还需与相关职能部门不断磨合。特别是在部分县级行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审计委员会工作不够重视,对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职责和作用还不太清楚和了解。同时,如何在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审计工作中有效发挥作用仍是目前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出台后,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在统筹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组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经济责任审计文书报告等方面虽有指导性意见,但尚无可操作的具体规范。

(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有所差距。审计工作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的要求都很强,现有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审计力量不足与繁重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推进全覆盖任务下审计项目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以及配合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巡视巡察抽调等工作常态化,审计力量越发不足,特别是在县(市、区)审计机关情况更加严峻,审计干部经常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影响了工作质效。另一方面,审计干部队伍结构老龄化,且缺乏“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随着审计监督全覆盖推进,审计干部很难完全胜任新时代对各行业各类型开展审计监督的需要。年龄较大的审计干部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过程较长,新招录人员受审计经验限制,较难在短时间内承担主审的任务,同时普遍存在宏观分析提出建设性建议意见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审计机关培训频次较少,培训渠道较单一也制约了审计干部业务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县(市、区)审计机关主要以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业务培训为主,覆盖面不广、参与度不高、针对性不强等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审计业务质量管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审计项目的广度不断拓展、审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于2011年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文书规范已无法解决现行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类型审计项目的审理、文书归档等无法完全适用准则要求;又如,运用大数据审计中,由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审计分析得出的审计证据,如何保证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如何获得被审计单位认可,审理如何开展都是下一阶段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四)新兴审计领域审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各级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变革,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审计、投资审计等传统审计领域都基本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审计体系,无论是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方式方法等都相对成熟。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等新兴审计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审计的事项仍处于探索推进过程;审计配套工作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审计项目顺利开展和审计成果质量提升。

三、提升审计治理能力的建议

(一)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机制制度。在贯彻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加强与党委、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请示沟通协调,健全完善与本地区相适应的党领导审计工作机制,制定各类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明确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机制运行顺畅,确保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审计全过程各方面。

(二)构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要切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要审计机关积极应对、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健全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等新兴审计领域要全面摸清理顺审计内容和重点,构建完善的、可操作的审计规范体系供审计人员参照执行,如编制通用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操作指南和审计指标体系等,积极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保障作用。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根本解决审计力量薄弱和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一要坚持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根据工作实际,科学谋划、合理安排全年审计项目计划,精准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周期和审计频次,采取“1+N”等方式,最大限度统筹整合本地区审计资源,实现上下级联动,共享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能,有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二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向大数据要效率,向信息化要资源,将大数据审计充分运用于各类审计中,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三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合力。积极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效能督查、巡视巡察等监督融合,如开展联巡联审、联合整改督查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实现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审计辅助作用的审计监督工作机制。

(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审计业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治理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上。一要完善审计质量制度规范建设,在国家审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修订科学的、可操作的审计业务基础规范。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开展优秀审计项目展示、典型案例剖析等,促进推广学习,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二要创建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以“三立”精神为指引,注重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审计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学习机制,举办各类理论学习班、轮训班、审计案例和经验交流会,开展外单位先进经验调研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审计人才或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特定审计项目,建好建强审计队伍。

[图片新闻]

监利市审计局组织开展的离退休干部书画展引起市委党校的关注,专程组织老干班学员前来参观学习。

(潘波 摄影报道)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委员会机关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跟踪导练(五)(2)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编辑委员会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