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宫颈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并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现阶段临床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靠妇科专项检查和宫颈活检细胞学检查,缺乏对肿瘤直径、累及范围及深度等的判断,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必须进一步改进诊断方法[2]。本院在2018 年6 月—2019年6 月治疗的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124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MRI 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随机在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治疗的疑似宫颈癌患者中选取124 例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备案。122 例患者年龄40 ~70 岁,平均年龄(53.1±7.6)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接触性出血各位80 例,宫颈重度糜烂和阴道分泌物异常分别为30 例和14 例。入组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订协议书。
入组患者均接受MRI 影像检查,具体为[3]:检查中用到的核磁共振仪器为飞利浦Aachieva 3.0T,嘱患者检查前适当憋尿,通过替体部线圈对患者进行轴位T1WI、T2WI序列、矢状位T2WI、T2WI 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常规扫描时调整层厚为6mm,扫描的层距调整为1.2mm;薄层扫描时调整层厚为1 ~3mm,扫描的层距调整为0.2 ~0.6mm,矩阵设定为256×169mm;T2WI脂肪抑制序列调整各参数为:T1 155ms、TR 2100sm、TE 100ms;T2WI 调整各参数为:TR 2100ms、TE 100ms;T1WI 调整各参数为:TR 520ms、TE 15ms。对需要增强扫描的患者,从肘静脉注入造影剂,然后采用e-THRIVE 动态序列连续扫描,其中动态扫描成像取值设定为16s,供给扫描10 个动态;详细记录肿瘤浸润程度以及病灶的信号强度。
详细记录入组患者MRI 影像检查扫描结果,计算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统计学软件比较MRI 影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分期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 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数据显示,124 例患者经MRI 影像检查共确诊118 例(阳性111 例,阴性7 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5.16%(118/124)、99.11%(111/112)、70.00%(7/10)。宫颈癌经MRI 影像检查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入组患者经MRI 影像检查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对比
近年来,宫颈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且年轻化的趋势,虽然临床通过宫颈细胞学和专科检查等手段可确诊,但不宜明确癌灶和周围组织间的关系,也不能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准确诊断和分期作为影响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宫颈癌患者临床诊断和分期准确率就显得极为重要[4]。此次研究显示,124 例宫颈癌患者经MRI 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5.16%(118/124)、99.11%(111/112)、70.00%(7/10),且经MRI 影像检查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多数临床报道相一致。MRI 影像检查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辨别组织信号高低来判断病灶的解剖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侵及范围,更容易分辨癌灶的边缘及评估是否存在淋巴转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5]。一般情况,正常宫颈的MRI 检查在T1W1 表现为均匀的稍低的信号,不存在显著的分层;T2W1 在表现为三层结构,其中粘膜层为显著的高信号,结合带则表现为显著低信号,肌外层呈中等信号,一旦发生癌变特别是到Ib 期以后的患者,其信号表现恰好相反,在T2W1 抑脂上癌灶表现为较高信号,和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形成鲜明的对比[6]。总之,宫颈癌患者采用MRI 影像检查,组织分辨率高,可以为临床分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