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3-26 01:55秦丽君郑建芳付素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大学生

秦丽君 郑建芳 付素霞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21; 3.河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深入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因此,意义重大。

一、河北省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具体的,它通过多个维度表现出来。本课题组聚焦大学生关注的9个方面、共40个封闭性问题和5个开放性问题,在河北省不同区域选取5所不同高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2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0份,其中高职学生1200人,本科学生800人。经过统计分析,概括出大学生价值观多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封闭性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

封闭性问题采用李克特(Likerte)5分量表法,5个被选项分别为:非常不认同(1分)、不认同(2分)、比较认同(3分)、认同(4分)、非常认同(5分);涉及学习观、幸福观、就业观、爱情观、美丑观、诚信观、交往观、规则观、荣辱观共9方面,得出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主要价值取向(见表1)。

表1 河北省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统计表

我们将“比较认同”“认同”“非常认同”三个概念统一归入“认同”这一大的范畴来看,学习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持肯定态度,90%的学生认同学习是件挺快乐的事,83%的学生认同读书依然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每学期应该读3本以上的课外书,但有39%的学生认为专业以外的课程用处不大,可以不学。幸福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有较高的幸福感,81%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有许多能够使自己体会到幸福感的事,但51%的学生认同钱、权、地位只要拥有其一就是幸福的。就业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如88%的学生认同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就业最有帮助,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爱情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婚姻持严肃认真的态度,86%的学生渴望自己的恋爱对象成为自己的婚姻伴侣,85%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伴侣具有婚前性行为。美丑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有健康的美丑观,如89%的学生认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丑行。诚信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不诚信行为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如92%的学生认同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是丑行,86%的学生认同不诚信行为往往使人获得不应该获得的好处,诚信价值因此被贬低,但8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造假是有许多原因的,可以理解。交往观方面,87%的学生认同平等、尊重是交往的基本原则,但有83%的学生认为与人交往中,时常会出现误会。规则观方面,81%的学生认同有秩序的生活离不开必要的规则,但88%的学生认同我校许多学生不看《学生手册》。荣辱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荣辱是非分明,84%的学生认为浪费是可耻的,但有88%的学生认同“光荣”与“可耻”这两个词离我们大学生很遥远。

(二)开放性问题的调查结果

开放性问题涉及交往原则、幸福、就业、大学学习目标、什么是美5个方面。关于交往原则,多数学生认为诚信、真诚、尊重、平等、与人为善是自己的交往原则;关于幸福,多数学生认为家人健康平安和睦、做自己想做的事、经济有保障、快乐生活是幸福;关于就业的最大问题,多数学生认为经验能力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对口、学历低、不善于与人交往表达是最大的问题;关于大学学习目标,多数学生认为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完善丰富自己、多考取证书、找到工作是自己的学习目标;关于什么是美,多数学生的认为是诚信、善良、友爱、独立自信、乐于助人、心灵美。开放性调查结果与封闭性调查结果吻合度较高,说明该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概括出大学生价值观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正能量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正向选项得分高。如认为终生学习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选择的生活方式的占93%;认为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儿事是一种幸福的占83%,而其中非常认同占到30%;认为有信心靠自己找工作的占81%,其中非常认同占到29%;认为诚信是自己所坚守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的占92%,而其中非常认同占到30%;认为彼此忠诚、奉献是爱情的特征的占88%,其中非常认同占到39%;认为宽容是美的占81%,其中非常认同占到36%;认为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占90%,其中非常认同占到40%;认为好逸恶劳是可耻的占91%,其中非常认同占到46%;多数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养成了解规则的习惯,纪律表面是一种约束,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更多的人获得更充分的自由。

其次,以下问题值得引起重视:(1)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这部分学生在对有些问题的回答上所占比例甚至超过50%,说明这些学生的价值观亟须教育引导。如认为公共场所异性之间的过密交往是个人私事,与公德无关的占51%;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造假是可以理解的占56%;认为钱、权、地位,只要拥有其一,就是幸福的占51%。(2)部分学生价值取向不明确。在调查问卷中,大约22%的学生未选择“认同”和“非常认同”, 也未选择“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而是选择“比较认同”,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价值观的辨析与引导。(3)价值观冲突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大学期间提升综合素质很重要,对就业很有帮助,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专业以外的课程用处不大,可以不学,居然占到了39%;认为学校采取各种方式严禁作弊是大多数学生所希望的,但仍有83%的大学生认同考试作弊、求职造假是可以理解的。(4)知行脱节客观存在。如认为大学生应该养成了解规则的习惯,但认为我校许多学生不看《学生手册》的比例高达88%;认为诚信是自己所坚守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占比是73%,但却有76%的学生认同大学生抄袭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植根于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个体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满足自身需求之间进行思考、整合、提炼、选择的结果。

首先,价值观教育整体上培育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40余年,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并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学生。这是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的根本保证。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日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自觉践行。同时,社会舆论及社会正能量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和偏差不断被矫正,德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立足学生思想实际,努力研究和解决学生各种思想困惑,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

其次,价值观培育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在价值观的教育上,学校、家庭、社会应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大学生价值观协同育人的整体合力。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价值观培育中没有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甚至出现彼此脱节、互相抵消的结果。第一,学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像是一座“象牙塔”,它教给学生真善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学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层面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之外,学校校园文化在无形中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来看,有些高校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未能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价值观教育环境。同时,学校价值观教育方式和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略社会实践的价值观教育很显然是失败的,导致学生价值观出现知行不一的缺陷。第二,社会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像是一个“大熔炉”。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面临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等现象,大学生如何保持初心,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对大学生价值观非常大的考验。第三,家庭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是一种“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的价值观对子女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目前家庭教育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书面的试卷上,但缺乏践行。

最后,大学生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心理成长规律也会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以及价值多元的冲突时,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内心出现矛盾,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终,通过心理价值的冲突和成长规律的要求,正视自己,作出正确的自身评价。

三、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和形成路径

通过了解河北省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其成因,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路径。大学生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符合国家意志,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塑造和助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文化是人们普遍认同并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文化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一,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要讲话中提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引领。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种目标引领,有了目标,才能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国家、社会三者统一起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二) 加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水平,让有信仰的教师教思政课,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地,接受检验。坚持校内外合力育人,高校应该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中,搭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支撑和实践基础。

(三)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机制

首先,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整合教育资源。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间。“师者,闻道授业解惑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教师的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对学生价值观培育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为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以家庭教育为后备阵地,优化教育效果。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处事方式都在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如果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往往会毁掉一个孩子的未来。“德者,才之帅也。”善的品德才是价值观教育应该追求的结果。家庭教育中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放任孩子,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亲情与理性中实现孩子价值观教育的引导与纠正。再次,以社会为拓展阵地,提升教育质量。要加强党和政府部门的建设,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这样才更加有效果。网络环境应该严把方向和质量,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

(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外部教育只有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被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时,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不仅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价值观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判断和检验。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改变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价值观要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并不断践行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树立家国情怀,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大学生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