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磨砺 终得美丽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摄影艺术的发展规律

2020-03-26 01:30刘博宁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摄影者拍摄者形式

刘博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如今这个通信方式创新层出不穷的年代,网络微博和传统媒体的“蝴蝶”效应,使得热点问题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图有真相”也成为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必要条件。很多时候,洋洋洒洒的千言万语,还不如一张无意偶得的手机照片更直指人心、发人深省。同时,摄影爱好者的队伍也迅猛发展,这主要缘于设置各类情景模式的简易操作法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尤其是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面世以来,随时随地零成本的拍照让摄影成为千家万户再普通不过的娱乐方式,连续拍摄和后期制作更是大行其道。

但是,从爱好到照好却实为不易。正如佛门参禅修为精进讲究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同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新闻摄影不仅有自发、自觉、自由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也有发现美、表现美、实现美三个环环相扣的实现形式。

自发、自觉、自由三个发展阶段

自发的记录——工作出产品,全在真实性

在自发阶段,从摄影者的内心看,拍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仅仅出于工作需要或者岗位职责。拍摄者只要熟悉所使用的相机、掌握基本的摄影方法,学会自动挡拍照,基本能把东西原样拍出来即可。这时,还谈不上对主题的提炼和意境的表达。可能有些照片看起来不错,但细细咀嚼之后有味道的并不多,即使出了几张好照片也纯属偶然。所以,这一阶段还仅仅是真实地记录,完成基本的任务,产出的仅仅是一般的照片。

此时,如果摄影者要想有所进步,就要首先在心理上接受摄影,进而多看多比较、多练多思考,比如,自己拍到的和看到的有多大的差距,自己拍的照片和别人拍的照片差别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提高拍摄技巧,等等。整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先把相机摸透;同时,要逐步学会选择科学站位、判断光线条件、掌握曝光技术、把握拍摄时机、理解题材背景、完善后期处理等,为下一个阶段打好基础。

自觉的记录——实践出作品,重在生动性

当摄影者从内心深处慢慢喜欢上摄影,便自然调动主观能动性,用心去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从这时起,拍摄者对题材的选择开始和素质修养、审美情趣结合起来,不再过多地考虑能拍什么,而更加重视自己想拍什么,一旦对某个画面动心就能够及时捕捉到;不再过多地在意形式上的完美和精确,而更加重视通过视角和构图要素的重新组织,以表达当时的内心情绪和直觉感受。总之,摄影手法只是体现创作构思、表现新闻主题和刻画艺术形象的手段,文化情怀和思想意识决定了作品的生动性。

在这个阶段,拍摄者开始琢磨镜头和相机的升级、拍胶片还是拍数码、玩单反还是玩旁轴,也开始研究多次曝光、分区曝光、超焦距、大画幅等技术,会学习PS、剪裁、美化、三图合成等后期处理事项;对色彩的区块也有表达的意思和欲望,对运用线条完成画面结构已有了初步概念。拍摄者还会主动与圈内朋友坐而论道,力争尽快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自由的记录——创作出精品,贵在创新性

随着爱好的加深和技术的进步,便进入发烧友比直觉的阶段,主题是新颖。这时,开始追求人拍合一、随心所欲的境界。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轻松而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视角和细节,并全力在照片中表达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灵魂。此时,摄影真正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拍摄者借助敏锐的观察力、联想力和表达力,力求从哲学的、美学的,形式的、内在的,喜剧的、悲剧的等多角度,重新解释各种现象,并向受众传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

在这个阶段,拍摄者的审美修养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产生不满足于现状的内在冲动,并尽可能熟练地运用手中的器材,带有观念特质和前卫意识的创新性作品卓而不群,针对性明显,思辨性强烈,利用偶然表现必然,通过特殊揭示普遍,抓住瞬间定格历史。摄影技术也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一切轻松随意,形直而意曲,理显而情深,意境幽深旷远。照片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深深打上了个性的烙印,有神又有形,有景又有情,有品又有味。

发现美、表现美、实现美三个实现形式

发现美——美在身边,美在心中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摄影和油画、雕塑、音乐、诗歌、舞蹈等其他艺术一样,都是要把生活中的美展示出来,让人喜闻乐见,在艺术享受中使精神得以升华。可以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发现。从理想状态来讲,十全十美当然好,但现实中即便有也是稍纵即逝。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摄影人一定要独具慧眼,当个有心人。

清代诗人袁枚《遣兴》诗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美,说到底就是一种心理现象,当你以美的心灵透射出去时,就会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独特的美。只要心中有阳光,纵使是无边黑暗,你的世界也将是明媚而温暖。总之,发现美是一个伴随着情感活动的过程,是一路为理想而努力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可以让美的事物被发现得更加生动形象,也让美的意蕴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表现美——美在理念,美在灵动

德国古典文学家歌德说得好:“艺术家一旦通过观察掌握了自然,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摄影者的创作从发现美开始,根据自己的观察,依照自己的理念,铸造出一个能够充分表现美的艺术世界。可以说,美既是客观存在,同时又是主观感悟投射的产物,美只是潜在的、可以成就在任何事物上的,所以美需要摄影人去好好表现。要用手中的相机来表现美,起码的技巧不可或缺,基本的要求无法忽视,只有将目的与手段相结合、理念与灵动相配合,才能真正将美表现出来。比如,拍摄前,有准备,勤构思,想周到,装备齐;拍摄中,手眼快,机到位,巧构图,抓主题;拍摄后,精心选,分类放,复制好,勤制作。一招一式,还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

在实践中,美主要通过特写的形式来表现,尤其是通过比较法,利用动与静、虚与实、大与小、明与暗、软与硬、里与外、疏与密、快与慢、直与弯,以及表情的反差等手法去表现。这里,光线是第一个对比要素,比如,清晨或黄昏戈壁滩上的胡杨林,逆光拍摄,苍凉感体现古而不死,意境深远。难怪摄影圈流行着一句名言“摄影就是光影的艺术”。

实现美——美在形式,美在内容

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尤素福·卡什提出:“摄影的本质是被拍着内心深处的东西,是得去挖掘的一面。”准确地说,就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纪实功能,是时间与空间的切片。在传播、欣赏、品鉴过程中,美还是不美已基本无关个人取向,而属于社会心理、集体审美范畴。要实现美,既要美在形式,更要美在内容,形式美主要在表现过程中,内容美主要在实现过程中。

内容美大致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用摄影描绘自然美,比如大好河山、风光名胜、人文景观、古迹遗踪以及人与自然友好和谐共处等;二是用摄影反映社会美,比如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幸福美满的生活故事、刻苦勤奋的学习氛围、温馨融洽的人际关系、丰硕辉煌的建设成就等;三是用摄影赞颂人性美,比如助人为乐的品质、大爱无疆的道德、恪尽职守的素质、公而忘私的行为、自觉高尚的文明等;四是尝试艺术美,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积极探索摄影新理念、新意识、新手段和新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总之,实现美一方面同摄影者的心理升华紧密相连,是摄影者从自发、自觉到自由三个阶段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又同摄影者的世界观、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紧密相连。摄影者通过深入生活,把发现到的各种美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大美世界,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摄影者拍摄者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冬日黄昏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小议过去进行时
北京科技大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无巧不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