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治监督改进之策

2020-03-26 01:11张治安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监督政治建设

张治安

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委有关部门要履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相关职责,强调要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从我行近年来开展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的情况看,基层行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发展、轻监督等现象,政治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政治监督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和加强。

一、政治监督及其意义作用

“政治”概念在西方最早源于古希腊,直接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城市国家的意思。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开始使用“政治”概念,其中重要的含义就是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各种公共生活的行为的总和。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出现过“政治”一词。如《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这里的“政治”由“政”与“治”二字构成:“政者事也”,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法律等;“治者理也”,主要指管理和教化人民。结合起来,政治就是“管理和治国之道”。从内涵看,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对政治的认识基本是相通的,只不过参与的主体有所不同。古希腊参与政治的主要是城邦中有身份的贵族,中国古代参与政治的主要是国君及其臣子(封建官僚)。政治监督是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权力行使过程的控制和约束。在多党竞争的国家,权力运作主要发生在国家领域,虽然也日益强调对政党的监督,但是重点是通过权力制衡对国家的监督;对执政党的监督主要是靠外力,通过选票来进行。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在权力运行的监督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十分注重法制和党内监督。他提出“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结构和运行机制”,并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高度概括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并严肃指出,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政治监督乏力、管党治党宽松软直接相关。鉴此,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并要求“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总书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加强政治监督对促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基层行来说,加强政治监督,对银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保持正确政治和经营发展方向,督促基层行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选好人用好人、改进工作作风,进而促进竞争力提升,督促基层行党员干部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行稳致远,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进而维护职业生涯安全、家庭幸福和谐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行政治建设、政治监督存在问题

党组织在履行政治建设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履行主体责任意识缺乏、能力不足。党委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负主体责任,同时在政治监督方面也负主体责任。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履行党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存在为应付检查而学、象征性学的现象,缺少深学细悟、相互启发交流。党委(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履行不够到位,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提醒不够到位,存在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的倾向。从近年来巡察和相关监督检查情况看,基层行党组织在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相关规定要求方面普遍存在不到位、不得力情况。如对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不够积极主动,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存在“宽松软”现象,对巡察的组织推动、发现问题的整改督导重视不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民主生活会、党内谈话、干部考察考核、党员评议等制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领导决策制度不健全。存在民主集中制不想用,群众路线不善用,依法合规管理不会用现象。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更多的时候存在“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有意见不敢说、不想说,说了也不被采纳的问题;有的“一把手”不善于集中、不敢于担责,很多事情特别是对群众有利、对长远有利的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影响党组织的权威性、号召力,影响员工群众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一些党组织在做计划、定措施、做决策时,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凭经验、拍脑袋行事。在坚持依法经营管理方面,基层行领导干部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制度规矩意识,有的有制度规矩不按照制度规矩办;有的有选择地执行制度规矩,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有的对制度规矩频繁变动,不严谨、不严肃,群众无所适从。三是政治生活不严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不足,存在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三会一课”质量不高,主题党日“党味”不浓,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辣味”不足;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得不到有效执行,存在弱化、虚化的倾向,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亟待培育,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时隐时现;选人用人存在“一把手”或极少数人说了算,缺乏客观公正性,甚至“带病提拔”情况。

党员干部在履行政治建设职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治意识不够强。从工商银行基层行党员干部成长历程看,多数是在某一方面具体业务岗位上工作多年,对该项具体业务比较熟悉,成绩比较突出。多年来,他们接受到的教育、指导都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即把本职工作做好。各方面的考核评价也都是以专业工作、经营指标为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基层行党员干部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只要把业务方面的制度规定、业务知识、具体事项搞熟搞好就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就有发展前途,缺乏以党员的身份、党章的规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的自觉性。个别党员干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知“政治”为何物。二是政治立场有偏差。一些基层行党员干部存在唯上意识、特权意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突出。如在做决策、定计划、抓管理时,有的唯上级要求,不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考虑员工意见,不考虑客户是否方便满意,机械执行;有的在党不言党、不忧党、不为党,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用心,贯彻执行不及时不到位。三是政治学习走过场。从近年来我们对基层行巡察情况看,在上级行的督导指导下,基层行按照要求在形式上应该说做到了,但是质量效果上普遍不够好,不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没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更没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19 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测试时,有的干部在开卷情况下连党的六大纪律、“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都回答得不全面不准确。四是政治能力待提高。由于选拔任用时对政治能力本领的考察把关不够精准,加之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政策制度学习,不注重加强政治历练,不少基层行党员干部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见事迟、处置慢、效果差,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

纪委在履行政治监督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治站位、政治监督意识微弱,履行专责不专、不精。二是政治监督能力不足。主要是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政治建设要求与经营管理工作融会贯通、辩证把握能力不足,认识有偏差,标准模糊,见事迟,行动慢。三是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主要是“四种形态”运用不到位,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缺乏经常性、严肃性,执纪审查存在“宽松软”,“三不”一体推进没有实质性突破。

三、基层行政治监督改进之策

加强政治监督是落实党的政治建设新要求的重要抓手,重在提高监督效果,推进工商银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全行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一)选好配强专责监督者是关键

政治建设及政治监督的重要性、敏感性、政策性对承担监督专责的纪检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非常高,必须选好配强相关人员。一是党的意识、政治意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要强。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有党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员,是党的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要能够辨别低级红和高级黑,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二是要有较强的斗争精神、担当勇气。要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否则,即使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及时发现了问题,但不敢监督执纪问责,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三是要能够熟练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党章党规党纪和组织人事制度规定。这些是加强政治监督必须具备的本领,否则,监督工作方向难免偏离,监督工作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二)监督落实好选人用人政治标准是根本

党近100 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决定一切”的道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实质上是加强党的各级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因此,把好选人用人关口是源头性、根本性举措。《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考察和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立场、没有态度、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在错误言行面前不抵制、不斗争,明哲保身、当老好人等政治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处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注重选拔任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倒查,对政治标准把关不严的严肃处理。各级党组织、纪检部门干部选拔聘用办法、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等制度办法都有相应的要求,问题是有的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还是“一切照旧”。究其原因,或者忽视政治标准,或者不知道“政治标准”究竟为何物,不知道怎样把这些原则性要求落实落细到每一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每一环节。纪检部门要总结梳理选人用人、“三重一大”等制度监督检查好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不足,特别是选择几家问题较多的党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查找选人用人每项工作每一环节每一问题的原因症结,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堵塞漏洞,完善制度。督促组织部门结合本行本单位实际,对《准则》《意见》明确的政治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和客观公正性,减少主观性随意性,确保选人用人质量。

(三)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本领是重点

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什么是政治能力?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不断锤炼的过程,其根本途径是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加强政治历练,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其一,锤炼忠诚品格是基本要求。忠诚是党员应有的良好品质。从我们党近100 年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一代代党员的忠诚奉献,党不可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党员锤炼忠诚品格,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其二,提升理论素养是必要条件。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理论素养、增长工作本领的思想宝库,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千万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图应付。其三,抓实政治生活锻炼是主要途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领导干部历练政治能力的大熔炉。只有炉火旺,才能锻造过硬政治素质。要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逐条逐项、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落实到位。其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重点要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生命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象、内涵、方式的变化,多用员工听得懂的话与员工对话,多用员工乐于接受的方式做员工工作,不断提升团结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员工的本领。其五,提高风险处置能力是重要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提高风险处置能力是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目的之一。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要加强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制度和系统“硬约束”,强化制度落地执行。要压实案防管理责任,持续完善案防机制建设,防控案件风险,保护国家资金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四)高质量开展政治巡察是法宝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政治巡察。各级行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真正认识到巡察在督促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总省行党委工作要求在基层贯彻落实;督促基层完善制度、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改革发展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担负起配合巡察工作、整改巡察问题的主体责任。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及时听取巡察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巡察成果运用。二是聚焦政治建设,高质量查找问题。聚焦被巡察行政治建设,重点是执行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的政治建设意见等情况。与此同时,要突出监督重点,优先巡察基层干部员工意见集中、廉政风险点较多、关注度较高的单位和业务条线,瞄准重要节点、关键事项和涉及干部员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重点领域早排查、重点问题早发现、重点风险早防控。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督形式、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内控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多方面收集问题线索,实施精准巡察,促进政治巡察深化提质。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巡察工作的生命线,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压紧压实被巡察党组织整改主体责任,督促“一把手”对整改问题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不定期抽查、开展“回头看”和现场回访,跟踪督导整改情况。对整改事项不完整、整改措施不到位、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提出进一步整改要求;对敷衍塞责、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严肃问责。

(五)监督净化政治生态是基础

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并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践证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从这五方面协同用力,只要存在一个方面的短板,就可能出现破窗效应,影响整个政治生态。为此,要像抓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一样,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政治建设意见的落实。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确保落实准则意见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对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原则、形式化、庸俗化、随意化的要坚决纠正,并像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一样公开点名道姓批评。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沿的前沿,使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真正“带电”“长牙”。要从选人用人、强化学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综合施策。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增强对领导干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等的考察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严肃批评、从严处理,该调整的及时调整。

猜你喜欢
监督政治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