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倾向调查

2020-03-25 23:41黄昊谢安国
学理论·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大学生

黄昊 谢安国

摘 要:网络环境的开放多元,网络传播的信息海量性和快速高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难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上的信息多且复杂,很多大学生浏览的网络信息娱乐性、随意性较强,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上网和生活习惯。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的倾向性,有利于提升网络育人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网络育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2-0062-03

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规划未来[1]。大学生群体是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热衷于表达自我的群体,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和学习是非常积极的,在生活各方面都善于借助网络的优势;另一方面,大学生刚刚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自制力不强,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很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美国社会化网络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指出,“在将来,基本的网络素养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2]。了解掌握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倾向,是高校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内容辨别力,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选择五所高校各10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信息选择的调查,利用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利用网络渠道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一)每日上网时间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上网用时过长。40%的受调查者每天上网用去3~5小时,30%的受调查者每天上网经常是6~8小时,还有超过1/4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而过长上网时间也体现着网络利用效率偏低或者网络沉迷的问题,意味着上网可能会过多占用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

网络上的信息方便快捷、吸引眼球,并且由于开放的平台和高效的算法,在浏览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相关的延展和引人注目的亮点。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推进网络信息时代进一步发展、丰富完善网络信息展示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上网消耗时间的最大原因。大学生手机上网已经司空见惯,加上校园网的普及,大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愈加频繁[3]。合理的检索、高效的筛选,是当下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应当掌握的技能。过高的网络时间占比,说明无论是必要的还是非必要的上网活动,都是缺少明确的时间规划的。

(二)网络使用场景

网络上充沛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网络便捷有趣的娱乐功能更是增加了人们日常生活闲暇中的乐趣;网络还有购物消费、拓展兴趣、开阔眼界和满足社交等功能;并且网络社交已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抒发内心情绪、表述利益诉求、交友互动的首选方式[4]。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使用网络,57%的大学生在上课、学习和做作业时使用网络,还有43%的大学生在通勤乘车、吃饭、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网络。

调查数据表明,移动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与网络越来越密切。网络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助益是显而易见的,在认识网络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弊端时,要客观分析原因,辩证地看待,不应一刀切地抵触和拒绝,要试着利用网络的方式来处理网络带来的问题。

(三)使用网络学习情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都使用过网络来辅助学习,67%的大学生把网络当作学习的工具,23%的大学生总是使用网络来学习,网络已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5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学习速度快,内容多,能提高学习效率;但3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边角信息太多,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1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平台信息筛选门槛普遍较低,获得的资料往往不准确。紧跟时代,利用网络加强课程资源、完善网络教育体系,是教育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的选择

(一)网络软件与交互平台的选择

调查显示,97%的大学生通过微博、知乎和豆瓣等网络论坛参与网络活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参与的网络圈子,大学生在论坛参与话题,提供内容,展示自己,增长见识。67%的大学生热衷于音乐和视频软件类的使用,这也是网络上满足放松娱乐的主要渠道,短视频平台以内容即时、信息碎片化、强调交互等特点区别于传统影视平台,成为当下大学生了解外界和展示自我的主要平台。53%的大学生经常参与消费购物和旅游、理财、健康等其他生活类网络活动。在这些平台上建立公众号,积极与学生们互动、发布信息和组织活动,不仅易受学生欢迎,还有可能成为热门,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当下和未来主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网络信息类型的选择

网络信息类型的选择是组成上网者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的核心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信息类型与受访者的上网动机相契合。

调查发现,73.3%的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类型的选择方面,娱乐休闲类占据主流,这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缓解压力和自我提升的需求有关。在所有网络信息分区中,娱乐休闲类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网络的资源整合功能为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影视、综艺、音乐和游戏等资源丰富且集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网络上娱乐的需求。在现有的网络应用市场中,有关娱乐休闲的软件是数量最多、样式最丰富的。不只是大学生群体,在所有的网络用户中,主流的上网动机仍然是娱乐与放松,体现出大学生在信息选择中从众性、随意性、片面性、依赖性的不良趋势[5]。网络较强的娱乐功能,能够填补人们的空闲时间,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却也是网络使用中大多數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良的习惯与信息选择倾向也与网络上较强的娱乐功能有直接关系。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类型的选择方面,学习教育类需求在增长。54%的大学生经常关注学习教育类信息,如学习通、钉钉、付费网课App等网络学习软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欢迎,大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在不断扩大,网络学习的平台和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在未来,网络教育必然会占据主流,网络的方便快捷、无视距离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正是网络教育的好处。调查发现,46%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中新闻资讯和时政类的内容关注较多。当前网络资讯、新闻等信息的传播已经非常便捷,渠道丰富,内容多样,并且大学生对于外界始终有着好奇,对于热点新闻也都有自己的见解。课程中可以借助网络热点来引起学生的讨论,教育者在网络上也可以针对网络热点发表文章,向学生传达思想观念,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三)网络信息呈现形式的选择

27%的受访者更加喜欢文章类的网络信息,文章的优势在于占用数据流量较少、文字表达更严肃更准确,并且阅读文章不受时间和场景的约束。受访者中33%的学生喜欢图片简讯类的信息,图片相较于文章更加直观和形象,浏览起来也比较放松,浏览时同样不受时间和场景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只有8位受访者选择长视频信息,长视频的内容虽然多且生动,但往往耗时过长,对浏览的时间和场景有一定要求,缺少便捷性。长视频的方式更适合用来娱乐放松,如果要上网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长视频太占用时间。但相较于传统的文章和图片,视频类型仍然有独特的优势,为了解决长视频的冗长和不方便,短视频类的信息崭露头角。38.2%的受访者更喜欢短视频类信息,短视频是当下网络最为流行的一种信息呈现方式,它有着极高的开放性,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制作,将信息碎片化和动态化,信息展示的效率非常高,缺点在于短视频信息会出现不严谨和不全面的内容。

三、网络信息选择倾向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网络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缺少明确的网络信息筛选,经常出现漫无目的上网而浪费时间的现象。调查发现,有近57%的受访者每天睡前都要使用网络,还有近37%的受访者也经常在睡前上网。可以发现睡前使用网络来消磨时间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但是这存在着很多健康隐患。昏暗的环境中长时间观看手机会损害眼睛,另一方面,在睡前大脑接受大量信息处于活跃状态,是不利于睡眠质量的,严重时会造成失眠、多梦、精神疲惫等健康问题。不只是影响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还会严重挤占睡眠时间。调查发现,53%的学生是在23:00~0:00之间进入睡眠,有20%的学生睡觉总在零点之后,甚至还有10%的学生要在凌晨1点之后才能入眠。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长时间的疲惫还会让精神和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大部分学生的网络活动无计划、不规律,在享受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习设置了障碍。低效的网络活动大量挤占了日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不仅影响网络以外任务的完成,在长时间的上网中也会形成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

(二)网络信息选择偏向娱乐化

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动机中,放松娱乐是占第一位的。目前,网络的娱乐功能发展最快速,影视、音乐、游戏等各大平台的资源整合、用户体验已趋于完善,上网娱乐是非常方便的,对于大学生的诱惑力相当大。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刚刚进入相对独立的生活阶段,自制力不强,非常容易沉迷于玩游戏、追剧、刷微博、刷短视频等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三)不重视网络参与

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不只是对于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也是参与者。在多向交互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很多大學生也向网络上输出信息、创造内容,学生的网络参与同样包含着对于信息的选择和偏好,这也是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的一部分。大多数大学生在网络参与中很少有偏激或盲目的网络行为,都有意识不去破坏网络环境。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破坏网络环境的现象保持沉默或观望的态度。另外,在网络参与中,很多学生对于传统形式的网络活动缺乏兴趣。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网络上一些正能量活动,多数持赞同意见,认为利用网络范围广、传播快的优势,可以引导更多人参加。也有学生认为正能量活动是可以推广,但是不会重视,很难有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校或院系的公众号只是按部就班地发表学校动态,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性低。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网络教育重视不够,方法较少。缺少必要的网络参与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不利于优秀网络活动的推广和网络环境的维护。高校要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正向的网络活动,同时要建设和完善网络上与学生的互动渠道。

四、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的引导和利用

网络传递信息不仅是社会现代性的表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寻网络环境优化的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要了解大学生的上网习惯偏好,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的渠道教育大学生;要利用网络传播快、范围广、时效性强的优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一)完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化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也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此,要加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求。要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要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要坚持以服务切入,通过依托渠道和资源优势,以网上网下深度协调来牢牢黏住学生;要秉持共建共享,通过加强具有开放互动的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在自我建设中加强自我教育。开设“网络活动影响心理健康”的专题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健康上网习惯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在必要时进行自我心理监测和自我调节。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鼓励学生参加积极正能量的网络活动。结合理论与实际,设计“网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题课程,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网络信息选择观念。利用学校课程来引导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的优点在于直接、严肃,并且便于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于单个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会更具针对性、灵活性。

(二)适当利用网络热点

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的关注与讨论,不仅在网上非常盛行,也是现实生活中同龄人日常社交的重要话题。这表明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是非常敏感的,网上的热点话题、网友讨论也会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加入对网络热点的探讨,一方面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会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代入网络热点的讲解会传递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事件,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舆论的影响。

(三)积极开展网络活动

网络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继承传统课堂模式的内容,又可以完美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开展网络活动,要努力做到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内容生动化、学习目的兴趣化、学习模式新颖、学习强度不高但效果显著。要在选择热门平台,了解网络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公德、爱国主义等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歌舞艺术类作品投稿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网络活动。一般的网络活动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热度也难以维持,还需要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提高活动的参与度。这就需要网络活动具有更强的社交性,例如各高校之间的联动,大规模的互动在网络背景下会产生流行性的效果。首先在各高校官微发布活动,再引导学生参与微博“#”标签话题,将相关作品或生活片段展示出来,利用同龄人的网络社交需求,形成以每个学生朋友圈为范围的流行文化。网络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最好方式就是以网络活动为主,营造网络文化氛围,辅以必要的网络课程,对网络舆论进行必要的引导,利用较为日常化、碎片化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響学生。

(四)引导学生维护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营造一个健康正能量且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对于维护和建设网络环境能起到重大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长,网络行为也非常活跃,有足够的精力和兴趣来营造网络环境。其次,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谣言辨别能力和舆论嗅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定期分析网络热点,培养学生的正确意识。促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的营造上发挥巨大作用。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网络风气之下,不良的、有害的网络信息就会自然减少,大学生的上网不良习惯也会逐渐受到良性影响。营造网络环境,正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网络信息选择倾向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蔡丹丹.网络热点问题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88-89.

[2]霍华德·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5.

[3]成晓曼.网络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和对策[J].荆楚学刊,2016,17(1):70-74.

[4]周妮妮,王彬彬,孟奇.上海大学生网络社交群体的选择及行为特征论文[J].改革与开放,2014(16):51-52.

[5]田爱玲.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7(11):120.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