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0-03-25 15:10顾晨
考试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下依旧熠熠闪光的文学精粹,它是车轮,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它是沃土,培育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与品质。文言文在培养优秀人才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中能充分重视文言体裁的教学,结合学情进行有效选取素材,深层次挖掘文本,结合内容语境,创设一定情景、语境进行教学,定能开垦这片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基地。

关键词:文言教学;成语运用;深度拓展;有效课堂

整合历年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考查可知,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教材中对于单篇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更注重于多篇文言文本的类比和比较性阅读。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也不再停留于对字、词、句的单一理解,更将重点投放在对文义的感悟。明显突出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文言教学日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谈到文言文教学,学生就“望文言文生畏”,对文言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更是有畏难情绪。加之教师的怠惰心理,致使文言课堂也日趋沉闷,文言文教学积重难返。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日益成为诸多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 抓好字词,强固基础

理解文言字词释义是学习文言文本的第一条通道,每一个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应从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开始,进而逐步具备阅读较深层次的文言文。但是,即便是最基础的“字词关”,也是文言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文言文是古代时期的作品,其中所描绘的生活画卷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太遥远,文中所展示的思想情怀对十多岁的中学生来说也较难领会,更何况孩子们是初涉“古文”。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多以“满堂灌”的方式教授,以为自己的“串讲”足以满足学生对文言知识的需求,殊不知犯了文言教学的大忌。

扫除文言文学习的语言障碍必然要抓好字词的基础,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情,衡量所教学生的水平差异来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师在备课文言文本时不容忽视的一大关键所在。当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学生认知结构同化能力的范围内,那么整节课将事半功倍。由于学生对掌握文言文的本领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较弱,在他原本拥有的知识当中找不到同化当前所学新知识的内容,更无法找到新的知识在他认知结构当中的定位点,在此情况下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就没法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例如在上《黔之驴》一文时,有“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一句,其中“以为”一词学生往往想到“认为”,其实早在《幼时记趣》中“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中学过“把……当做”之意。此时,可请基础较好的学生翻译,并让他回顾哪篇课文中学过,不仅建立了该生的信心,也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起到鼓舞的作用,并强调积累的必要性和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有了积累的意识,对于“表现”举一反三的本领有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时候,大多情况下学生几乎能够异口同声地说出“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应翻译成“原来是”,《狼》专题中语句“盖以诱敌”的“盖”同义。而对于《治水必躬亲》这样较简单易懂的文章,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翻译。如果教授这种较为简单的文本时还像处理较难文言文那样化简为繁,只会将原本轻松的教学变的繁杂且无味,只会消磨学生的兴趣。教者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文章的难易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好字词关。

二、 巧用成语,事半功倍

文言文中蕴含着典雅隽永的语言风格,显露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和深沉的思想。但是,远离那一时期的当代学生面对这迥异于白话的文字时本就心生畏惧,再加文言课堂教学始终“钟情”于对字词文意的串讲,这种“随文释义”的传统教授方式消磨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致,经典的美文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下,化成了支离破碎的语言材料。学生自然茫然不知,味同嚼蜡,成为只会接受释义的“工具”。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字词关突破,尤其是词类活用环节,学生较难掌握。许多字的古意大多存留在成语中,有些甚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这条捷径,定会给教学减负。

曾经在大学的课堂上看过一个新颖的教学视频,一位名教师上高中课文《史记·陈涉世家》,充分利用成语为学生讲解文言语法知识。记得他讲到“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一句时,“狐”字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文言现象,用到了“狼吞虎咽、冰消瓦解、星罗棋布”等成语,其中“狼、虎、兵、瓦、星、棋”都属于此类的活用,即名词作状语用,学生的困惑由此被化解。又在《岳阳楼记》一课的引申部分用到了“追名逐利、求全责备、求神拜佛”等成语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互文手法诠释的干脆利落,学生听得心领神会。所以,成语在理解文言字义、现象及内容手法上发挥的作用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在课堂上,我也尝试用成语来辅助文言教学。上专题《聊斋志异·狼》时,读到“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是孩子们首次遇到名词作状语的词类活用现象,我引入“狼吞虎咽”“星罗棋布”等学生熟悉的成语,他们理解“像狼一样吞食,像老虎一样下咽”进而很顺利地掌握了“犬”字的释义——“像狗一样”的意思。在上《木兰诗》时,学生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理解受限,在处理这种互文见义(上下文义互相体现)的修辞手法,如果一味在原句上讲解,带着学生绕弯子,不如借用“追名逐利”“求神拜佛”等成语扭转教学尴尬的局面,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到在古文中是不能狭隘死板地翻译的。成语的介入不僅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也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兴趣的触发下,相信他们会掌握得更好。

三、 有效拓展,深度理解

被选入课本的诸多文言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都是编者意图让中学的孩子们在这些文本中窥探些许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而现代教育下的学生要汲取文言中的精华,提高文言素养绝非读懂释义那样简单。这就要教者挖掘更深层的文意,领略创作的内在含义。这种深层的解读才能给学生带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而这些都应立足于教者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所以教者在备课时就应有意识地拓展资源,增加课堂学习的厚度,甚至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入更多的灵气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

任何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对特定时代人和事的认识与评价。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取相关创作背景、文史知识的介绍,做到知人论事,营造追求历史的情境感。教学《爱莲说》,为了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正直清高、洁身自好人格的追求,和对世风日下追逐名利、贪慕荣华富贵的批判,我介绍了周敦颐在星子任南康知军开塘种荷的故事,告知学生周敦颐清廉正直的为人,襟怀淡泊的情怀。他平生酷爱莲花,以莲的高洁说明在大环境中人除了逃避与远离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学习完篇后,从学生的朗读中我欣慰地感受到孩子们对作品中赞美莲花、贬抑牡丹的真实用意已经心领神会。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本的语言短小精炼,其中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意味。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对“闲人”一词的理解,所以向学生介绍苏轼创作时的境遇就成为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了解“乌台诗案”了解苏轼的命运和他创作时的心境成为理解全篇主旨的命脉所在。苏轼多次被贬,在多番周折后保住性命,创作时被贬黄州历时四年有余。近乎流放的贬谪生活使他内心郁闷、无助,有职无权的官职使他一度沉沦。但在这郁闷和无助背后掩盖不住他积极进取之心。了解至此,学生自然就知道这一“闲人”背后的情感复杂而深沉。表面自嘲,实则自豪;表面郁郁,实则豁达。

又如教学《人琴俱亡》,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对于它精炼含蓄、隽永传神的语言初二学生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对子猷面对弟弟子敬离世何以不悲不哭难以理解。因课前没有吃透教材,课堂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囫囵吞枣地含糊了事。后来看了其他老师关于《人琴俱亡》的教学设计才茅塞顿开。设计者选择用文本来解读文本,引用了季羡林老先生评《世说新语》的一段话来简介《世说新语》的内容及语言特色。这使我回忆起上大学时魏晋文学课的教授曾讲过“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故事。母亲离世的噩耗传来,他正与人下围棋。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直到结束为止。下完棋,他飞奔回家,从别人手中夺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在母亲下葬后,他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了。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理解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行为作风:他们不拘礼法、随性洒脱,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他们身上有着故作旷达、追求超脱的魏晋风度。这就是教学资源的适当拓展,达到了提高课堂积极性,增加课堂语言学习深度的效果。

成功的教学是教者智慧的体现,而在业已枯燥的文言课堂上开辟出鲜活的道路更是教者教学艺术的展现。文言文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下依旧熠熠闪光的文学精粹,在培养优秀人才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中能充分重视文言体裁的教学,结合学情进行有效选取素材,深层次挖掘文本,结合内容语境,创设一定情景、语境进行教学,定能开垦这片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政白.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

[2]李保初,周靖.文言文教学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刘万国,侯文富.中华成语辞海[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陆卫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许令仪.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6]向旭.中学文言文现代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7]倪文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顾晨,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新镇中学。 t-family:宋体; 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陈显鑫,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