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儿童、家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高儿童声乐启蒙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否对学习声乐有兴趣,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做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工作。声乐教师不仅要培养儿童发声的技能、激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要注意把握儿童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儿童的思维能力、身体机能、成长过程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儿童的特征,挑选合适的歌曲,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儿童对声乐感兴趣
学习声乐对儿童有许多好处,可以提高音乐听觉、乐感,可以激发孩子心中的灵感,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声乐并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有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学习声乐,有的孩子从小就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当歌唱家的梦想。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对声乐感兴趣的孩子,孔子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从小学开始学习声乐,中考时因功课多、时间紧,父母让停止了声乐学习,但中考一结束,我立即又联系声乐老师继续学习。高中三年,为了能继续学习声乐,我努力学习文化课程,因为我明白只有取得令家人满意的成绩才能有每周一次声乐学习的机会。现在想来,对声乐的兴趣也促进了我文化课的学习。
二、家长做好陪伴与沟通
(一)发现孩子对声乐学习是否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作为父母,应对孩子细致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引导小天才成长。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质,帮助孩子选择他喜欢并且适合他的技术进行学习,如不能确定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声乐,可以让孩子先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的兴趣不高,可以选择不继续学习,不要采取随大流的教育方式,别人学什么咱也跟着学什么,不要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恨一门技术。
(二)选择合适的声乐教师
儿童对声乐老师的选择尤其是启蒙老师的选择往往没有主动权,一般是服从家长的选择。家长选择老师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这个适合包括性格、互动、能力等多方面。每个孩子天生自带个性和气质,对周围人、事、物的感知和交流方式也不同,有的表现为好动,有的表现为安静,有的表现较敏感,这都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选择老师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喜欢交往的、喜欢沟通的老师,因为声乐的教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口传心授的过程,儿童和声乐老师之间合谐交流有利于孩子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掌握声乐演唱方法。
(三)做好与教师的沟通
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有利于儿童声乐学习。要做好沟通配合,家长首先做到一点是尊重老师,肯定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同时引导孩子多想想老师每天教学的辛苦,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付出。当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后,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才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老师,这主要用以判断老师是否适合孩子,观察孩子在上课时与老师的互动、课后对老师的评价、课后作业完成的态度等,及时与老师反馈、沟通,以促进师生关系亲密和谐。如果觉得不适合,可以换老师。
(四)陪伴孩子学习
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坚持是儿童声乐启蒙教育中重要部分,家长的陪伴有利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一是平时捕捉孩子表现出的音乐灵感,当孩子哼出一些自己“创作”的旋律时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有自豪感,有助激发孩子的潜能;二是陪孩子多欣赏高质量的音乐表演,利用网络、电视、现场音乐会等形式,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三是陪孩子课后练习,课堂上声乐老师讲解很到位,但儿童理解力和记忆力受限,家长课后要和孩子一起回顾学习内容,督促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练习。
三、声乐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因为一个老师喜欢一门学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的魅力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凭自身魅力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影响力。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与学生共鸣。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说,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二)要具有一双“慧眼”
儿童声乐教师不仅要耳聪,还要目明,要擅于发现儿童声乐学习中的闪光點,适时地给予表扬,利用赞赏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说,每个学生都有歌唱的潜能,声乐教师的任务便是想办法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要具有多才多艺
1.要会运用肢体语言将抽象表达为具体
声乐是抽象的,儿童在一开始接触声乐时不具备理解抽象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抽象变具体,让儿童一步步明白教师的教学内容。声乐教师要结合儿童肢体语言丰富、天真活泼的性格,编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做出不同的表情,利用肢体语言引导儿童进行学习。
2.要会教儿童用歌声表达情感
声乐是表演艺术,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教师要引导儿童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及歌曲表达的感情,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儿童听,让儿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要教会儿童适当地用歌唱力度、速度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尽量让儿童演唱时具有一定表现力,做到声情并茂。
3.要会弹奏乐器伴奏
声乐教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伴奏者,会运用一种或多种乐器进行伴奏,尽量不要在教学时采用伴奏带。在演唱的过程当中,伴奏带的调性始终固定不变,伴奏带是什么调性,儿童也必须按照调性演唱,但是因为不同的儿童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部分儿童音域较低,演唱时无法以伴奏带的调性为依据,导致音高不够,只能扯开嗓子喊,而部分儿童音域偏高,只能一味压低自己的嗓音,去配合伴奏带。声乐教师在用乐器伴奏时,可利用调性变换、节奏变化来演绎歌曲风格,帮助儿童在演唱的同时真正理解歌曲的情感。
四、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培养与兴趣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声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儿童得到了表扬,心理需求得到了合理满足,就会有良好的正面情緒,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天赋潜能。另外,声乐学习与身体成长一样是阶段性的,不能只想着程度拔高,给儿童造成心理负担,导致儿童达不到预期而失去信心。
(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儿童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要鼓励儿童大胆地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要引导儿童正确运用想象力,理解和学习与声乐相关的理论。声乐学习的理论概念相对较为抽象,特别是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而言,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发声训练为例,在学习时不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呼吸、共鸣以及口腔打开上,而必须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述,借助想象力使无形的歌唱状态有形化,引导儿童把握发声的要领,从而掌握正确发声的方法,比如在吐字念词时运用想象语言,以说话的状态去演唱,发声器官的状态就会显得十分轻松。在唱歌的时候想象自己和平时说话时一样。需要打开喉咙时,可以想象自己张嘴喝水。
(三)做好因才施教
儿童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首先,声乐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特征,引导儿童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风格,掌握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或者想象来完全取代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当教师教会一个孩子后,不能将教这个孩子的经验照搬到其他孩子身上,而是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孩子的差别,仔细考虑他们的个性特征;其次,同一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不同,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能表达的情感和演绎的作品也会不同;再次,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影响力儿童的心理发展,导致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思考判断能力等存在差异。先天条件的差异,以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都是影响儿童发声系统的重要原因。一些孩子发声器官发育得比较快,一些孩子身体发育快,一些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强,一些孩子什么歌曲都会唱、都敢唱,一些孩子却生性腼腆,比较胆小。不同的儿童,训练方法不相同;最后,要把控好学习的难度与强度。通常情况下,儿童在学习发声技巧时,音域及音强都需要保持在恰当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中途还可以稍作休息,使声带保持弹性。挑选歌曲时要结合儿童自身的情况及能力,选择难度适中且能充分发挥其技术的歌曲。作为声乐初学者,儿童刚刚接触到一些发声的方法,尚未形成概念,发声的位置也还未定型,如果发声难度超出负荷,就会导致儿童发声失败或者出现误差。
参考文献:
[1]刘凤.学前教育阶段声乐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
[2]王雪敏.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声乐启蒙教师[J].文教资料,2015(7).
[3]李浩.对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探究[J].学周刊,2017(33).
作者简介:王晨曦(2000-),男,汉族,山东蓬莱人,本科,山东大学(威海),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