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求深”的批判性思维

2020-03-25 04:07郭月华
课外语文·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深入深刻批判性思维

【摘要】本文着重从“深入”“深刻”与“深沉”三个角度论述如何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之一:求深。这既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精神,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对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求深;深入;深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35-01

【本文著录格式】郭月华.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求深”的批判性思维[J].课外语文,2020,19(07):135,139.

批判性思维是指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一思维品质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与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密切相关的散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大阵地。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之一:求深。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所求之“深”主要涉及三方面:深入,深刻,深沉。

一、深入

散文的体裁限定了其选材与规模,一般而言,散文往往选取生活片段,而非全景展现;叙述则从小处着眼,而非宏大叙事。这样的体裁限定意味着创作者往往会从小事、片段开始,逐层深入,通向“并不平安”的灵魂深处,最终深入到存在的意义本身。因此,如果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从语言到结构再到主旨进行抽丝剥茧的深入解读,将避开低效的平面化推进,有效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批判性思维。

且以木心《同車人的啜泣》为例。“我”在等车时目睹因家人隔膜而伏椅啜泣的男子,本想安慰他,但又怕扰了他;就在“我”纠结之际,那人醒来,要下车了。“我”发现,他刚才竟然睡着了;而更令“我”吃惊的是:他吹着口哨甩着伞离开……“我”由此想到“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我”想到的第一层:承认自己的谬见。而这谬见正是我们习焉不察却日日感受着的,经作者这一提,我们方恍悟此中乃有深意。但作者马上笔下一转: “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引导学生分析这第二层,是转折:得到一个全新的感悟,认识的广度得以拓展,思想疆域得到扩大。然后,作者的思考进一步深入了——

“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第三层:再转折。“我”想到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走向极端、发生悲剧的人。他们何以疯狂,他们如何疯狂,固然有社会的原因,其间必然也有个人的因素。“我”想到这一点,解释并总结了刚才的感悟——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会破裂。”

这是在思考的第三层上进行的平面展开。三个小句子,写出了三类人的不同命运,让读者的认识更充实。接下来,作者的思考又向更深处挺进了——

“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

引导学生理解这第四层,乃是承接第三层的思考,使思维向深处、向广处延展开去。“我”由特殊想到普遍,由个别想到一般,明白这些“畅通无阻的导管”才是世界的大多数,他们没有个性,无从坚守,更容易在这世界存活。

“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长叹之后把伞挥得如此轻松曼妙,那就好了。否则我总是自绝于这个由他们构成的世界之外——他们是渺小,我是连渺小也称不上。”

这最后一层的转折和转折后的戛然而止,尤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此前“我”是一个旁观者,对纷纭人世抱超然豁达心态,有超脱之傲。然而,“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这次偶遇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个性。可是,明白又如何,“我”是何等样人,明白后也还是何等样人——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悲剧早已铸成。然而,我们引导学生再深入斟酌探讨:难道作者仅仅是在自怜吗?难道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最终主旨吗?不,不是!“我”虽然说着自己渺小的话,但内心是深藏对自己个性的赞许与骄傲呢!然而,赞许尽管赞许,骄傲尽管骄傲,对这与众不同的人生,作者到底还是表现了悲哀。这也是古往今来一切特立独行者共有的骄傲与悲哀——一篇以寻常所见为题材的散文,因作者的独特思考,却达到了存在的意义之高度。而对这些意义的感悟,学生能深入到哪一层,是需要一定的能力与方法的。只有当教师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后,学生才能逐层感受并深入理解此中深意,进而使其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深刻

要想达到认识深刻,理解深刻,进而表达深刻,既需要散文家的细致观察与艺术敏感,又需要他们具有深入刻画的表现才能,更需要理性逻辑分析能力的帮助。而要理解散文的深刻性,就需要教师在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深刻”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如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开篇写自己看到几棵树在大片大片地飘散白色的纤维,不计其数,并没有在意。但第二天,它们还在持续飘散,不分昼夜。她恍然明白那是树在靠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于是,她“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进而体悟到我们应“敬畏生命”。这就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掘出生生不息的哲理,使立意达到了深刻的高度。

自然界能给人启迪,社会现实则更容易引发有心人的思考,进而对人类社会达到深刻的认知。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追忆温和善良的刘和珍被残害而人们却只能沉默,沉痛悼念了无辜惨死的学生;但对游行示威这一行为的意义却有着清醒的认识:“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样深刻的感悟,散落于沉重压抑的文字间,如璀璨的水晶,在暗夜里散发出动人的光芒。这是深刻之美,也是深刻之力。

三、深沉

散文的深沉品质,主要指情感表现得深沉。诚然,现实生活中,人类表现感情的方法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在文章中,呼天抢地声泪俱下,所有情感表露无遗,就显得浅薄无味。表现得肤浅往往意味着作者情感的肤浅,或表达的无能。而深沉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隽永,意蕴悠长,耐人回味。

《为了忘却的记念》明明是表达深切的怀念与沉痛的哀悼,偏偏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让人细思之下,更加哀痛,这就是情感表现得深沉。《秋天的怀念》“全文无一处、无一字提及母爱,但母爱渗透于每件事、每句话、每一表情动作,甚至每个字上;句句含情,字字如金,铸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经典美文”。爱而无言,无言而表达得更深切,深沉的感染力不言而喻。

面对一篇散文,“深度好文”是人们给出的最高评价,而理解这种“深”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散文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深入解读和深刻领悟。在这种看似琐碎实则无声润物的引导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精神得以养成,批判性思维技能得以发展。这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散文,进而准确深刻地把握人生,深沉准确地表情达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Robert H.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2]鲁迅.集外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国维. 人间词话[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5]王国维.王国维全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6]胡山林.史铁生散文精选(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4.

附    注

本文为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节选。

猜你喜欢
深入深刻批判性思维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学生写作积极思维品质的构成与培养之探索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