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玉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423000
心脑血管科室是各大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主要治疗以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类疾病。血管类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让万千患者生活在担惊受怕中,让无数家庭蒙上沉重经济压力的阴影[1]。从血管类疾病的护理现状来看,由于血管疾病具有起病危急、发病迅速等特点,在护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对护理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寻求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降低临床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就血管疾病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观察,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室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0例血管类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其中男415例,女28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1.2)岁;动脉闭塞患者120例,静脉曲张患者2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血栓患者210例。另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血管类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0例,女28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0±1.5)岁;动脉闭塞患者130例,静脉曲张患者2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血栓患者18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在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做出分析总结,并详细做好每一条记录。总结应对措施后,将其应用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血管类疾病患者中,对比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其中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及医院这三个方面。(1)护理人员方面:由于血管类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较重,不仅要对每一位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还要认真记录好护理文书。如果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做好记录,或者记录不及时,都会有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2-3]。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记录的信息还包括药品种类以及性质,一旦出现用错药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严重的威胁。(2)患者的自身因素:患者及家属自身的因素是护理工作中出现危险事件最关键的原因,有一部分患者会在病情出现好转时急于出院,甚至未经医生许可擅自离开医院,这种行为是因为患者或家属对于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有的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受到病痛等影响而出现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滋长时,个别极端患者会出现抵触的心理,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4]。(3)医院的环境:血管类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对于病房环境要求很严格。如果医院的卫生条件无法保障,且病房的来往人员较多,环境嘈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休息,甚至会引来患者的投诉[5-6]。针对这种情况,医院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而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所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有:(1)要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可以定期组织血管类疾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围绕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和相关护理技巧方面展开,并通过考核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7]。还可以将护理工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绩效挂钩,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还需要建立起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以及分级护理制度,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保证患者能够在住院期间得到有效的治疗[8]。(2)护理人员也要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耐心了解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心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细心解答,向其普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并疏导患者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必要时可以介绍以往治疗的成功案例,促使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9-10]。除此之外,还要叮嘱患者和家属要严格遵守医院的就诊制度,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更加不能擅自更改吃药的时间与方式,为早日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3)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要保证每天清扫病房,按时通风,保持房间的干净整洁。还要严格落实上级所规定的查房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严格监护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依次输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注:两组比较,*P<0.05。
近些年来,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患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群。当血管类疾病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对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11]。
然而在实际护理中,由于血管类疾病患者起病危急,病情会出现很多变化,给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相应的也会出现一系列危险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12]。要想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就要针对所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可以表现为:首先可以建立起一个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理危险因素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患者实际情况来应用护理技术,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后续的治疗[13];其次,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要想保障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主要依赖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执行情况。医院护理规章制度通常包括查房制度、紧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突发危险事件报告制度等[14]。同时,医院还要强化各项护理工作细节方面的管理,设置各种安全标识,避免患者因为认不清而引发的危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15]。最后,护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各项基本的技能。医院可以对不同工龄的护士展开定期考核,如理论知识答题比赛、护理技术实践大赛等,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优化人力资源,将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从根本上消除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在本文中,对血管类疾病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危险因素,并寻求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显示,无论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哪方面来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血管类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手段,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