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3-25 03:52晓,刘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晶状体

杨 晓,刘 娟

陕西省渭南市第一医院眼科,陕西渭南 714000

青光眼与白内障均为眼科常见疾病,白内障好发于老年人群,膨胀期白内障能引起前房角关闭而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故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也较为常见[1]。厚而位置偏前的晶状体导致的相关瞳孔阻滞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关键环节,故白内障摘除术能在发病机制层面上阻止青光眼进展[2]。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白内障摘除的主要术式,能解除晶状体引起的瞳孔阻滞因素,使虹膜后移,房角增宽,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3]。但有学者指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难以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粘连情况,术后眼压不能长期受控,影响患者视觉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以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本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及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制定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者[5];单眼患病者;前房角关闭<180°者;术前经药物控制眼压仍>21 mm Hg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既往眼科手术史者;合并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眼部疾病者;伴基础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等基础疾病者;依从性差者。观察组男21例,女33例;年龄50~74岁,平均(63.41±8.2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8例;前房角关闭90°~<180°者41例,前房角关闭<90°者13例。对照组男18例,女36例;年龄49~74岁,平均(62.89±8.4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7例;前房角关闭90°~<180°者39例,前房角关闭<90°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前均给予毛果芸香碱、甘露醇等药物降眼压和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术前30 min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产企业: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 mL;批准文号:H11021793)散瞳。术中使用盐酸丙美卡因(生产企业:比利时爱尔康眼药厂;规格:15 mL/75 mg;批准文号:H20090082)行表面麻醉。在时钟3:00方向作一角膜透明缘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在右上角膜缘作一板层切口,并行直径为5.5 mm的连续环形撕囊。充分分离后,行囊袋内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净残留皮质。向前房内再次注入黏弹剂,撑开囊袋。将人工晶状体植入,调整位置后,使角膜隧道切口闭合,包扎术眼。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术中沿前房角360°缓慢注入黏弹剂,钝性分离出前房角。吸尽黏弹剂,将生理盐水经辅助切口注入前房,以恢复前房,术毕包扎术眼。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散瞳、抗菌药物等常规术后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1)视力: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6]检测两组视力,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2)眼压: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两组眼压。(3)前房深度:利用A超检测两组前房深度。(4)角膜内皮细胞:使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患眼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面积。(5)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情况:分为完全开放、前房角关闭<90°、前房角关闭90°~<180°。(6)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眼内炎、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前房深度则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面积则较术前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2.3两组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房角关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3.44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情况比较[n(%)]

2.4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故未统计χ2值。

3 讨 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通过摘除较厚的晶状体,植入厚度较小的人工晶状体,及时解除晶状体对前房角的压迫,加深中央前房深度,而缓解瞳孔阻滞状态[7]。超声波振荡和眼内灌注冲洗能促进重新开放的房角小梁网糖胺多糖溶解,增强小梁网细胞吞噬功能和小梁网通透性,加速房水排出,使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降低[8]。但对于前房角粘连范围较大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其前房角粘连情况改善效果不理想,术后也无法解除周边虹膜粘连,小梁网功能也难以恢复[9]。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前房角分离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能直接分离前房角,开放周围房角,促进房水进入小梁,使小梁网流出途径恢复,有效改善小梁网功能,并可长期控制眼压[10]。对此,本研究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展开分析,以评估该联合术式的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前房深度则较术前增加。这也说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通过更换晶状体、超声波震荡、眼内灌注液冲洗等方式,增加中央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但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的观察组术后眼压低于仅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对照组,前房深度也大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前房角分离术有效分离房角,使周边虹膜粘连缓解,前方空间变宽加深,并暴露小梁网,促进小梁网功能恢复,开放小梁网流出通道,进一步降低眼压有关[11]。另外,观察组前房角关闭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也证实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改善前房角关闭状态,有利于降低眼压。此外,观察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能进一步加深中央前房深度,缓解瞳孔阻滞,改善患者视力有关[12]。

然而,有学者提出,前房角分离术会增加对眼表的机械刺激,损伤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增加术后角膜水肿发生风险[13]。但本研究中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以上结果与前房角分离术采用黏弹剂注射方式,增加前房内压力,达到房角分离效果,避免机械操作导致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有关[14]。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本研究使用黏弹剂注射式前房角分离术,能避免传统外科术式中机械操作对小梁网、虹膜组织的直接刺激,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控制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增加前房深度,且提高患者视力,对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补 缺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微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