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刚,靳彦欣,万古军,李 勇,高凯歌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工业上的高温高压设备,如MTO、FCC反应器的内集气室,其金属壳体内部覆盖一层脆性的隔热耐磨衬里,其与金属壳体组成非线性的复合结构。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隔热耐磨衬里材料将出现范围性的隔热性能下降,称为“衬里破坏”。衬里破坏将导致金属壳体温度上升,引发金属壳体的高应力现象,造成设备损坏[1-3]。本文选取内集气室模型中一段带衬里的直筒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衬里的破坏范围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衬里破坏程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
“衬里破坏范围”用来衡量衬里开裂或破碎的体积或面积[4-7],它包括2个指标参数——衬里的破坏高度和衬里的破坏厚度。
本文以内集气室内壁直筒段的衬里-金属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衬里破坏高度取96,288,480 mm,以及衬里破坏厚度取0(完好),20%,40%,60%,80%,100%(隔热功能丧失)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
图1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288 mm时,不同衬里破坏厚度下,内集气室内壁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
图2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影响规律随衬里破坏厚度的变化规律。
图1 不同衬里破坏厚度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设计温度为750 ℃、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对每种衬里破坏高度,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都存在上限。例如当衬里破坏高度为96 mm且破坏厚度达到100%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为546 ℃,此种工况对应实际工程中由于衬里施工的“施工缝”没有处理好从而导致周圈衬里完全破坏的情况(衬里厚度小于100 mm)。可见衬里设备出现“施工缝”缺陷时,金属壳体的温度同样存在上限,此结论验证了国外手册中针对“施工缝”缺陷规定的温度上限为550 ℃的科学性和适用性[8-10]。对于衬里破坏厚度为288,480 mm的情况,上述规律同样存在。
图3为设计温度750℃,衬里破坏厚度为60%时,内集气室内壁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情况。
设计温度为750 ℃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图2 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随衬里破坏厚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一定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迅速增大。且当衬里破坏厚度80%,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分别为271,316,346 ℃。而在实际工程中,隔热衬里破坏高度超过480 mm且破坏厚度达到80%以上的情况极难出现。所以在设计衬里设备金属壳体强度时,选取350 ℃为极限温度条件是有根据的和适用的,这也验证了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中的温度极限下限[11]。
a) 设计温度为750 ℃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且存在温度上限。
b) 设计温度为750 ℃时,衬里破坏高度小于100 mm的情况,对应衬里设备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缝”缺陷,此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增高,最大温度为546 ℃,验证了国外手册中针对“施工缝”缺陷规定的温度上限为550 ℃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图3 不同衬里破坏高度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
图4 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规律
c) 设计温度为750 ℃时,对衬里破坏厚度小于60%的情况,金属壳体温度呈缓慢增加趋势;当衬里破坏厚度超过80%时,金属壳体温度迅速上升,最高温度为346℃,证明了在设计衬里设备金属壳体强度时,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中选取350 ℃为极限温度条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