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根 遂宁市中心医院
对新生儿而言,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状态,身体抵抗力较低,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病原体极易入侵进而导致院内感染。相比于正常新生儿,早产或体重极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危险更高[1]。此外,进行护理操作时,若操作不当也会增加院内感染几率。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就必须明确其发生因素,并事先做好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现作如下分析和报告: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为男,37例为女,日龄1-7d,平均(3.5±1.3)d。
收集所有入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胎儿日龄、体质量、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等,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预防措施。
运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对全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加以描述,并予以x2检验,若P<0.05,则可证明具备统计学差异。
85例新生儿中共17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0%,其中胎龄<37周、体重<2.5kg、有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7d为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见表1。
表1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n(%)]
①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危险,尤其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其免疫系统功能比正常新生儿更差,再加上IgG水平较低,容易增加交叉感染危险;②广谱抗菌药物的影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容易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引起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最为常见;③侵入性操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用呼吸机、反复吸痰、气管插管以及静脉留置通路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会增加损伤黏膜、皮肤的危险,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导致感染出现;④医源性交叉感染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及器械是否严格杀菌消毒是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在使用各种医疗器械时予以消毒和杀菌处理。病房患儿数量比较多,再加上空气流通性差,交叉感染会直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2-3]。
1.强化临床护理管理:组建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小组,对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进行制定和优化,并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落实和践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新生儿病区工作制度、探视制度。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并保证合理布局,严格清洁和消毒新生儿奶瓶奶嘴、衣物等。医护人员在和新生儿接触前后都必须严格洗手,对探访人数、次数等进行限定,隔离出现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并单独将其安置在特殊病房中;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严格遵医嘱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禁止滥用,不可随意调整用药量或停药,以维持机体生态平衡,预防和减少真菌感染、菌群失调等不良情况;3.医源性感染预防: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做好病房管理,积极落实手卫生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4]。
综合上述分析,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这与其各重要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全、自身免疫力低、病原体容易入侵等存在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医护人员未严格落实护理工作,未严格消毒和执行无菌操作等,亦会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全面分析和确定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强化病房管理,加强院内感染致使的培训指导,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