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设计理论探索与实践

2020-03-24 00:31孙小飞李丹妮张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考核教学内容

孙小飞 李丹妮 张娜

[摘           要]  为保证线上和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线上教学设计应针对教学形态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教学内容上要重新切割,改变呈现方式;教学策略上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方法手段加强在线互动、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习建构、加强监管等;教学媒体上要确保及时顺畅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考核测评上要统筹设计考核科目、考核形式,发挥其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教学设计;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226-02

在教学环境发生变化,如何顺利高效地开展线上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同时也成为教师的必答题。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无论在硬件教学环境还是软件支持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生硬地把线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搬到线上,显然行不通。为保证线上和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本文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考核测试几个教学要素开展了线上教学设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被顺利传递且被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设计的出发点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一)重新切割教学内容

线上教学由于缺乏面对面的教学辅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持续保持学习注意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分割,以适应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

按照知识分类理论,教学内容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乎是什么的问题,知识是静态的,学生只需记忆、提取和存储信息。此类知识内容,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是复述和表达,教学目标处于低层次的要求,不需要过多智慧技能的参与支持,建议由学生自主学习;程序性知识关乎怎么做,知识是动态的,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信息需要变形和操作,知识的习得需要智慧技能的参与和支持。此类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下完成大量的练习才能习得。

(二)改变内容的呈现形式

1.切分知识组块

由于线上教学缺乏面授环节,降低了教的吸引力,因此原有的以课次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显然行不通,时间过长,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很难达到原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拆分知识点,重新划分知识,把知識点进行碎化,一般而言,拆分成20分钟左右的一个知识组块,具体视课程情况而定。

2.多媒体形式重复呈现

教学内容重复作用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反映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信息。从本质上来讲,是指将教学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呈现,采用文字、图片、视频不同媒体形式重复作用,增强教学信息的表征力,增加教学信息量,以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与变化。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师生共情,聚焦思维互动

1.建立学与教的共同体

教学是双边活动,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统一战线,形成学与教的共同体。一方面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线上课堂实体,让学生都有归属感和仪式感,同期开展师生互动进行课前预热,建立情感关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组织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征求和采集学生对于开展网络学习的态度、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网络学习的担忧、教学计划环节的设计建议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有发言权。

2.加强云端思维互动

线上师生、生生教学互动频率低、缺少情感交流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互动的设计。虽然缺少了线下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的交流,但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在思维上实现和学生的深度互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学生的思维互动,以期能够实现云端共舞。

(1)课前发布预习课件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课中师生双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使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自然而然地串接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2)线上学习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态,需要教师对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尽早地适应线上学习的环境和特点,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源于课程,但又不囿于课程,把育人、思维培养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借课程之力,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反思活动,提升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做“思维健身操”;(4)看得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及时地表扬与认同,让学生受到关注,可激发和保持表扬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也可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支持,搭建学习脚手架

制约线上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能力不足。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通过提供脚手架等形式为学生的云端学习助力。

1.梳理知识脉络,提供思维支架

宏观上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课程知识结构脉络,构建课程内容的星空图,避免学生只看到离散的知识点,形成不了学科内容知识体系;微观上对于某一模块、课次知识点进行梳理,可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学科思维的连贯性,进而帮助学生清晰地认知所学知识之间的归属关系,进行知识定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科思维的养成。

2.精加工重难点,催化认知建构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是认知建构的过程。在进行新知学习时,倘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适当观念,可有效促进新知的习得与迁移。因此,线上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可充分挖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概念,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内容的呈现方式加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催化认知建构的过程。此外,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重难点的呈现载体进行多样化处理,通过制作微课辅导视频、语音答疑等,强化学习支持,也可催化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

3.强化练习,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如前文所述,程序性知识的习得,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才能习得。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强化练习是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这与教学形态相关度不大。而线上教学的环境给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借助慕课、雨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推送课内、课后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平台智能阅卷,可跟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教学诊断数据化,为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三)创新教学管理,强化网络学习监管

长期的线下教学,学生养成依赖性学习习惯,认为学习必须有老师的陪伴与监管,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偏弱,经常出现等着老师布置任务的情形。为此,需要教师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线下时,教师多通过作业、课堂表现等手段掌握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教学管理基本是一种教师的主观分析,比较粗线条。线上教学可实现更为精细、准确的教学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可让教与学的行为留有痕迹,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的支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痕迹,阅读课件的页数、观看直播的时长、参与互动的频率、课内练习的正确率、考核的成绩分布等教学数据,通过对在线教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教学监控和决策数据化,使教学管理细致化、精准化。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线上教学使得教学媒体的作用尤为突出,各种媒体工具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传递信息,突破时空局限,在师生、生生之间搭建起学习的桥梁。高水平的信息化环境给了在线教学强大的支撑。各类教学平台配置近乎“豪华”,如何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中进行选择,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就是能够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

(一)教学信息传递通道,要便捷、稳定

线上教学脱离了原来的空间局限,实现云课堂。资源不再通过传统的渠道进行传输。教学平台的教学便捷性、网络畅通稳定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保证。更易上手的教学工具、更稳定的教学平台应该成为教师线上教学的首选,以保证教学信息能够顺利传递。

(二)教学信息传递范围,要能共享、储存

云课堂的突出特征就是信息的共享,在教学媒体选择时应保证教学信息可实现在一定范围比如班級内、年级内学生同时共享信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案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与此同时,教学信息要能够得以记录和储存,以供需要时再现,一方面供学生温习使用,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开发制作成优质学习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学生。

(三)教与学信息反馈,要及时、双向

线上教学缺少了面授教学时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但合适的教学媒体工具可以换一种方式感知学生的信息,通过在线限时练习、投票、弹幕、留言板等交互手段,也可以按照教学设计适时、及时地实现教与学的信息沟通。

(四)教学实施,要可控、能动

教学媒体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要有可控性。所以,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是否能受教学的需要可控;同时也应葆有一定的能动性,在离开人为操作时可独立起作用,例如微课、学习课件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以上因素,全面评估各教学媒体、教学平台的优缺点,依据课程特点进行选择或者组合使用。比如“雨课堂”的课堂交互功能与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很强大,可用于推送预习课件、线上检测、收集学习数据等;钉钉群的网络状况良好,可用于进行直播授课,进行集中答疑辅导;微信可以用来日常教学答疑互动、师生情感交流等。

四、考核的设计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综合课程考核方案进行统筹设计,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要协调好考核科目、考核形式、考核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支撑性。比如设置自主练习,通过雨课堂等教学平台推送,及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或者陈述性知识等低层次知识的学习情况,侧重考核学习态度、识记能力、低层次的思考能力等。同时老师可通过观察后台数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进行补救式教学辅导。设置开放性练习题、研讨、小论文等课后作业,掌握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高层次的思考能力。设置阶段性测试,全面考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综合应用情况,通过考核,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所有的形成性考核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档案,一方面利用考核的诊断功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利用考核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形势使然,师生一时快速投入线上教学,在边做边学中进行了在线教学实践,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是教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的实践机遇。但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案,应该始终属于上位。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得以延续和保持,但要依据教学形态的变化而适应性调整教学设计,以期能够达到与线上教学的“实质等效”。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考核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HTML5技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运用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数据结构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研究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