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3-24 00:00吕振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肩胛骨体感神经功能

吕振磊

[摘           要]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将131例于山东某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成常规组、技术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综合治疗。结果:技术组治疗4周、8周后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技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技术组治疗8周后生活质量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技术组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卒中治疗中,基于康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提升。

[关    键   词]  康复治疗技术;脑卒中;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56-02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这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已被证实为引发中老年人群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可用于脑卒中治疗的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增加。为确定康复治疗技术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31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8月于山东某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3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64例)和技术组(67例)。常规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56.2±10.8岁;技术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56.4±10.9岁,差异不显著。

(二)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技术组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开展综合康复治疗:(1)悬吊康复治疗。指导脑卒中患者完成Neurac弱链测试。依据脑卒中患者的测试结果,制订个体化悬吊康复治疗方案。治疗流程为:引导患者采用闭链运动联合开链运动模式进行训练,即于俯卧位下,保持腰椎中立,交替上抬患侧下肢;于侧卧位下,保持腰椎中立,进行患侧下肢交替上抬训练。训练期间,指导脑卒中患者根据锻炼动作规律调整呼吸,确保肢体抬起时吸气,肢体落下时呼气。治疗频率为每次0.5h,每周6次。(2)运动想象康复治疗。于安静环境中,由治疗师进行动作示范,同步为脑卒中患者讲解各动作对应的感觉。待脑卒中患者做好准备后,在舒缓音乐氛围下,引导脑卒中患者想象正常运动时肢体的动作流程及产生的感觉。治疗频率为每次15~20min,每周5次。(3)体感模拟训练。利用体感游戏模拟系统开展体感模拟训练。结合脑卒中患者的偏好,选择网球、桌球等运动项目作为训练内容。嘱咐脑卒中患者根据运动项目内容做出相应动作,体感游戏模拟系统自动感应脑卒中患者的动作,并模拟真实的运动情境,推动运动训练的持续进行。治疗频率为每次0.5h(训练10min后休息10min),每周5次。(4)PNF技术治疗。为脑卒中患者讲解PNF技术原理及训练流程,引导患者进行初步测试,确定PNF训练起始角度。于脑卒中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内,指导患者通过外旋、伸展等模式开展抗阻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扩大肌群训练范围,并提高阻力值及活动强度。康复治疗频率为每次20~30min,每周5次。(5)肩胛骨强化训练。引导脑卒中患者面向镜子开展肩胛骨活动锻炼,观察肩胛骨的活动范围、各方向运动方式。确认患者充分掌握肩胛骨运动特征后,辅助脑卒中患者进行肩胛骨多方向缓慢被动锻炼,如环转训练、内收训练等。待脑卒中患者肩胛骨活动功能恢复至一定程度后,改用节律性启动训练法牵引脑卒中患者患侧肩胛,刺激肩胛周围肌群功能恢复。治疗频率为每次10~15min,每周5~6次。

(三)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一)运动功能恢复状况

治疗前,组间运动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常规组治疗4周后运动功能为85.26±6.13分、治疗8周后运动功能为90.15±3.61分,均低于技术组(P<0.05)。

(二)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偏瘫、失语各4例,其中2例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技术组仅1例偏瘫,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三)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变化

治疗前,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组间差异不显著,8周后,常规组生活质量为58.20±5.73分,低于技术组(P<0.05);常规组焦虑情绪为49.24±3.62分,高于技术组(P<0.05)。

(四)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经8周康复治疗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为8.42±2.07分,高于技术组(P<0.05)。

三、討论

随着老龄化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结合以往脑卒中管理经验可知,这类常见病的管理复杂性在于:(1)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中老年人是脑卒中患者群体的主要构成。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为:除脑卒中外,患者普遍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受到机体功能衰退因素的影响,其病情较为严重,健康状况欠佳。上述状况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治疗依从性低下。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周期较长。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水平与其康复速度、康复效果高度相关。从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表现来看,这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欠佳,部分患者对坚持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难以规范按照康复治疗师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3)易合并并发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修复受损神经功能,使其支配区域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恢复正常。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一旦康复治疗方案设置不当或患者的配合不足,极易合并相关并发症,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脑卒中康复治疗经验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康复治疗技术开始被应用于这类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基于康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治疗的特征为:以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需求为依据,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技术构成康复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尽快达到发病前的功能状态。在脑卒中治疗中,该方法可结合上肢、下肢活动度及功能障碍状况等,利用体感模拟训练、肩胛骨强化训练等康复治疗技术,构建完善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加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宜于脑卒中治疗中,引入基于康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治疗,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运动功能,使其尽快恢复脑卒中发作前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超,宋志悦,吴丹,等.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72-73.

[2]朱少全,肖洪波,袁爱红,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81-183.

[3]李蕊,魏鲁刚,张萍,等.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260-263.

[4]李世科.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28.

[5]戚龙凤.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2019.

[6]梁嘉欣.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9.

[7]徐亚南.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9.

[8]孙萍萍,齐瑞,施婕妤,等.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9,39(1):129-132.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肩胛骨体感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惩罚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梦中的家
知乎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电动车体感防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