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芳
[摘 要] 信息时代为学生开放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能力的提升已经趋于多元化,这种开放性学习模式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当今,能否运用高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内体育界研究的重点。以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分析O2O教学模式在幼师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索适用于健美操课程的O2O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O2O教学模式;幼师;健美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200-02
随着混合学习模式的介入,线上(Online)与线下(Offline)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始脱颖而出,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O2O模式,将线上与实体教学进行了互补,这种交融契合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打破了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开启了教学改革的新走势。O2O教学模式提倡将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知识传递与内化,实践路径更灵活、丰富。过去,线上知识内化因没有及时通过线下交互,因而效果不理想。而线下教学时,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又很匮乏。基于此,本研究以翻转课堂“先线上学习,后线下内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以线上教学传递为主、知识内化为辅,反之,线下教学知识内化为主、知识传递为辅的O2O教学模式,以期为线上教育与实体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一、O2O教学模式在幼师健美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幼师健美操课程与O2O教学模式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1.健美操的艺术元素萌发,学生对力与美的情感认同
在传统的健美操授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单一、口令化,很难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造成学生课堂上对健美操知识与技术的内涵理解不透。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时,学生因不能及时领悟,出现感知的滞后,导致学习效果受阻。而O2O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前推送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课前先感知学习的资讯,提前将动作方法、技术要求和理论性的知识相结合,优先发展动作技能的表象认知,获取技能的感知及审美共鸣。另外,中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真正从事健美操专业的很少,教师的示范缺乏专业性,使学生无法从教师示范中感受健美操形體美、运动美等艺术感受力,学生只依托教师的语言表述无法真正感悟健美操特有的形象感知和美的熏陶。但通过大数据资源,教师将课堂学习的内容、相关知识、拓展资源进行线上讲授和共享,学生就能提前形象地感受到健美操项目中蕴藏的丰富艺术元素,体验到健美操力与美的特性,进而对健美操学习产生向往和学习动机,增进健美操学习的情感认同。
2.健美操艺术性、实践性、表演性特征
健美操是典型的技能课,课堂以教学和实践为主,互动时间因时长的限制无法延展。O2O教学模式打破了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学习过程进行了编配重组,优化了课堂学习时效,增加了彼此合作、交流、探究、表演、互评的学习空间,焕发了健美操课堂的活力和动感。对于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可以在线上课堂,自主调控视频回放,因不受时间、次数、空间的限制,可以快慢结合,反复观摩,深入细致地了解动作方法和技术变化,逐步增强知识储备和领悟力,课前的知识传导,减缓了课堂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幼师学生起点为初中毕业,这个年龄的学生是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在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上可塑性都非常强。另外,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目标有清晰的定位,因此,多元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进行知识匹配,使其在知识的建构中形成自我认知,产生自我变化的认同,感受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自我认同的心理特征,体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动因,只要学生自我认同、自我肯定,就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线下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提供了保障。
(三)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任教的幼师中专三年级学生。在幼师学校,健美操以其丰富的艺术元素成为校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贯穿于五年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本文所做的学生健美操学习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幼师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健美操基础,自主学习意识逐渐成熟,有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和动因;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够完成线上推送的课程学习,实现O2O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幼师健美操O2O教学实践
目前,中职体育教学多数以讲授、示范、练习等传统方法为主,受课堂教学时长、教学地点的限定,遇到难点、突发问题时,很难延展时间来逐一解决,造成无法实现当堂知识内化的目的。基于此,文章以幼师健美操课程为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及评价四个方面,探讨O2O教学模式在幼师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预习
依托“知识传递为主,知识内化为辅”的线上教学理念。授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移动App等,了解课程的框架、内容、相关的信息,观看教学视频及拓展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导学,将共性的问题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并上传学习成果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共享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总结共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方便线下学习时,教师就共性的问题及重难点进行着重讲授,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难题。课前导学将直接影响面对面教学的效能。因此,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就要优选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二)课中学习
依托“知识内化为主,知识传递为辅”的线下教学理念,将线上学习的效果应用迁移到实体课堂。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线上发现的共性问题设计一些关联的、有针对性的主旨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启对问题的思考,并探索解决的方法。再通过相关动作练习,逐步解决教学难点。课堂学习方式可以小组合作,两人或者多人,通过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结合线上学习经验交流、问题探讨、互助练习等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已获取健美操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练习
为了巩固、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实现拓展、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设计课后练习内容,并通过线上提交作业,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其次,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根据组员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开展学习收获与经验交流,完成练习和创编活动;最后,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实现个人价值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课程评价
根据O2O教学模式的特点,学习评价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两种方式。形成性评价是依据学生线上与线下的具体表现,包括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两部分。线上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视频学习时长、提交作业质量)来评定。形成性评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总结性评价则是课堂的常规考核模式,包括技能过关考核和创编成果展示。另外,教师也可以建立论坛,让学生将学习体会、知识的理解、技术的要点、学习建议等在论坛里交流共享,切实发挥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完成“会学”到“会教”的提升。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发展区的提升
四、结语
O2O教学模式发挥了线上与线下教学互补共存的优势,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O2O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充实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完善考核体系等环节。主体者要具备资源获取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探讨交流分享的能力,追求自我完善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所以O2O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快了学生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效能,对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宋英,任兵.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52-153.
[2]潘玲.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课程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34):65-66.
[3]王斌,李勤,罗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体育心理学》教学要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718-720.
[4]杨乙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5]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3):118-123.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