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菊
[摘 要] 目的:观察结合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对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现选桂林市卫生学校2017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20名,将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护理教学的6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护理教学的60名学生设为实验组。期末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且实验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差评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结合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提高中职内科护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关 键 词] 角色扮演教学法;临床病例;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048-02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临床护理学科,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各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和关键。本课程知识具有整体性强、涉及临床领域宽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发展需求,亟待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指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并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的不同角色,让其有更加真实的实践体验,以此更为直观地展现教学知识,并丰富学生的实践技能,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结合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在护理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的学习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职教改革的需要。通过实施角色扮演病例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中的基础知识和护理实践技能,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笔者尝试运用该法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校2017级中职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4~16岁。将采用传统教法开展护理教学的6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护理教学的60名学生设为实验组,所有入选学生均为女性。
(二)基本内容与方法
基本内容:选取常见病种或教学重点与难点病种为教学重点,以肺炎为例说明。临床病例模拟一肺炎患者入院。患者男性,55岁,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发热、胸闷胸痛、食欲不振、夜眠不佳。体征包括发热、铁锈色痰、两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罗音。
1.学生对病例的基本症状、实验检查及所需执行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估。学生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的护理诊断,根据评估情况合理安排对病人的护理措施操作,根据操作要求熟练准确地完成该项目的学习。
2.培养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在技能操作考核的同时,不仅要求学生对操作熟练、准确,还要求学生对待病人的素养要高,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能力。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和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采用引入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基本方法如下。
对照组:以常规教学法开展护理教学,即由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听完后思考,结合板书或者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际案例与相关理论,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进行练习。
实验组:学生以角色扮演法开展护理教学:(1)分组。依据学生之前的考试成绩、性格及自愿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6个组,每组包含10名成员。(2)培训。先由教师对学生讲解如何进行角色扮演法及其注意事项。(3)课前准备。教师于上课前一周,准备好比较典型的真实病例,并将资料发放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自行进行资料查找,并准备好相应的情境演练,要求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与护理操作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确定好学习场所,将需要使用的道具一一准备好,并由小组成员轮流扮演角色。(4)角色扮演。创造一个临床护理的情境,先由一名学生扮演护士,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开始进行护理演练,病例当中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症状与体征,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5)分组讨论。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护理问题,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由各个小组代表将本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发言。(6)教师总结。教师对角色扮演与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其中存的問题,并给出对应的改进建议。(7)课后拓展。组织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并让其到各个医院或者卫生服务站开展实地调查与服务,自实际的临床中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
(三)教学评价
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其中的理论知识考试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评定两组患者理论考试优良率。(优+良+中)/总人数=合格率。
实践考试项目主要包括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仪表态度以及健康教育,由教师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好、中、差的评定。差/总人数=差评率。
(四)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这一软件对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实施统计分析及处理,计量相关数据选择(x±s)表示,组间差异选择t检验,P<0.05时有意义。
二、结果
主要根据教学结束后学生的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来判断教学质量。
两组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对比。考试结果显示,B组理论知识成绩合格率(100.00%)与A组的(89.28%)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1)
(二)两组人员的实践考试成绩对比
实践考试结果显示,B组学生的实践技能差评率(28.57%)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60.71%),P<0.05。(见表2)
三、讨论
当前,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多向型、实用型、素质型以及创新型的护理专业人才,这种综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撑握护理理论知识外,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超高的专业素养,但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只收获到极少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则非常欠缺,这对学生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何提升中职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各项操作技术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合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传统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度强调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护理人员与患者,在模拟情境中开展实践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课前准备这一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图书查阅、网络资料查找与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深化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都可以获取更加深刻的体验,激發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本次研究也显示,B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合格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而从教师的反馈评价结果可知,B组学生的实践操作差评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说明,B组的实践操作能力更优于A组,也就是说角色扮演法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认为,本教学实践还存在有待提高与完善的地方:(1)继续完善临床病例的编制。护理面对的是患者,不同患者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身体素质与具体病情均不同。病情的演变与护理重点也不同。如何设计临床病例使其更贴合临床工作实际,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2)继续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如何评估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否值得推广运用将是一个严肃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还缺乏通用且公认的方法。笔者将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经验,根据自身体会,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总之,结合临床病例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罗常春.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228-229.
[3]陆慧,陈小博.角色扮演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31-232.
[4]何龙.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47,149.
[5]王翠丽,高奇峰.角色扮演在中职护理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12-113,135.
[6]杨慧.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2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