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把我问住了。这个春天,我吃过蒲公英、雷公根、小白花菜、淮山等,舌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春天的宠儿,能让舌尖感受到无限幸福。
春天,有点儿土腥有点儿甜。
冬天的时候,我们这地方就多雨,入春后,雨更是频繁,雨虽不大,却下得密实。土软气湿,各种野菜争先恐后地生长。这个时候长出来的野菜,水灵灵,鲜嫩嫩,单单是看着,舌尖就激情澎湃了。
一
有一天,我把总也晒不干的腊肉拿到楼顶上去挂,期望楼顶上的风能吹干。这时,却发现楼上的“飞地”里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植物,一棵棵秆粗叶肥、四处舒展形如鱼骨架的叶片,看着就喜人可人,仿佛阴冷天里看到一丝丝阳光。
我问家人:“是谁种的?叫什么菜?好吃吗?”家人叫起来:“谁种这种菜呀!这是蒲公英,搬土上来的时候跟上来的吧。”说是蒲公英,我有点明白了。自小我就知道,这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随风飞翔,一定是随风空降到楼上的,所以大家都说,只要留一块空地,蒲公英就会来,再高再远它都会来。
家人立即采摘蒲公英,不多不少,正好一抓。“干吗摘啊?”我说,“等到了秋天,那蒲公英的种子挂着降落伞从这楼顶往下跳,纷纷扬扬四处去,那才美呢!而且,蒲公英是一味药材,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
家人才不理我:“你才傻呢!能吃你不吃,等着看它撑伞飞走?”
晚上,就烹饪蒲公英的方案我们发生了争执。家里人说煮汤,我说这样煮不好吃,原因是这鲜嫩的蒲公英因天气原因,富含水分,再用水煮,可能淡而味寡,最好是炒。炒出部分水分后,菜味更浓郁也更醇厚。
最后结果是一半煮汤一半净炒,于是桌上就出现了一碗蒲公英汤、一碟肉丝炒蒲公英。蒲公英本来就不多,还分一半去煮汤,我这肉丝炒蒲公英炒好盛到小碟里,也未能把小碟填平,我三两筷就吃光了。家人问味道怎么样时,我竟一下子回不过味来:有土腥味却是味蕾喜欢的那种土味,有药的香气却是鼻子喜欢的那种香气,有微微的苦涩却在咽下去后喉咙回甘成甜。家人说,好吃有什么用,都没了,还不如我这个蒲公英汤呢!人人有份!
与炒的蒲公英比起来,蒲公英汤显得清淡、清新、清爽,有一点点土腥味、药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后来跟朋友们交流,朋友说这蒲公英还可以做成凉拌菜生吃。于是,回家如法炮制,吃起来的确另有一番风味,那醋、酱油等作料与蒲公英的苦味融合形成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纠缠得舌尖久久难以解脱。
二
接着要说的是吃龙葵。相信许多人不知道龙葵是什么东西。其实,龙葵就是两广人俗称的小白花菜,是因为这种野菜开着白色小花而得名。
龍葵这种野菜到处可见,本地人说龙葵有消炎降火的功效。春天里,龙葵枝壮叶肥,鲜嫩水脆,心形的叶片差不多有一个鼠标那么大,青青绿绿,近芽头的渐小,也渐变为紫色。
小时候吃龙葵是因为食物短缺要“瓜菜代”,吃的野菜太多太杂,没太多印象。印象深刻的是,三十年前,我在一个村小学校实习时,学校的李老师在放学后邀请我们去摘野菜。我们把这当作一次不错的文娱活动而欢呼雀跃。李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已经停产的淀粉厂里。在曾经是工厂流槽的地方,许多龙葵在疯长,而且长势良好,我们几个人一起摘了很多,够我们吃几天了。
后来,我在镇中心校任教时,学生们知道我喜欢吃龙葵,路上遇见就摘来给我,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用上街买青菜。
我们这里烹饪野菜,习惯水煮和净炒两种,这两者除了有清淡和醇厚之分外,风味不变。我喜欢净炒或肉丁炒龙葵。先将肉丁下热锅炒至半熟,然后倒入洗好沥干的龙葵。这样炒出来的龙葵清亮柔贴,吃起来先微苦后甘甜。
三
“靠山吃山”绝对是闪烁前辈智慧光芒的金句,道尽了人类感恩自然馈赠的情怀。
在我们这里,吃山就包括吃淮山。改革开放前,深居山里的我们不管如何努力,也不管老天爷如何眷顾,我们家粮食永远不够吃。地里吃不饱,就上山去。老实说,我们山里人那时没人出去做乞丐,也没人饿死,这得感谢大山。山上能吃的东西有各种花果、野菜、菌菇和薯类等,最著名的就是淮山了。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会挖淮山的人。入冬进春,是挖淮山的季节。除了这两个季节,淮山不成熟,吃不了,挖来也没用。一到这两个季节,男人们做集体工时不怎么使力,留力气到中午休息时,或者下午收工后,溜到山脚、山腰去挖淮山。挖得十斤八斤回家,煮上一大锅,又当饭来又当菜,省出不少粮油。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我们这里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一来祭祖扫墓用,二来赶歌圩时当午餐。为了节约,当然也为了换口味,在蒸糯米时会在大甑底放上一层淮山同蒸,然后将糯饭与淮山泥混在一起捏成团,香甜可口又易拿好带。
野生的淮山,现在市价比猪肉还要贵。为什么这么贵?不仅是其营养价值高,更在于其好吃不易得。我曾把野生淮山图晒在朋友圈,标题就是“淮山好吃得不易,汗衣湿重谁人懂”。
淮山一般生长在向南的山脚到山腰的地带。这个地带阳光充足,树高林密,荆棘密布;乱石众多,石藏土中;爬虫飞羽,随时来袭;林下潮湿,密不透风,十分湿热。而到了冬季,淮山藤条枯死、节节脱落,很难找到淮山头。所以,挖淮山除了力气和毅力,还得有技术。力气和毅力主要用在清场和挖坑。清场就是把淮山周围的荆棘藤条以及杂草用柴刀砍除,清理出约两平方米的空间来。一般来说,挖淮山就像挖一个埋电线杆那样大小的坑洞。但是,由于挖土会遇到石块,大小不一,往往挖的洞就不是一个标准的直洞了。也就是说,因为遇到石头,而那个石头又是“根石”拿不掉,就得扩洞。如果遇到的石头是浮石,大都想办法撬起来。挖这样一个淮山洞就会很吃力,没有大力、苦力和毅力的人,很快就放弃了。
老家的侄子们知道我喜欢吃淮山,每逢节假日,他们就邀我去他们家吃饭,还特别强调有淮山。他们烹饪淮山的方法多是做骨头淮山汤。这样做,吃起来感觉汤轻味寡,吃不出淮山应有的味道。有时又放水少,只煮到熟就起锅,结果淮山吃起来干干的,难以下咽。有一次在我家吃饭,侄子带淮山过来,弄了一锅淮山给我们吃,这回吃出了淮山的香、醇、糯、甜。原来,他在烹饪时,先将切成块的淮山用油盐炒至表面三分熟,然后才加入高汤煮至半烂,吃起来味道就很棒,软糯的淮山混合着肉香,不比西方的牛排配土豆泥差。
谚语云,吃春三口,又添一寿。在春天的节假日,我们山里人都爱去摘野菜挖淮山,并把这当作休闲娱乐。在老家,我从没听说过哪个人说蒲公英、龙葵和淮山不好吃。好多次在吃淮山时,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就会感慨一番:以前都是挖淮山度饥荒……什么时候这种痛苦的劳动变成一种休闲、一种享受了呢?
其实,祖国静好,野菜也是美食;国家动荡,山珍只是充饥物。如今,吃春三口,就是享受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卢大任,笔名卢布也,壮族,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壮乡三人行》获首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散文组二等奖,散文《骆越女王,一首还魂的歌谣》在《广西文学》《当代广西》刊登并获2016年广西新闻奖(副刊作品)二等奖,《壮乡三镇》获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创作征文散文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