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大笼籺

2020-03-23 09:37梁世亮
三月三 2020年1期
关键词:粉团家乡人蒸笼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饮食,一方文化;一方风俗,一方情怀。或许,还有一段绵延的亲情与时光相随而行。

我的家乡在中国大陆南端的广西北海市福成镇。我特别钟爱这个名字——福成,幸福地达成,多么吉祥、温馨,是大家共同的期许。甚至,北海张开双翅开放腾飞的飞机场也以我的家乡“福成”来命名。在这个充满朝气和福气的小镇,有一种古朴的美食,历久弥新,一次次满足着故乡人的口福,寄托着故乡一代代人心中无限美好的希望。

它,便是过年时我最爱吃的大笼籺。

大笼籺属年糕的一种,重量一般是两三斤或数十斤一个,被家乡人认为有“年年高寿”和“步步登高”的寓意,每个家庭无论经济状况如何,过年时几乎都要制作一个。

“不做籺,不算过年”。每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便是家乡人做大笼籺的日子。

记忆中在这两天里,村子上下一片沸腾,全是打粉机轰隆隆的马达声和人们忙碌的身影。要制作出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大笼籺,过程是非常甜蜜和复杂的,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每一个步骤还十分讲究。当然了,这都是为了使大笼籺更为地道,更为香甜。家乡人的这种讲究深入到骨子里、血液中,成为生命中一个庄严的仪式。

制作大笼籺首先要泡米。泡米要先兑好米,糯米和普通大米的比例以4:1为宜。然后把兑好的米在清水中泡浸三四十分钟,待米完全浸透变软后,捞出来沥干就可以拿去碎粉了。这一步相对其他步骤来说是最简单的,所以大人们几乎全权交由我们这些一心期待能尽快吃籺的小孩子去完成。

接着是和粉(搓粉)。和粉这道工序難度最大,也最关键。粉和稀了或稠了都不行,糖放多了或少了也不行,米和糖的比例一般是按1∶ 0.7来调放。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家在这一步的做法就是直接用糖煮成糖浆和粉,而个别比较讲究的则认为这种做法效果不够理想,采用了比较麻烦的“熟坨”制作方法。即用少量的米粉调水捏成粉团,放进水中煮沸,然后捞出放入粉中一起调和。我觉得用熟坨制作的大笼籺与非熟坨制作的相比,在色、香、味上更胜一筹。和粉除了烦琐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搓。要想把一个大笼籺所需分量的米粉尽快搓好,别说平时能干的女人,就是五大三粗的男子恐怕也会觉得吃力。

米粉搓好后,最后一步就是“蒸籺”了。相对其他两个步骤来说,蒸籺同样讲究技艺。把搓好的粉团放入蒸笼之前,蒸笼必须要先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待锅里的水完全烧开后还要在蒸笼的四周抹一层油,目的是为了在籺蒸熟之后方便从蒸笼中取出来。蒸籺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蒸熟一个大概二十斤米做的大笼籺需要七八个小时以上,还要定时添水、添柴、搅籺。搅籺是整个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为了使籺熟得快一些,大概每个小时就要用搅籺棍搅动一次。

在家里,像这种费力的活常常是父亲的任务。记忆里每年看父亲搅籺,都会发现他背上的衬衣被汗水浸湿一大片,尽管那时正值寒冬。

制作大笼籺,福成的男人们是要彰显自己作为男人对生活的那份担当,那份对家对亲情的挚爱,他们要做日子的天,让大地安详。

做大笼籺时,大人们忙碌辛苦,我们小孩子却是欢天喜地开始预热春节了。以前大家都一样清贫,平时基本没什么好吃的,终于盼到过年做年糕了,个个脸上全写着快乐。孩子们笑啊跳啊,在满屋子浓浓的香气里,时不时乘大人们不备,偷偷就往灶里大把大把地添柴。

现在想来,孩子们那朴实的举动,也是在给年和生活还有满屋子的快乐加火助热。

其实严格来说,大笼籺出锅之后,工序还没有完全结束。此时,有些人家还要在籺面上贴一个“福”字或放进一些红枣或芝麻,“福”字寓意新春福运当头,红枣、芝麻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百子千孙。然后一家子才心满意足地把整个大笼籺抬到家里的供桌上,向祖先禀告一年丰收的喜讯,让祖先一起享受收获的幸福,表达对来年平安兴旺的祈求。

直至大年初二,方可从供桌上把大笼籺抬下来切开,除了一家人尽情享用,还要分一些给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不过,在这一年里,如果正好遇上娶了儿媳妇的人家,这天就吃不上大笼籺了,新姑爷得留着整个大笼籺带到岳父母家去拜年。新姑爷带去拜年的大笼籺越大就越显得其家庭条件优越、为人大方,而女方家人在左邻右舍的面前也会觉得越有面子。

大笼籺的吃法有很多种,煎、煮、蒸或直接吃都趣味各异,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习惯去尝试。当然,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吃法,只要籺在嘴里了,幸福自然也就融在了心里。

家乡福成的大笼籺,是幸福的年籺,吃了福成的大笼籺就能幸福达成。

作者简介:梁世亮, 女,广西北海市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北海市第二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华风》《北京社会报》《三月三》等报刊。

猜你喜欢
粉团家乡人蒸笼
陈吉瑞:创业有成不忘根 致富情系家乡人
发酵银杏果粉汤圆粉团的研制
星空汤圆的制作方法
半自动升降蒸笼
半自动升降蒸笼
好吃的桂花糕
赏千亩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