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平
【摘要】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尊师重礼”的师礼传统,方能为人师表。在师范生培养中,要明确师礼教育原则,做到规范、得体和践行;要关注师礼教育内容,主要是容止和言辞;要掌握师礼教育策略,做到知礼、行礼和明礼。
【关键词】师范生;师礼教育;践行维度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msyjjzx2019A03。
荀子有尊师重教名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李克强总理也说:“教育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尊师重礼,自古而然。孔门七十二贤,堅定追随和忠实实践师尊教诲;宋代“程门立雪”,求师心切,尊师心诚;1985年成立教师节,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师礼传递,教师职业使然,师范教育应然。师礼教育,是一种礼仪规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师范生,准教师,要能明师礼,晓师规,方可树师表。师礼教育在师范生的日常形成和习惯养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应明朗师范生师礼教育的原则:规范、得体和践行。明晓师范生师礼教育的内容:容止和言辞。明晰师范生师礼教育的策略:知礼、行礼和明礼。
一、明朗师范生师礼教育原则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足见礼仪在人生、事业和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师德铸造,礼仪为准。礼仪教育理应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师范生,准教师,必须明晓师礼教育的三原则:规范、得体和践行。
1.规范原则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记·乐记》)行业有规,师具定,此理一致,不可更易。师范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礼仪,规范行为,臻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标。明晰教师礼仪,规范教师职业。师范生应成为言行榜样、师表标准和师德典范。
一是言行榜样。“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法言·学行》)教师一言一行,应规范表率,做学生学习的楷模,成社会尊奉的圭臬。师范生应遵循教师“专业标准”,达“三为一学”标准,即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应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三爱两人一终身”模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应坚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牢记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筑牢教师职业规范底线。
二是师表标准。教师形象历来成为社会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师表形象诚如《诗经》所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仰”一词由此诞生。“师”字繁体“師”,左边就是一座山峰,高大挺拔,让人敬仰;右边就是一束悬挂垂立的丝线,正直笔挺,值得效法。孔子以身作则,立下万世师表;陶行知求真,堪为一代师表。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三是师德典范。正如霍懋征老师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和责任是教师的天职,爱心是教师的永恒招牌和不朽丰碑。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师德的精髓与灵魂。师范生必须培养和形成优良的师德,言行规范,师德高尚,以生为本,从爱出发。这是师范生师礼教育的出发点。
2.得体原则
“礼,体也,得其事体也。”(刘熙《释名》)礼,通于物之理,行有礼,则能知物之大体。师范生,准教师,行为规范得体,方为师者。师者风范,得体为要。师范生师礼教育也应以得体为宗旨。
首先,培养教师,礼仪得体为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礼仪教育虽细小,但效用深远,哪怕着装也要符合规范且彰显文明,存“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之效。师范生应仪表有范,彰显师表的端庄性;应言语有致,昭示职业的规范性;应举止有度,展现内在的自觉性。
其次,考察教师,礼仪得体为好。在教师资格面试中,侧重考察考生的“仪表仪态”,要求“衣着整洁,仪表、行为举止得体,稳重大方,教态自然,肢体表达得当”。
再次,评价教师,礼仪得体为妙。师生交流,礼仪为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师表端庄,言语和蔼,举止优雅,都会对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一种师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间师生融洽,根本是尊重,动因是爱心,基础是礼仪。这是师范生师礼教育的归宿点。
3.践行原则
“礼,履也。”(《说文解字·示部》)师礼须践行才有意义,践行方显实效。所以,师礼教育重在实践,且要重复实践。
首先是重在实践。师礼教育,不能仅作理论的宣讲,一定要有实践的体验,不能只是“学”,而是侧重“做”。如服饰礼仪的着装、打扮乃至饰品要指导进行,以期高雅大方之范;教态礼仪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乃至手势、表情都需实训,以达优雅敬人之态。
其次是重复实践。一个手势、一种姿态乃至一样礼仪、一式风范,都必须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达到端庄规范。师范礼仪,长期训练,经常展示,方可为人师表。这是师范生师礼教育的着眼点。
二、明晓师范生师礼教育内容
师范生师礼教育,侧重两方面内容:一为容止,一为言辞。容止者,仪容举止也。容止之效,存“看杀卫玠”之妙。言辞者,言谈讲话也。言辞之效,有“能说会道”之妙。师范生,无论仪容举止还是言谈讲话,要端庄得体,展示教师风采。
1.容止
师范生容止教育,需达“敬意”。师范生在仪容仪态等方面要加强训练和培养,做到自然文明、美观大方、优雅敬人。
着装得体。符合教师身份,且符合“TPO”原则,T为时间(Time)、P为地点(Place)、O为对象(Object)。教师着装要分时节、场合以及对象来有所区别,不得服饰怪异,发型洁净,前不覆额,后不及颈,侧不掩耳。
坐姿优雅,一直二曲三定位。走姿文明,稳健协调,轻盈自然。手势规范。“请”字当先,“敬”意十足。
微笑是教师的最美容止。泰戈尔说:“微笑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微笑是尊重,尊重学生;微笑是关爱,赞许友好;微笑是魅力,绽放美丽。
在教师资格面试中,也侧重考察考生的“仪表仪态”,明确要求: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师范生容止规范,敬重教师职业,展示师者风采,树立师表形象。
2.言辞
师范生言辞教育,要具“爱心”。师范生要訓练课堂教学语言,注重语调起伏、声调高低、音量大小、语速快慢、停顿时机以及发音准确等,要如美国电影《春风化雨》中于廷基老师一样,使用幽默、睿智、纯真、练达且富魅力的语言,语言感染力强,穿透性强。师范生要规范日常教育语言,要“爱心”十足,显和气、谦逊、优雅之态。切莫讲粗话脏话,不要强词夺理,不能恶语伤人,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并与之交谈。比如湖北省教育厅于2015年公布了教师“十大美语”和“十条禁语”,引导教师多讲“美语”,不说“禁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三、明晰师范生师礼教育策略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师范生必须洞悉教师礼仪,方可为人师表。师范生师礼教育,需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其效用,即知礼以养师德,行礼以厚师德和明礼以树师德。
1.知礼
知礼而明师德。知礼明仪,修身养德。师范生必须知晓教师礼仪,尤以师德为重,方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知晓师规、知悉师则和知明师道应是师范生认同教师职业的一个渐进过程。知晓师规,方能有礼有节,做合格教师;知悉师则,方能不偏不离,做模范教师;知明师道,方能教书育人。“师垂典则,范示群伦”,教师形象,礼仪为重,礼仪之中,师德为重,师德之中,爱心为重。
2.行礼
行礼而成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践行师者礼仪必须要担当传道、授业和解惑三大职责。即必须为“三师”:经师(传道)、人师(授业)和导师(解惑)。经师传道,做智慧田园的播种者,循循善诱;人师授业,做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诲人不倦;导师解惑,做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因材施教。
3.明礼
明礼而树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是全体教师应尊奉的礼仪规范和职业操守。“师范”二字,蕴师者之德,崇高而神圣,且含世人之风,有学与行、理与实、教书与育人、做人与立世等元素,堪为经典。“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教师,身体力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引领社会进步发展,其势无量。果如此,教师之职尽善也,教师之业尽美矣。
【参考文献】
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金秀美.教师礼仪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南志国.关于师范生礼仪问题及礼仪教育思考[J].大学时代,2006(11):164-166.
包萍.师范生教师职业礼仪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及其流转[J].现代教育管理,2009(04):101-103.
李树青,薛德合.礼仪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02(0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