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胜
摘 要: 应用型高校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凸显其办学特色,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实现自我价值铺垫道路。本文立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维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体系改革。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青年的期望,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完美转型,需要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新时期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通过不断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切实实现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凸顯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现阶段,应用型高校的办学质量及科研水平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整体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应用型高校要在诸多高校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开思维空间,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思路,确立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并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特色化道路,为其发展拓展新领域。然而,在应用型高校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凸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为其特色化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扶持力量,有利于应用型高校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道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水平。当前一些高校大学生通常会在毕业后选择进入企业和公司开展工作,并且将创业作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主导因素,大学生缺少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信心。因此,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建设,使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应用型高校应不断构建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让该体系充分契合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培养,帮助大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在应用型高校的带领下,逐渐缓解学生的就业困扰和压力,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水平和质量。
(三)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的新鲜事物,为自己选择的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来源于探索的幸福感,感受到美好。应用型高校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中,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由此可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遇到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近年来,应用型高校始终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逐渐探索中获得一定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薄弱,一些学生和教师均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解偏差,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定义为,教育学生如何创办公司,使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事业。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被忽视,则是培养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深入挖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除此之外,一些应用型高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有限,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大量投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有力的支撑和扶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应用型高校的构建过程中受到影响。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均已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是必修课、选修课两种形式,该课程同样采用学分制管理,但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停留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层面,或是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教育模式和内容发展滞后,难以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以及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常与专业分离,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度较低,整体课程缺少系统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学生缺少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难以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难以很好地创业。因此,可充分体现当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难以达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匮乏。应用型高校顾名思义,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配合良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型高校中的开展,在教育理念、教育机制等因素的限制下,创新创业教育缺少良好的实践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践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创业教育,缺少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实践的层面较浅显,缺少深度和宽度,育人的时效性和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给予的帮扶较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许多实践教学计划难以真正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举办的竞赛等环节,通常带有较强的目的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教育教学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具备良好实践能力的教师,许多实践类课程难以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力度较差。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常由辅导员、团委教师及招生处管理人员等构成,师资队伍不仅教育能力薄弱,而且缺乏稳定性,导致教育质量长期发展滞后。除此之外,一些创新创业教师通常是其他学科教师,在高校的安排下临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些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差,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只能按照教学案例为学生进行教学和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并且难以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贯彻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借助应用型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过程中,用立足于高校的专业情况,通过两者的充分融合,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渐从理论教学转化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是应用型高校学生获得长远发展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并逐渐认知到创新创业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降低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真实案例到课堂中,在案例剖析过程中带给学生创业灵感。应用型高校应注意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开办公司,而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其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创新创业教育带给学生压力,将其合理融入人才培养规划即可。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新安排理論与实践课程比例,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同时,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不断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知识覆盖面。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基本特征而言,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育人功效,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并给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高度重视,切实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应立足于地方经济及专业特色,逐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并引入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实践基地的设施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参与机会。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样必不可少,应用型高校可举办科技竞赛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使其日后自主参与创业。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前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基于此,引进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通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切实强化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促使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价值,不仅要注重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更要对现有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不断加大培养力度,增加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可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讲解,使每个教师均正确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长远发展,而且是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贯彻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等途径,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构建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1):84-88.
[2]周攀攀.应用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9):3-4.
[3]储昭辉,刘沛平,刘新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02):75-79.
[4]范昕俏.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8):42-44.
[5]张秋云,蔡杰,张红霞,张玉涛.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08):73-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