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淦 陈元生 程定
摘 要:合肥市林业资源丰富,林下畜禽养殖作为一种生态立体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该市拓宽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为掌握当前合肥市林下畜禽养殖现状及问题,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论证,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合肥;林下;畜禽养殖;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69-02
1 林下畜禽养殖现状
合肥市是典型的丘陵地区,现有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再生能力强,可循环利用资源多。近年来,通过山林绿化、退耕还林、果茶园经济、经济苗木、沿路绿化等,林业面积不断扩大,区域内农林交错,温度适宜、雨量丰沛,土壤肥沃,林下可利用饲料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畜禽养殖业。
林下畜禽养殖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实现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立体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合肥市诸多地方通过林牧有机结合,既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又拓宽林业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一体化,培育了促进农民增收一类新兴产业。据统计,目前合肥市现有各类林地总面积约16.13万hm2,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畜禽养殖6.29万hm2,已利用发展0.88万hm2,占总面积5.4%。全市开展林下畜禽养殖经营主体共2808个,其中企业151个、专业合作社172个、农户(家庭农场)2485个,共林下养猪4.3万头,年出栏8.9万头;养禽740.9万只,年出栏2480.7万只;养羊1.78万只,年出栏2.24万只,年林下畜禽养殖总产值达7.2亿元。在全市涌现出了一批林下畜禽养殖大户和典型,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可借鑒的经验。
总体上,合肥市林下畜禽养殖具有5个特点:一是经济效益明显。林下养殖畜禽产品的优势在于绿色、无污染,比同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且市场需求量大,受消费者青睐。以养鸡为例,由于肉质纯正、鲜美,活鸡市场售价比棚养鸡高出2元/kg,比规模化舍饲经济效益能提高30%以上。二是主要由实体带动。尽管目前从事林下畜禽养殖的回报丰厚,但多数只有点上的发展,而缺少面上的规模,全市还没有形成一体化格局。比较有特色的林下养殖典型,大多数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支撑,或有一定的项目支撑。三是呈多样化发展。生产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模式有:“林-禽”、“林-猪”、“林-羊”等,饲养方式为放养和舍饲相结合,属林牧统筹兼顾,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四是现有畜禽养殖模式的延伸。从畜禽养殖面临的环境看,由于各地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畜禽养殖场作为污染源,纷纷被关闭、拆迁,有的地方将原有的养殖场转移到林下,转变为生态化、专业化经营,突破了圈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局限。五是与林木生长相互促进。林下具有防风、防高温、防雪灾等自然属性,且空气清新,饲料来源丰富,为畜禽营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可降低饲养成本。同时林下畜禽养殖可以对林木产生以耕代抚、改善土壤、增加肥力、防虫治害等附带效应,加快林木生长,形成生态循环的立体种养优势。
2 林下畜禽养殖主要形式
2.1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场(户) 如长丰县立华畜禽公司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雪山草鸡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1100余农户发展家庭式饲养,年出栏草鸡2300万只,其中90%以上沿乡村公路退耕还林的林带内养殖,每个棚与林地比约为1∶3,共利用林地约0.03万hm2。
2.2 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林下规模养殖基地 如庐江县神农土鸡专业合作社通过吸收周边林下土鸡养殖户入社,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现有成员208个,土鸡养殖规模10万只,年销售收入800万元。
2.3 以农户或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建设林下规模养殖场 如下塘镇林青家庭农场,租用林地3.33hm2,建养鸡棚8个,常年存栏1.5万只,年出栏约5万只。
2.4 以企业自主经营建设林下养殖基地 如巢湖市恒生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山林面积约53.3hm2,主要从事林下家禽养殖,共饲养鸡、鸭、鹅约2万只,采用山林放养模式,立足于名、优、特农产品开发,推出“滴能呱叫”家禽产品。
3 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缺少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 从调研情况看,不少农户有发展林下养殖的意愿,当地政府也已认识到其发展潜力,但缺少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推进手段。相对于林下畜禽养殖,农户更愿意接受现代规模化、集约化舍内饲养,因为其条件和技术相对成熟,社会化程度高,即使收益少,但承担的风险较小。同时各地发展总量和多样化不平衡,从事林下养鸡偏多,虽然有林下养猪、养蛋鸭、养羊的实例,但零星分散、数量较少。
3.2 缺少启动资金 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畜禽养殖有兴趣,认为这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看到别人挣钱也想发展,但真正决定要干的时候,因无奈启动资金不足,有心无力,同时无自身发展的林地,被迫放弃发展机会。
3.3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林牧混作对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依赖性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由于存在技术制约和经营风险,尤其是在畜禽养殖方面,很多农户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林下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造成病害发生率高,损失较大。为此,有的农户选择观望,不愿意贸然承担风险。
3.4 优质难以优价 除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的一体化经营外,目前林下畜禽养殖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对市场信息掌握不足,决定了其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生产经营中,多数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往往优质不能获得优价。
3.5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目前适宜发展林下养殖的地方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推广应用,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同时也制约了林下畜禽养殖不能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已成为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型新兴产业。各地对其发展的认识正在逐步提升,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产业,尚需形成上下共识和具体政策的落实。针对合肥市林下畜禽养殖的现状,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4.1 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据了解,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相关的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和规划,省内外仅个别地方制定了发展林下畜禽养殖的指导意见。各地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发挥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为前提,研究制定指导发展林下畜禽养殖的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其发展提供支持,使其成为绿色生态林牧业发展的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热点。
4.2 加大对典型示范的扶持 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林下畜禽养殖、流通和加工一体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使之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典型示范。各地要林下畜禽养殖发展给予资金扶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选择区域内有潜力、有影响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支持,采取奖励和银行贷款贴息的方式,鼓励有优势的地区优先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缓解存在的风险。
4.3 进一步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林下畜禽养殖的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农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抓好典型示范等建设,总结推广经验,使典型示范在经营项目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有新进展、新突破,以推动林下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4.4 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目前技术缺乏是林下畜禽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也是农民抵抗风险能力弱的重要原因。各地要加大对林下畜禽养殖的技术投入,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提升和完善熟化关键技术,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收益。要支持畜牧部门和相关企业做好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和扶持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
4.5 完善市场和服务机制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也是影响林下畜禽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农户难以克服的风险所在,因此要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建设。首先,要注重规模效益。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抵御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其次,要重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共享,及时有效,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各地要从培育典型经营主体入手,以带动周边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要组织和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抓好典型大戶和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要组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发布相关新技术和产品市场需求等信息。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