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中国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满足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需要,还要解决汉语学习者因交际能力欠缺而导致的交际问题。本文分析汉语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欠缺原因,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希望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利用汉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融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次年,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将两者融为“一带一路”。现阶段“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传承和提升,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涉及项目多,领域广,贯穿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都必须以语言的顺利交际为前提。事实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因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交流失败现象时有发生。多语言与多元文化使跨文化交际面临挑战,培养能够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跨文化人显得迫切和重要。
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存在重语言能力轻文化交际能力的突出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将汉语和中国文化相割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一些人的文化交际意识淡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多数学生专注能否通过语言等级考试,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只关注语言本身,不会反思目的语言的特殊性和文化差异,这势必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障碍。再者,对外汉语课堂跨文化教育体系的缺失:现有的教学体系一般围绕各种汉语考试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汉语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引入。还有跨文化教材内容的缺失:目前市面存在的教材含有汉语文化的内容较少,或者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不利于汉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
目前国家已明确要求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学习者,各大高校已将培养汉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对外汉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本体进行研究,改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途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概述
跨文化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七十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处理办法的学科,致力于化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随之展开,但相对比较薄弱,影响最大的是Byram从态度、知识、技能、文化批评意识构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模型,主张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打破母语语言文化的限制,加深对异质文化的理解,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张红玲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敏感性/意识、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四个方面组成。二是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概念。颜静兰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由课堂系统输入、课外积极导入、社会活动体验三个模块构成。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都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打破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局限性。现有研究鲜有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框架的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构建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实现对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的有效构建。
三、跨文化教育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学家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简而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相融合,目标是在理解語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顺利转换,使交际双方顺利交流。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更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有效举措。
四、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框架
基于理论指导和学生特点,本文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原则、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三方面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一)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有两大核心原则需要遵从: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多语文化并置,二者协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分布不同,但这并不是文化教学缺失的理由。相反,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语言水平平衡两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汉语的语音、词法和句法等知识的学习,专注语言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文化信息的收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合理分配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的微课、雨课堂等探讨生动的教学模式,有选择性地传播中国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文化、参加文化知识讲座,知悉中西文化习俗差异,提高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信心。
2.多语文化并置原则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开展多语文化的交叉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平等的意识,理性地批判学习多语文化。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课外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比较多语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和思考多语文化,理解并尊重异质文化,为扫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铺平道路。
(二)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重难点。
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的重难点是掌握跨文化知识,突破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难关。
跨文化知识包括跨语言(由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组成)、跨文化(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国家的文化背景等)和跨社会(各国社会背景知识)三方面知识。学生只有熟知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才能跨越心理障碍,实现跨文化的沟通。
跨文化能力指汉语学习者将内化的跨语言和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它由跨文化沟通、调适和行为三方面能力构成,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跨文化沟通能力指汉语学习者运用内化的跨文化知识实现有效交际,避免文化冲突的能力。跨文化调适能力指汉语学习者在正视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跨文化行为能力指汉语学习者将跨语言和跨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体现专业素养和决策执行能力。
(三)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由知识、态度情感和能力三个层面组成。对外汉语跨文化教学知识层面的目标是使汉语学习者熟练掌握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式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国家文化背景四个方面的知识。对外汉语跨文化态度情感层面的目标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态度,增强汉语学习者的文化平等意识,认同母语文化,尊重异质文化并产生文化共鸣,避免犯民族中心主义的错误。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层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力求成功扫除文化障碍,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五、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选取适宜的文化,课堂融入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一些充满活力的、为大众所接受并且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首先,教师在对整套教材编排有系统性掌握的基础上,归纳哪些篇章适合进行深入的文化延伸,哪些文章适合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教学内容安排可以打破教材顺序,将同一主题的文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入的文化学习,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如在初级阶段学生学习了送礼的简单会话后,可以将编排在教材较后位置的送礼禁忌放在一起讲解,明确钟、伞、鞋等礼物在中国文化中隐含的特殊含义,避免文化冲突。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或者对话的形式完成训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文化,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再者,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在提高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强调语音纯正、语法精准,而应将交流的准确表达,交际的顺利完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文章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理解深层文化内涵,使用汉语交际,承担起“一带一路”文化使者的使命。
(二)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典型性,积累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将地方特色文化体验移至课外,加深学生的文化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地方对外汉语的发展及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黄梅戏作为安徽的标志形象,是必须提及的特色文化。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徽文化,课外组织学生观赏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并学习黄梅戏的唱法,体验中国戏曲文化的乐趣,激发汉语学习者探索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
此外,针对一些文化性较强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组织汉语学习者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做月饼。在观赏赛龙舟的过程中,教师应讲解赛龙舟的缘由及其蕴含的特殊含义;在做月饼的过程中,教师讲解月饼的做法及中秋节对中国人蕴含的意义。学生通过课外实践,除了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外,还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获取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自信心。
(三)兼顾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课外开展文化专题,营造文化氛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初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而言过于抽象复杂。在教学中如果忽视文化教学,单纯注重语言的传授,就势必导致学生不明所以,影响语言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文化知识需要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避免文化传播的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理解、吸收。在有限的课堂之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应引导学生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融入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学校定期举办的汉语角等课外活动,与学生共同探寻专题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从而对跨文化知识拥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学生在文化探寻的过程中既能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又能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教師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文期刊、经典文学著作和背诵中文谚语等,拓宽文化视野,并进行中文写作的训练。这有助于学生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完成。学生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收集与时俱进的文化信息,掌握中文表达,了解社会动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构建教学管理平台,追踪学习轨迹,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个教学管理平台。在这个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获知学生对哪个部分的知识已掌握,哪个部分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可通过这个教学平台为学生推送中文电影或者流行的中文音乐,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同步提高。
六、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融入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意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为提高汉语学习者语言基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助于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严明,主编.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郑欢,何雪.大学英语改革: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4(1).
[4]刘畅.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16(23).
[5]刘怡.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大学,2012(7).
[6]朱小超.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大雪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黄山学院,2017(4).
[7]茅海燕.论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文学,2017(3).
[8]祁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