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3-23 02:28:42黄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胆总管围术外科

黄荣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张掖 734100)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结石疾病,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尚不明确,考虑和饮食、环境等因素相关[1]。胆总管结石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可能合并基础性疾病,并且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措施以确保手术效果[2]。近几年,快速康复理念逐渐在临床中推广普及,其目的在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其医疗负担和躯体痛苦。研究认为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其主要优势体现为:采取了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针对性较强,解决了输液、体位、麻醉等原因导致的术后康复困难、并发症多等问题[3]。基于此,该文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3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速康复外科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或者意识障碍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凝血障碍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更年期女性;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研究选取3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 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处理。观察组年龄在45~82 岁之间,平均值(62.4±2.1)岁,男性患者9例,女性6 例,体重指数18.4~34.2 kg/m2,平均值(24.3±1.5)kg/m2;对照组年龄在45~80 岁之间,平均值(62.2±2.3)岁,男性患者8 例,女7 例,体重指数18.5~34.4 kg/m2,平均值(24.5±1.2)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处理措施,常规术前准备,常规体位手术,术中、术后不限制补液。

观察组则融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由主管医师负责指导实施,内容如下。(1)术前处理:术前需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讲解手术相关事宜、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惑,并讲解该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成功治疗案例等。术前输注葡萄糖溶液维持患者体液平衡,提高其躯体耐受力,具体如下:术前2 h 静脉输注200 mL 浓度为50 g/L和100 mL 浓度为500 g/L 的葡萄糖溶液。(2)术中配合:手术中,采取改良侧卧位,使用软垫铺垫在躯体受压位置,分散局部组织受压压力,术中随时观察患者躯体受压情况,加垫软垫。手术采取加温输液方式,控制手术温度,预防低体温,避免热量丧失。限制性补液,减轻心脏负荷,一般控制在1 000 mL 以下,并以输液泵控制补液速度。(3)术后处理:术后,指导患者以适合体位休息;采取多模式阵痛,口服止痛药、镇痛泵止痛、切口局部阻滞等,减轻患者不适感。积极控制各种术后并发症,术后控制补液量,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医师指导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指标包括: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表示,行χ2检验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对于医疗服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加速康复外科也成为了现代外科重要发展方向之一[4]。加速康复外科最早在1997年由丹麦学者提出,最初定义为“促进术后恢复的综合方案”,认为围术期的处理措施可以缓解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加快患者康复,缩短恢复周期,这一法则也逐步成为了外科临床的新规则[5]。加速康复外科的基本措施包括:重视术前沟通,确保患者做好躯体和心理准备;快速麻醉通道;微创技术;术后多模式镇痛;较少的静脉输液量[6]。

近几年,微创技术已经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在诸如胃肠道疾病、结石类疾病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手术创伤,故患者恢复更快[7]。在临床方面,需要通过调整围术期处理措施来满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分三个阶段实施,包括术前处理、术中处理和术后处理,与常规处理方式比较,其术前处理中加入了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内容,有效普及了相关的健康知识,解答了家属和患者的疑惑,确保患者可以做好全面准备,并进行合理的术前补液;术中处理重视体位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压疮,并提升舒适感,同时限制补液,采取加温输液方式,以减少心脏负担;术后处理中,应用了多模式镇痛。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17.54±2.63)h,下床活动时间(9.27±2.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27±2.54)h,住院时间(9.25±1.47)d 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任龙[8]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其进食时间(17.6±2.6)h,下床活动时间(9.3±2.4)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4±8.9)h,住院时间(9.8±1.2)d 等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该研究论证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有一定的数据差异。此外,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1 例),低于对照组的40.00%(6 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是其康复速度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胆总管围术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8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