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拔“穷根”

2020-03-22 02:51中共永新县委史志办
党史文苑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永新县穷根贫困户

中共永新县委史志办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罗霄山脉中段,南接革命圣地井冈山,是国定贫困县、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由于革命年代战争影响,加之地处偏远、区位不优和底子薄等诸多原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744户44806人,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多达106个,贫困发生率高达10.4%。2015年11月,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永新全县上下以作战的状态、作战的效率、作战的机制决战精准脱贫,勇担使命拔“穷根”。至2017年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至1884户4113人,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减至1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1.02%。2018年7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永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坚守真心为民的情怀,倾心倾力求发展、谋民生

永新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攻坚克难,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创新推行“443”(四个围绕、四大战区、三个机构)工作法,以聚点发力的态势、决战决胜的勇气,尽锐出战。

强化脱贫攻坚政治担当。一是坚持各项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转,突出脱贫攻坚工作导向,在政策制定、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等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逢会必议、逢会必讲脱贫攻坚,提高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比重,实行“一票否决”,强化政治担当和主体责任。二是坚持党员干部围绕贫困群众转,推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实施单位定点和党员干部“321”结对帮扶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挂点最偏远最困难的贫困村,督促指导、现场推进,构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格局。三是坚持扶贫举措围绕产业发展转,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以合作社为纽带,推行土地入股、反租倒包、股本分红等方式,构建“企业+合作社+电商+贫困户”服务体系,发展“四个千万工程”等富民产业,实现贫困户参与产业全覆盖。四是坚持工作机制围绕巩固成效转,深化以党建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四群联创”基层发展和治理模式,建立脱贫增收长效机制,突出志智双扶,强化技能培训,切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强化脱贫攻坚指挥调度。一是将23个乡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一套县级班子负责一个战区,每个县级领导挂点一个乡镇,签订“军令状”,明确作战阵地、任务和职责。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准脱贫作战室和战区例会制度,一季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一周一例会,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集中精力抓脱贫,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

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一是成立综合协调机构,调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关键抓好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2016年、2017年分别整合资金4.25亿元、6.15亿元,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最高奖,并分别获得了200万元的資金奖励。2017年投入脱贫攻坚资金16.28亿元,力度前所未有。2018年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4.12亿元,投入脱贫攻坚资金6.67亿元。二是成立帮扶队伍管理机构,加强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的派驻、帮扶、考核管理等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180余名。三是成立督查巡查机构,组建8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巡查,运用通报、约谈、处分等手段,对脱贫攻坚不力者进行追责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和责任落实。

狠下精心绣花的功夫,聚焦聚力扶真贫、真扶贫

面对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复杂的实际情况,永新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把脱贫质量摆在首位,以精心绣花精神,一丝不苟精准识别,毫厘不差精细推进,心无旁骛精心落实,绣好脱贫攻坚的“一针一线”。

扣好第一粒扣子。精准扶贫首先就要精准识别。永新县坚持扶贫对象精准化、分类化、动态化管理,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一个不少。全面推行“七步工作法”,坚持农户申请、入户核查、大数据比对、村组民主评议、村委初审一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县批准三榜公示,精准锁定扶贫对象,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综合贫困户劳动力、身体状况、收入水平等因素,按照贫困对象有劳动力处于贫困线边缘、有部分劳动力贫困程度较深、无劳动力基本生活依靠无保障三种情况,将贫困对象分为黄卡、红卡、蓝卡三种类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做到“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建立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贫困户“一册两证三卡”管理,坚持“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实现贫困人口全方位、全过程的分级管理、动态监测,确保“不漏评一户、不错扶一人”。

抓牢产业这个根本。永新县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找准产业定位、跟进产业配套、完善利益联结,着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筑牢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础支撑。

大力推进“四个千万工程”(千村万户井冈蜜柚老乡工程、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千垄万亩绿色蔬菜示范工程、千秋万代珍稀楠木生态工程)扩面提质,重点推进永宁永厦线百里(黄桃)桃花谷、泉南高速“稻渔共生”生态产业带、禾河沿岸蚕桑绿廊、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体等“一谷一带一廊一园”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扶贫产业。2019年,永新县大力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农业产业,新增黄桃产业5000亩、稻渔综合种养6000亩、大棚果蔬8000亩、蚕桑6000亩。

全链条配套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科技部挂点扶贫优势,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贫困户”技术服务模式,确保每一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以上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每一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信贷通”,全面落实“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的政策,累计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3亿元,惠及贫困户4200余户;大力实施产业奖补政策,在蔬菜、蚕桑产业中试行农产品价格指数和气象灾害保险,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方位做好物流销售,积极向互联网借力,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县内农产品骨干企业,构建“公司+合作社+电商+农民(贫困户)”服务体系,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21个,实现23个乡镇全覆盖。

针对贫困户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现状,永新县建立健全“四种”产业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切实享受产业发展“红利”。示范引领“跟着种”,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传帮带作用,采取统一育供幼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护价收购、分户规划种植的“四统一分”模式,引领群众发展产业。产业分红“入股种”,贫困户将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通过股权量化方式参与产业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反租倒包“自己种”,加强“政、企、户”三方联动,由政府从企业或基地经营主体手上租赁大棚,反向承包给具备种植能力的贫困户种植。门口就业“帮着种”,注重“产业+就业”双向发力,积极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采取政策奖补、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在生产经营中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目前,永新县各类就业平台安排贫困户务工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在稳定解决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基础上,精准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基本需求,通过铺平求学路、把好健康脉、建好安居房、喝上放心水等方式,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生活需求。

坚持教育为本,将人、财、智、物精准对接最贫困地区、最贫困群体,建立县、乡、村三级“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建立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科学恢复17个山区教学点,绝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因学致贫、因贫辍学。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8年,永新县就有778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2019年上半年,全县发放各项教育扶贫资助金共计441.7025万元,惠及贫困学生4528人。

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坚持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提高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水平,让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达到90%适度目标;建立住院医疗报销一站式结算机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让贫户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县组建177个家庭医生团队,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进共建互联网+医疗远程影像中心,推行乡镇卫生院拍片,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的模式,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全县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为贫困群众健康加固了一道“防护网”。

坚持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爱心公寓、村庄整治等多管齐下,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至2017年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近2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417户。2018年又安排整合资金6972万元,实施安居提升工程23865户。2019年实施“四类人员”危房改造89户,进一步巩固提升安居扶贫成果。特别是针对经济困难、无能力建房的特困对象,创新实施“爱心公寓”工程,按照“三统一分”模式(即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户入住),由政府代建“爱心公寓”,让特困群众“拎包入住”,圆上“新房梦”。

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集中供水设施的管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3455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解决。

秉承沉心苦干的韧劲,百折不挠脱穷帽、拔穷根

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发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沉下心、弯下腰、扑下身子谋脱贫,形成三级书记带头干、扶贫干部精心帮、贫困群众自发做的良好局面,凝聚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级书记带头干。县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一线总指挥”,带头深入走访调研、带头精准指导帮扶、带头从严把关落实,走遍了所有贫困乡村,主动将最偏远、最困难的三湾乡、象形乡作为脱贫联系点;其他县级领导干部也都挂点1个乡镇,具体联系1个贫困村,每周到点调度1次以上、指导帮扶工作2次以上。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一线指挥员”,统筹协调扶贫工作,精准摆布攻坚力量,白天调度指导、夜晚访贫问苦,勇担扶贫主体责任,坚决为乡镇脱贫攻坚簽字背书。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线战斗员”,不顾小家顾大家,不畏困难、冲锋在前,集中精力上门走访,全力纾解群众情绪,主动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资金,全力落实扶贫举措“最后一公里”。

扶贫干部精心帮。把精准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全面落实单位定点和干部“321”结对帮扶机制,派驻挂点帮扶单位193个、帮扶工作组成员697名和第一书记238名,构建了行政村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工作组帮扶、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四个全覆盖”的帮扶体系,精准帮扶做到了无盲区、无死角。

根据贫困群众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帮扶措施,带头发展产业,把贫困户吸引到产业链中,教贫困户学习种养技术,全力增强贫困户致富能力。比如,立志把果蔬种植技术教给每位贫困户的禾川镇汴田村第一书记吴页宝,带领乡亲发展丝瓜种植、黑猪养殖的三湾乡九陇村第一书记郑兵,全力发展村产业经济的里田镇下王村第一书记刘鹏,推进油茶、茶叶规模化生产的芦溪乡中陂村第一书记贺彬彬……他们深知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积极从产业规划、资金整合、技术融合、日常管理、销售分红等各个方面,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各级干部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带领群众开展“一扫二抹三洗四整”活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比如,省国资委驻高桥楼镇白堡村第一书记高柳珠,积极争取到500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村道路硬化、桥梁贯通、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致力打造旅游专业村的才丰乡华光村第一书记罗殿虎、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的龙田乡西江村第一书记王秋生、积极实施村庄整治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的里田镇合田村扶贫干部左伟文……他们为农村旧貌换新颜甘当脱贫攻坚路上的“孺子牛”。

帮扶干部们一月20天以上吃住在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哪户贫困户有什么突发情况、有什么实际困难,他们都心如明镜,时刻记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为群众送去及时雨。永新县委办主动挂点禾川庙山、三湾九陇两个贫困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看护重病住院贫困户,走访慰问困难学子,实现贫困群众再就业12人。

贫困群众自发做。永新县始终把“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六个一”感恩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激励贫困群众感恩奋进、脱贫致富,真正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主力军”。依托“将军讲堂”“民生讲堂”“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活动平台,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讲好永新红色故事”活动,重排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永新小鼓《鞋》、采茶戏《今天有客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0余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贫困群众。积极开办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家为乡亲们授课并实地演练,累计开展培训15302人,集中解决贫困群众“不会脱贫”的困扰。象形乡新风村66岁独居老人康秀明早年在外打工,本想着申请了贫困户可以“坐等坐吃”,没想到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养鱼、种植、炼制菜油、烧制木炭等技能,生活越过越有劲,2017年,他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着眼于构建农村思想道德新高地,永新县通过村规民约、“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载体,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理念,全力破解因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现象导致再度返贫的难题,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强化一心求变的意识,努力构建新机制、新体系

在脱贫攻坚中,永新人民充分发扬一心求变的精神,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巩固长效等多项机制体系,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党建引领机制。永新县坚持“党建+脱贫”,延伸“支部建在连上”的三湾改编精神内涵,将党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推进以党建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四群联创”基层发展和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子。

建强党支部和党小组、配齐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分社,构建党政经“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构架,实现了党员“先走”带“后走”,带着群众“一起走”。比如,曲白乡浆坑村因地制宜推广“锦绣”黄桃品种,大力发展黄桃特色产业200亩,通过“一领办三参与”党政经“三位一体”发展经济模式,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将全村2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2019年黄桃产量达8万斤,村级集体收入达30万元,贫困户每亩增收4000元,让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富在产业链上。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产业群帮群助、治安群防群治、村务群晓群议、幸福群乐群享”基层发展和治理机制。比如,石桥白鹭村围绕和谐脱贫,以村干部和普通党员为引领,大力实施“十户连心、四群联创”“大喇叭”工程、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产业兴村计划,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老年体协、农民剧团、书画协会、治安巡防队等群众性组织,发挥了党员干部在治安维稳、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打造了“农村一小时平安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创新“爱心四化”扶贫模式,积极引领和协调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与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对接、精准配置。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行动,实施工会扶贫、赣青扶贫、巾帼扶贫、助残扶贫,深入推进产业帮扶、金秋助学、千名代表暖心行等活动,为贫困群众“送温暖”“送健康”“送智慧”“送科技”“送政策”。在“我为脱贫献爱心在行动”中,深圳康美腾科技公司捐赠饮水机238台、太阳能路灯818台,价值90万元;县志愿者协会200多名志愿者直接参与扶贫工作,募集爱心资金30余万元。

探索设立脱贫攻坚爱心基金,对所有爱心捐资实行基金化管理,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模式引领社会力量长期参与扶贫济困。充分利用爱心基金、爱心队伍等力量,建立了爱心屋、爱心超市等阵地,为贫困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爱心服务。南昌永新商會一成立,就为脱贫攻坚爱心基金捐资50万元;爱心人士贺佐智情系家乡贫困学子,在永新中学和才丰乡中小学设立了贺页朵奖学金,累计捐资400多万元,资助了3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以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困难群众提供“定制”式帮扶。赣粤恒兴、博硕电子、恒龙农林开发公司等69家民营企业踊跃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捐资助学等形式开展精准帮扶行动,共实施项目212个,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帮扶贫困人口2.6万余人。

创新长效机制。脱贫“摘帽”后,永新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健全完善扶贫对象动态监测机制、产业扶贫稳定增收机制、扶贫政策落实保障机制等八大长效机制,以及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十二项提升方案,同时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决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为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推进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可持续,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同步奔小康,永新县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回头看”,重点核查脱贫人口是否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退出贫困村是否稳定巩固、档外边缘户是否还有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共排查出脱贫质量较差的有86户288人,档外困难群众274户1049人(其中大病支出类困难群众201户798人)。2019年8月,根据全省脱贫攻坚“秋冬巩固”攻势行动统一部署,再次组织开展全县脱贫攻坚“回头看”,对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十四项重点工作开展问题自查,共排查出问题367个,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巩固脱贫成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20年年底,永新县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永新县穷根贫困户
李双星 一心为民拔“穷根”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多措并举拔穷根 全力脱贫结硕果
永新县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永新县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卫生扶贫要扶到“穷根”上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江西省永新县蚕桑产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