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生成、要义与现实进路

2020-03-22 10:23汤辉祥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观广大青年中华

汤辉祥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一系列重要报告、讲话、书信、座谈、谈话中,对青年教育问题提出了诸多具有时代性的新思想、战略性的新论断,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习近平青年教育观饱含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的诸多要求与深切期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塑造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阐释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生成、逻辑要义,进而探寻其现实进路,有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生成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时代的精髓。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有着特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筑基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习近平自身青年工作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习近平青年教育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是其重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青年教育,进而建构起具有鲜明阶级性和社会性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教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开展高质量的青年教育工作则可以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了使青年接受科学系统的教育,马克思强调应从小抓起,并且将社会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帮助青年将潜在的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生产能力[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应深入寻找现实生活中那些可以体现历史规律性的客观事实,将其应用于青年教育,以便增强青年的社会主义信心[2]。列宁明确提出青年承担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加强青年共产主义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与劳动实践相互结合,共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3]。早期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论述深刻,进而成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观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十分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化的青年教育理念。毛泽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并且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强调青年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重视青年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将青年培养成为“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毛泽东谆谆告诫知识青年们和学生们,必须下决心走到工农群众中去,虚心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邓小平历来都十分重视对中国青年进行教育,强调应通过加强青年教育以培育“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强调青年必须主动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要求着重加强青年教育,使青年成为“四个统一”的“四有”新人。胡锦涛对青年充满希望,强调“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将青年培养成为“四个新一代”青年[4]。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根据国情提出青年教育观,虽然不同时期的要求和表述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观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情况和青年发展需求,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教育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思想源泉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习近平借鉴和吸收其精神内涵,使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应在青年教育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涵养广大新时代青年。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在塑造青年中国精神、高尚人格、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之感召、影响和教育广大青年。与此同时,习近平以自身人生经历希望广大青年不忘“根”、牢记“本”,吸收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进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贡献力量。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则进一步梳理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基因,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升华、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中得以焕发新生命、新活力[5]。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1.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践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只有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传入中国之后,就开启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进程,逐步发展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观。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根植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是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回答“为何教育青年、何为青年教育、为谁教育青年、如何教育青年”这一重大时代课题[6]。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才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青年是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重视青年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防止广大青年群体偏离正常轨道。因此,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认识,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教育观,以培养和塑造一批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

2.源自于习近平自身青年工作实践经验

人的思想观念的产生离不开其成长经历与环境。因此,我们应追根溯源、全方位解构习近平自身成才经历与环境在其青年教育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习近平同志的简历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不仅个人成长经历丰富,而且具有丰富青年工作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始终重视青年教育。习近平年仅15岁就到梁家河大队插队,插队期间“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始终心系人民、情牵群众,最后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段上山下乡的基层工作经历是习近平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塑成的源泉,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最初实践来源。习近平不管是在地方或者中央,始终心系百姓、心系青年,认为青年价值取向真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注重培育青年,使广大青年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自身成才和基层工作经历加深了他对青年的认识,促使其从青年自身和青年工作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青年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的工作经历直接影响着其青年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积极鼓励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站在前人思想的肩膀上,习近平深刻阐释了青年教育的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具体要求和方法路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思想深邃的习近平青年教育观。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要义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生成,为进一步理解其逻辑要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就青年教育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进而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要义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立德树人”,就“为何教育青年”“何为青年教育”“为谁培养青年”等根本问题进行科学的阐述。

(一)原因导向:为何教育青年

“为何教育青年”是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青年教育的追问。“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决定着每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青年,才可以赢得未来。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才可以使广大青年成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习近平之所以一再要求党和国家重视教育青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境内外敌对势力妄图争夺下一代、争夺青年之心始终没有改变。西方敌对势力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通过青年实施“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各种错误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必然会对“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青年普遍涉世未深、难以辨别是非,很容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拉拢、腐蚀的对象。对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自觉增强对错误价值观侵蚀的抵御能力,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是应对国内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如何对新时代广大青年群体的现实困惑、价值诉求给予科学的阐释、合理的解答,帮助青年解疑释惑,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逻辑。对此,习近平强调必须重视加强青年教育,以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产生正是对国际形势变化、对青年教育的新挑战的回应,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

(二)本质导向:何为青年教育

“何为青年教育”是对新时代青年教育本质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涉及共产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应该说,“人”是青年教育的主要对象,对青年开展教育就必然面对“人”的本质问题[7]。但是,“人”的本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实践中得以发展的。因此,对青年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青年教育实践道路,紧紧围绕中国青年教育的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进行,才可以充分发挥青年教育的积极作用。毛泽东的“三好”、邓小平的“四有”、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胡锦涛的“四个新一代”,都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的一贯立场,就是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将马克思主义定向为中国青年教育的本质规定[8]。当代青年,是实现“四个伟大”的中坚力量,这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教育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发展创新,培养和引导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目标导向:为谁教育青年

“为谁教育青年”是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目标导向、价值指向的回答。作为一种培养青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教育必须首先解决目标导向问题,只有确立“为谁教育青年”才可以防止教育实践活动出现偏差。对于新时代青年教育的目标,习近平明确指出新时代青年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从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新时代青年教育必须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0]。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青年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为国家、人民服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心系国家发展、忠诚于人民的优秀青年人才。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教育必须立足时代需求,培养更多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方法导向:如何教育青年

“如何教育青年”是对实施新时代青年教育方法、途径的回答。新时代下开展青年教育需要多方协同进行,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精心栽培、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而且同样需要青年的自我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学校教育对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是学校青年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习近平明确指出教师“承载着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主动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家庭教育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是塑造青年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习近平强调“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有鉴于此,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青年的责任,从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进而使青年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并顺利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青年能否顺利成长,除了学校、家庭教育外,更需要青年个体加强自我教育。习近平历来十分重视加强青年自我教育,2016年就明确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他要求青年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现实进路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育的重要遵循。在领导和推进青年工作与青年事业的实践中,应根据习近平对青年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广大青年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人生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杨帆启航的导向性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国内外各种思潮交锋频繁,不同文化频繁碰撞,而青年恰好处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黄金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使广大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远视角,号召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主动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坚定青年人生信念,清醒地认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共产主义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扫除各种错误观点,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二)以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青年价值取向

青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富梦想的一个群体,青年的价值观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青年正处于形成和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当今社会思潮泛滥,再加上青年普遍涉世未深、难以辨别是非,使得广大青年难以正确、理性地辩识这些思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价值观发生偏差。对此,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要求我们必须“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开展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可以使青年价值观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因此,新时代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青年价值取向,鼓励他们踏踏实实干事、勤勤恳恳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成为自身的基本遵循和自觉行动,释放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

(三)以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国家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根本,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必须拥有高度文化自信,才可以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纵观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明信片”。习近平历来十分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只有不断增强青年文化自信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广大青年应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广大青年还应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人民群众的文艺创造,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以党史国情教育提高青年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为青年必须担当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因此,必须重视对青年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帮助广大青年通过科学眼光看党史和国情,进而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一方面,通过党史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帮助青年更为清晰地明白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主动承担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通过国情教育鼓励广大青年学会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变革、关心时事政治、关心人民需求,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培养青年形成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五)以社会实践教育培养青年实干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新时代青年如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青年实干能力。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强调培养青年实干能力。习近平曾指出:“青年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首先,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从书本学习知识,更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真切切地获得经验、锻炼意志、坚定信心、提升能力。其次,新时代青年应注重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习近平号召广大青年扎根基层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提高本领,才可以坚定新时代青年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最后,新时代青年只有实干,才可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所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青年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抓实干做“中国梦”的践行者,不断书写人生辉煌的青春篇章。

思想有其渊源,实践有其路径。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科学阐释了新时代青年教育的逻辑生成、逻辑要义与现实进路,深刻回答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青年教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为新时代正确认识、培育和引导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教育观广大青年中华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教育观新论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