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镌凌, 刘元献, 邓文娴, 蒋凡, 黄廉鑫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 518033)
慢性喉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喉痛、频繁干咳等。在急性喉炎反复发作、过度用嗓、发声不当或长期粉尘接触的群体中尤为多见[1]。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多以局部消炎、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雾化、发声矫治[2]和抗反流治疗[3]为主。慢性喉炎在中医学中属“慢喉瘖”范畴,《景岳全书》提到“凡病人久咳声哑者,必由元气大伤,肺肾俱败,但宜补肺气,滋肾水,养金润燥,其声自出……”。据此,本研究采用滋阴清火汤联合天竺雾化剂治疗慢性喉炎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明确诊断为慢性喉炎的患者,共117 例。按纳入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中药内服+雾化组、中药内服+西药组,每组各39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4]中有关慢性喉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肺肾阴虚型慢喉瘖的辨证要点。症状:长期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如刺痛感、干燥感、异物感、痰黏感;阵发性咳嗽。查体:舌红少苔,脉细数。喉镜检查见喉部黏膜弥漫性暗红充血、肿胀;声带充血或布满血管纹,声带或室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喉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和肺肾阴虚型慢喉瘖的中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严格配合治疗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对所涉及药物过敏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和(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近3 个月接受慢性喉炎系统治疗的患者;④鼻炎、鼻窦炎、声带息肉、咽喉反流、喉癌、喉结核及其他咽喉疾病的患者;⑤曾接受喉部手术的患者;⑥孕期、哺乳期或近6个月内有生育要求的患者;⑦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或自行加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从而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 中药内服组 单纯给予滋阴清火汤加减口服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山茱萸10 g、茯苓30 g、山药15 g、泽泻10 g、桔梗10 g、玄参10 g、牡丹皮10 g、黄柏10 g、麦冬10 g、砂仁(后下)10 g、木蝴蝶10 g、蝉衣5 g、甘草5 g。每日1 剂,常规煎取25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2 中药内服+雾化组 给予滋阴清火汤加减内服联合天竺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1)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内服组相同。(2)中药雾化吸入治疗:给予中药天竺雾化剂(深圳市中医院制剂,由天竺黄、瓜蒌皮、鱼腥草、葶苈子、木香、僵蚕、千年健、两面针等药物组成)雾化吸入,以原液5 mL 溶于生理盐水10 mL 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20 min。
1.3.3 中药内服+西药组 给予滋阴清火汤加减内服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1)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内服组相同。(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 Zeneca Pty Ltd,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475;规格:1 mg/2 mL)1 mg 溶于生理盐水3 mL,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20 min,吸入后漱口[6]。
1.3.4 疗程及注意事项 3 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同时,对3 组患者进行宣教,嘱其治疗及随访期间注意声休,戒烟戒酒,忌食冷冻、虾蟹、辛辣、刺激食物。
1.4观察指标
1. 4. 1 症状体征评分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1)声音嘶哑:①无;②轻,讲话易疲劳;③重,发音困难。(2)喉部不适感:①无;②轻:偶有不适感;③重:明显不适感。(3)阵发性咳嗽:①无;②轻:零星咳嗽发作;③重:常有咳嗽发作。(4)喉部黏膜充血、肿胀:①无;②轻:黏膜淡红,稍肿胀;③重:黏膜暗红或小血管扩张。(5)声带或室带肥厚:①无;②轻:声带边缘稍厚;③重:声带肥厚明显,声门闭合不全。上述症状、体征按无、轻、重分级,分别计为0、1、2 分,取评分之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之和,计算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
1.4.2 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痊愈:讲话正常,无明显喉部不适,症状体征评分减少≥95%;显效:声音嘶哑好转,喉部不适感基本消失,70%≤症状体征评分减少≤95%;有效:发音基本正常,喉部不适减轻,30% ≤症状体征评分减少<70%;无效:声音嘶哑、喉部不适无明显改善,症状体征评分减少<30%。愈显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3 安全性评价 观察3 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
1. 5统计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中药内服组39 例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3~59岁,平均(37.23±10.16)岁;病程0.7~6年,平均(2.8±1.7)年。中药内服+雾化组39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20 例;年龄17~55 岁,平均(33.84±8.55)岁;病程0.5~8年,平均(3.1±1.4)年。中药内服+西药组39 例患者中,男25 例,女14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2.65 ± 11.27)岁;病程0.7~11 年,平均(3.2±1.8)年。3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3 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药内服+雾化组和中药内服+西药组对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作用均优于中药内服组(P<0.05),而中药内服+雾化组与中药内服+西药组对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作用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3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中药内服组比较
组别中药内服组中药内服+雾化组中药内服+西药组N/例39 39 39治疗前7.28±1.95 7.54±1.62 7.49±1.73治疗后3.82±2.04①2.90±1.80①2.67±2.08①差值3.46±1.88 4.64±1.91②4.82±2.30②
2.3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中药内服组的愈显率为23.1%,中药内服+雾化组为43.6%,中药内服+西药组为56.4%。组间两两比较(秩和检验),中药内服+雾化组与中药内服+西药组的疗效相当(P>0.05),且均优于中药内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安全性评价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3 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皮疹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3 groups [n/例(p/%)]
慢性喉炎是喉部黏膜因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或者用声不当所致的喉部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晰,可能的病因包括既往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职业性质所致用嗓过度或发声不当、长期暴露于刺激性致病因素环境、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或脓性分泌物直接刺激,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喉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其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容易产生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较高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矛盾。
中医学中,慢性喉炎应归属于“慢喉瘖”的范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开始以“瘖”作为病名。到了明代,人们对瘖病的认识逐渐丰富,并第一次出现了“喉瘖”一词。《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瘖》记载:“至于酒色过伤,欲火燔烁,以致阴亏而盗气于阳,精竭而移槁于肺,肺燥而嗽,嗽久而瘖者,此肾水枯涸之病也。”这一论述为肾阴虚致喉瘖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示了现代人慢性喉炎的发作与嗜好烟酒相关。《辨证录·卷之十》提出:“夫肺为肾之母,本生肾者也。肺母自病,何能乳子?肾又不足,日来取资于肺,则子贫而母益贫矣。子母两贫,伶仃苦弱,气息奄奄,所谓金破不鸣也。”强调了喉瘖的治疗应当肺肾同治的观点。肺肾阴虚型慢喉瘖大多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或过劳,或失养,或热病伤阴,导致肺肾阴亏,肺津肾阴不得输布上承,而使声门失于濡养;或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灼结喉窍声门,导致声门开合不利而发为喉瘖[8]。
滋阴清火汤出自明代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益精填髓;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养胃;天冬、麦冬补肾养阴润燥;泽泻、牡丹皮、玄参、黄柏清虚热凉血瘀;桔梗、甘草祛痰利咽开喑,诸药合用,共奏滋益肺肾、生津润燥、利咽开喑之功效。
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所制中药天竺雾化剂,其主要药物成分有天竺黄、瓜蒌皮、鱼腥草、葶苈子、木香、僵蚕、千年健、两面针等,经煎煮、浓缩、冷却、乙醇提取、再浓缩而成。对慢性咽喉部炎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可使药物通过超声雾化成微粒,易于吸入,并能均匀分布于咽喉部、声带、喉腔及声门的黏膜,直接起到治疗作用[9]。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瓜蒌皮总皂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鱼腥草可通过调节相关炎症因子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11],千年健的水提物和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12],僵蚕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白僵蚕素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因其抗炎作用显著,常作为咽喉部急性感染的首选用药。而对于诸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等非特异性感染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国内有学者建议对慢性咽喉炎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14]。
本研究采用口服滋阴清火汤加减联合天竺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喉炎,避免了患者对抗生素及激素使用的抗拒心理,患者依从性良好。同时,在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临床疗效方面与口服中药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相当。而单纯通过辨证施治予以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由于咽喉部位置特殊,效果均不如口服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给药方式的特殊性,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后沉积在口咽部、喉部可能造成口咽念珠菌感染、声嘶、咽痛、支气管痉挛咳嗽等局部不良反应[6,15]。虽然3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无效率有高于天竺雾化剂治疗组的趋势,不能除外与此相关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咽喉科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本病目前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标准及指南缺乏、临床疗效评估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且中医中药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