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璇
(鄂州职业大学 医学院,湖北 鄂州436099)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所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经济和人文交流更为密切,这不仅增强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它也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影响。同样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进行自身的改革,不断拓宽教育领域的交流,从而更有效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2013年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要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这给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要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完善的体系来增强自身教育能力,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而言也应如此,目前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探索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从整体来看,培养出的人才达到出国就业水平的相对较少。而反观国际市场,目前护理人才较为短缺,所以护士的国际就业情况比较好。在这样大好环境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模式,促使人才培养达到国际护理市场的就业标准。
对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而言,为了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了针对性的课程改革,立足于重建课程体系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例如,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世界国家概况、人际沟通、国际礼仪等课程,这些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并可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特别是在语言培养方面,更是针对性的将课程分解为口语课、精读课、听力课和读写课,注重提升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将专业基础课进行优化,引入了生物化学、解剖、生理等内容,不仅有效避免了学科的交叉和重复,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当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就业能力,高职院校还针对护理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同时引入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学生能够适应国际化就业的大形势[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对于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课程设置较为灵活,主体可分为专业基础模块、外语学习模块、实习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能力训练模块等。这种改革不仅有效涵盖了学生各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效引入了国际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和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该项改革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能够更好的适应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趋势。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了实现改革,在教材编写时与医院进行深入合作,聘请知名医护专家参与相应教材的编写,其内容引入更多实例,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通过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使其学习更贴近临床实际,更有利于学校按就业岗位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进行课程标准制定时,要融入国际化的护理职业规范,涉及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并针对性的学习国际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标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在国际舞台中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体系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而言,在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趋势下,采取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有关临床护理的课程,学校就与医院合作教学,采取顶岗实习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另外,相关的教学内容也与工作岗位进行对接,具有针对性地引入了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知识,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同时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在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也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比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以此提高其学习兴趣及效果。在教学改革中还进行了实践课程的优化,采取了教、学、做一体的模式,整体模拟医院的实际情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期末还设置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内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出国实习已经较为常见,而且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补贴,支持学生接受更为先进的教育。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实习和实训安排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进行实习和实训前,学校会采集学生的意见,对于将出国留学或者涉外医院工作的学生,学校有针对性的改变培训模式,例如进行雅思培训和外国礼仪学习等。在学生初步掌握技能后,学校可与其他国家的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参加国外实习[3]。学校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国际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地打破传统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相比于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外继续接受教育,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去国外从事护理工作。这一情况表明,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有着良好的前景,不再局限于国内的人才需求,而是着手于培养国际化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能到国外学习更为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一大进步。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不断的提升,而且也会辐射影响到周边的国家或地区。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一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未能形成整体化的运作。在后续的优化中,需要把人才培养和国外教育、国外就业等联系起来,加快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完善。学校可以针对性的成立国际护士培训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再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包括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国际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等[4]。对于想出国就业的学生,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其设立相应的培养计划,并做好相关的学习安排。例如,当前我国和沙特有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已不断的输出护理专业的人才,在后续的改进中更要搭建起合作的模式,为学生的出国就业铺平道路。
教育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而言,为了有效适应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要不断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国际就业的需求。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护士就业协议,但与国外医疗机构的合作还较少,因此在后续的改进中要针对性地改善这一状况。另外,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还需要树立起教师的国际化育人理念,因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让教师首先认识到国际化教育教学的紧迫性。要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交流学习、访问和培训等活动来提高其能力,让教师不断接受最为先进的护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引导学生。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整合资源,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在这方面首先政府要给予支持,通过资金、设备和政策等形式来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学校方面一定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因为现代信息是十分关键的资源,而且网络技术也给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信息的共享和分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而言,现代化的护理技术以及理论等需要快速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的发展现状。另外,资源的配置还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实训环节必不可少,所以高职院校要尽可能的建立起完善的实训基地,或采取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实际操作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各类比赛与学术交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也要注重各类比赛的设立和交流会的举办。通过各类护理相关的比赛,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比赛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各类交流会而言也是如此,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能够了解到其他人的思想和看法,通过交流讨论得到成长和进步,这些都是现代化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为科学的运行机制能够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传统的模式中,人才培养忽略了国际化的相关内容,因此整体的运行会存在缺失。基于这一情况,在后续的改进中要快速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从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按照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不能再单纯的依靠考试成绩、实习成绩等方面,更要借助企业评价和第三方机构的评定来对学生进行考核[5]。对于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而言,护理人才培养要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在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趋势下立足于学生的就业来进行。因此,高职院校要搭建起人才培养机制相关的系统,首先师资队伍要保障,这方面必须要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其次,要通过国际化管理的途径来实现科学教学,从而扩大护理人才的国际视野。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属于教育体系的一次创新和改进,它有效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有效的补充高等教育的内涵。因此在这一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加快教学模式的探索,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从当前的社会实际来看,国家和政府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而且在国内和国外都有较为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这是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进行自身突破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