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学院路小学 滕秀艳
评价是促进课程改革、达成育人目标的催化剂。学校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核心素养。我校建构了以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学科素养、实践创新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纳入评价范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水平。
1.身心健康素养评价。我校制订了《学院路小学生身心健康评价方案》,内容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卫生习惯五个领域。我们建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辅导机制。
2.习惯养成素养评价。学校编辑了校本教材《学院路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纳入课程计划,每月夯实一个好习惯;设立“红领巾文明岗”,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细化《学院路小学德育目标体系》,每月评选“文明礼仪之星”,评价结果计入学生评价单。
3.学科素养评价。学科素养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指标。我校建立了以语文课改为依托的多元评价机制,包括经典诵读能力测评和书写能力测评。
经典诵读能力测评。一是开展经典诵读验收活动。《经典诵读读本》内容包括课标必背古诗、课外古诗词、国学经典三部分。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可以积累400余首古诗。学期末,教务处从学生诵读的流畅程度、感情运用等方面进行验收。二是组织整本书阅读展评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整本书阅读展评和阅读考级活动。学生根据各级阅读量和考核标准自主申报,通过后获得相应级别的“读书小博士”称号。
书写能力测评。一是书写展评常态化。教师利用午写时间进行硬笔书法指导,每周推选出“小书法家”,每学期评选校级“小书法家”。二是创新作业评价,实现课堂延伸与补充。通过设计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拓展性作业等,反馈课堂实施效果,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合适的形式完成作业。
4.实践创新素养评价。我们将校园活动课程化,做到有目标、有过程、有评价。比如,在读书节、艺术节、校徽征集等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策划、自由演讲、创意介绍等;在交通调查或环保调查活动中,鼓励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做好采访记录,撰写调查报告;在阅读展演活动中,鼓励学生编写新闻稿,制作美篇,做好活动总结;在“非遗文化寻根”活动中,鼓励学生了解冬枣、面花、剪纸、五虎棍、渔鼓等地域文化,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是一双隐形的手。我们以学校特色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为框架,重过程、重全面、重参与、重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