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仇恨的无疆大爱

2020-03-21 13:52:20季宁
侨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遗孤无疆养父母

季宁

1999年8月20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里,正在举行“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的揭碑仪式。当覆盖着纪念碑的红色绒布徐徐落下,“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呈现在人们眼前。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国养父母携着一名男孩,母亲深情地俯视着孩子,父亲凝望着前方,手却紧紧地攥着男孩的手,而那个男孩则以无比信赖的眼光仰望着“自己的”父母。这看似平常却凝结着人间大爱的纪念碑,瞬间击中了现场的30余名日本遗孤代表的心。被中国养父母悉心照料的画面刹那间浮现在日本遗孤眼前。他们跪倒在碑前,痛哭流涕。参加揭幕仪式的遗孤们发自内心地告诉现场的每一名中国人,他们就是到死也忘不了中国人对他们的养育之恩。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座“感谢中国养父母碑”一直静静地屹立在博物馆最后的展厅,默默地讲述着那段体现中国人以德报怨、博大胸怀的历史,传递着人世间的无疆大爱……

日本遗孤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侵略者撤退和遣返期间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作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们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异国他乡,孤苦伶仃,举目无亲。是善良的中国人在万恶的侵略者——遗孤的父母们刚刚被赶出国门、仇恨未消的复杂心情下,将他们收养长大成人。据不完全统计,日本遗孤总人数在5000人以上,分布于中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0%集中在东北三省。中国人的这种以德报怨的善举,在世界战争史上可谓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

日本遗孤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历史问题,它既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又反映着内在的因果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在东北推行武装移民侵略政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中国东北移民。大批日本军政人员、工商界人士和武装移民纷纷侵入东北。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提出要在20年内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计划。1945年,日本在东北移民人数达150万人,其中,农业移民达30万人。日本遗孤问题的产生恰恰源于日本大规模的移民侵略,遗孤多为日本开拓团的后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东京电台宣读了《停战诏书》,在东北有着“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在中苏两国军队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曾经在东北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在没有军队的保护下,被迫撤退。他们向着沿海的城市走,期待能乘船回国。在逃难的人群中,有的日本人因为饥寒交迫途中死亡,也有的因为无暇顾及,他们的孩子被遗弃变成了孤儿;有的日本人怕孩子在逃亡中死掉,就直接将孩子送给中国人抚养;还有的日本人在溃逃中实行集体大自绝,侥幸没有死的孤儿被中国人抚育。这些日本遗孤无依无靠,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是善良的中国不计前嫌,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们抚养成人。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说:“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当时,刚刚从战火中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但善良的中国养父母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将这些敌人的孩子抚养成人,并供他们读书。在日本遗孤长大成人之后,当养父母们得知日本开始寻亲时,中国养父母又给予极大的理解与支持,挥泪送别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踏上归国之途。

为了感谢中国养父母,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日本遗孤建立组成的感谢中国养父母协会,向中国当局提出在中国东北适当的地方建立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的建议要求。1997年,正值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始扩建之际,经过协商,决定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增设感谢中国养父母的历史内容。当1450名回到日本的遗孤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他们筹资50万元,想要捐赠一座纪念养父母的雕塑。但寻遍了日本后,发现纪念碑的设计费十分昂贵,就在遗孤们一筹莫展之际,与宫崎骏齐名的日本“漫画之王”千叶彻弥主动联系了日本遗孤,并义务承担了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千叶彻弥义务设计“感谢中国养父母碑”不仅是因为被中国养父母的博爱所感动,更是源于他与中国沈阳的一段难忘的经历。1945年,6岁的千叶彻弥也在中国。8月15日,他正在和伙伴们玩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大人们或痛哭、或惊慌,乱作一团。虽然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悲伤的氛围让他意识到发生大事了,他感到非常惊恐。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一家没能立即回到日本,接下来的一年,他们在中国过得特别艰难。幸亏他们得到了一对中国徐姓夫妇的救助。徐家人为了保护他们,把他们一家安顿在自家的阁楼上,虽然徐家人自己都吃不饱肚子,但还是想方设法节省粮食给年幼的千叶彻弥吃。临别时,这对中国夫妇怕年幼的千叶彻弥冻着,还将家中的一条毯子裹在千叶彻弥的身上。回到日本后,千叶彻弥一直珍藏着这条毯子。长大后的他在父亲的忏悔中,渐渐明白了日本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每每回忆起那段往事,想起中国人用善意对待他这个仇人的孩子,中国人的无疆大爱令他感动不已。一幅有温度的画面在千叶彻弥的脑海中渐渐清晰,在他的笔下,“感谢中国养父母碑”被细细地勾勒、设计。他将年少时的自己作为遗孤的原型,又将在沈阳帮助过自己的那对中国夫妇作为中国养父母的原型。于是,中国养父母穿越民族、国家和仇恨的人间大爱,就被千叶彻弥凝聚在这座雕塑中。

战争是无情的,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中国养父母们展现出来的无疆大爱穿越历史的阻隔,温暖着今天的人们。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但中国养父母们展现的人间大爱不应被遗忘,就像“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的碑文写的:“对中国养父母的人道与博爱,日本人民感铭之至,并永世难忘他们的宏恩盛德!”

猜你喜欢
遗孤无疆养父母
逆风而行,大爱无疆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36
法律咨询:被收养后,对生父母是否还有赡养义务
百姓生活(2020年6期)2020-08-23 07:34:32
“大爱无疆”在这里集结
心声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0
大爱无疆
心声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28
富养父母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08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现代家长(2015年5期)2015-05-15 17:13:34
《跨越战后——日本遗孤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评介
无疆的大爱
中国火炬(2010年11期)2010-07-24 14: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