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锴 王锐
摘 要: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风俗、不同民族特质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为漆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表现风格上,漆画独有的材质技法也将西南少数民族人物的特点塑造得生动自然。中国漆画人物中,西南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创作数量较多,但是仍存在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以及不关注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化,导致题材陈旧老套,无时代意义。
关键词:漆画;西南少数民族;创作;人物
少数民族题材漆画是我国漆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西南少数民族最为突出。在1979年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乔十光先生以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傣族为题材创作的人物漆画《泼水节》(如图1)获得了银奖,这对漆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中国漆画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此届展览的作品和水平来看,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漆画特别是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位题材的漆画在展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乔十光先生的《青藏高原》获得银奖。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伏新的《塔尔寺印象》等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漆画,特别是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主的漆画一个又一个地取得佳绩。在这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漆画作品不仅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有优势,还呈现出丰富的漆画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漆艺术巨大的包容性和表现力[1]。之后的漆画人物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以西南少数民族人物为题材的作品。
一、题材选择角度
从创作题材来看,西南地区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选择。就题材数量来说,表现傣族、苗族、藏族及彝族的漆画较多,而表现京族、怒族、毛南族等一些较偏僻地区民族的漆画则较少。就表现内容而言,在性别选择上基本上为女性,女性在展示美的方式的确比男性更有优势,但是,在表现少数民族人物时,不应该只注重外表展示,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民族,应该展示更多的方面,比如劳作、民族风俗特点、民族信仰等。只有全面地展示一个民族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人物特点,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一个民族。因此,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有的可能是作者身边的题材,有的可能是作者下乡写生的题材,但是,因为观察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作品在画面表现和人物刻画上出现差异。有的作者没有深入地去观察创作的对象而导致人物与事实不符,如金润杰的《满园馨香》。在表现歌舞、民族节日方面,由于作者没有实地去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考察,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走马观花的现象出现,如陈清霞的《舟头小调》。因此,在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整体呈现出焦点题材集中,而对部分熟识度相对较低的民族题材关注不够,从而导致西南少数民族民族题材多元化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在部分表现同一个民族的作品上出现题材撞车、类型创作相似度高的局面 [2]。
二、材质技法角度
漆画是由多种材料和工艺技法来表现的绘画艺术。漆画的工艺材料、表现技法及独特的艺术语言是现代漆画的立足之本[3]。只有熟练掌握漆画工艺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技法,才能完成好一副漆画。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作为主要创作原料,辅以蛋壳、金银粉或箔、螺钿、树叶、塑料袋、漆皮或者工艺金属粉末铝、锡等传统或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在创作技法上会有所差别,如蛋壳、螺钿、漆皮大都是以镶嵌的手法来表现,树叶以及塑料袋等用来做肌理效果。少数民族题材漆画盛行,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漆画的材质、技法十分适合表现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装扮,如用颜色变化丰富的螺钿来表现少数民族服饰上炫彩夺目的图案纹饰,用金、银等金属材料表现少数民族佩戴的饰品。
(一)人物服饰的表现技法
1.镶嵌法。镶嵌是漆工艺中重要的传统技法,常见的镶嵌材料有蛋壳、螺钿、漆皮以及金属薄片。把材料按纹样进行黏贴组合,使图形清晰且富有装饰性,体现出物体的虚实和体积。乔十光的《泼水节》就是用蛋壳表现纯洁的白衣,螺钿镶嵌表现纹样多彩的裙子,人物造型简洁,蛋壳与螺钿镶嵌工艺表现得无可挑剔。《新妆苗女》用蛋壳镶嵌苗女的头饰和颈饰,用整齐的镶嵌手法把首饰的每个细节造型清晰地表现出来,十分契合“新妆”这一主题。吴可人的《藏风》(如图2)把蛋壳按照有规律的渐变手法来表现藏女的首饰,通过对虚实和结构的处理很好地表现出藏族服饰的厚重感。张锦平的《夜歌行》(如图3)表现畲族婚嫁的场景,用螺钿来表现新娘和伴娘的首饰,突出了首饰在黑夜中的耀眼夺目,体现出少数民族首饰的绚丽多彩。
2.髹涂与贴箔罩染法。髹涂是指由于色漆的厚薄不一而进行的多层髹涂叠加。髹涂的第一步就是使第一层的漆厚薄不一,表现手法有很多,如用媒介起纹(树叶、塑料袋、泡泡纸、蕾丝等)、稀释剂起纹(不同的稀释剂的碰撞能使漆达到厚薄不一的效果或在漆干燥到结膜的程度喷上松节油达到起皱的效果)、漆自身起皱或者主观控制漆的厚薄来实现。《节日》就是在服饰上通过髹涂的处理,使得服装色彩丰富和谐,渲染出不同的布料材质效果。《雪域之春》采用髹涂的手法来处理服饰的体积,先将亮色髹涂出来,再把暗色叠加上去,经过磨现,亮色就能出来,使得色彩丰富和谐而又有体积感,服装显得不单薄。贴箔罩染是在金银箔粉或工艺粉箔的基础上进行透明漆罩染(多表现在首饰和皮肤),罩染也可以在磨现好的基础上进行(多表现在衣纹的处理)。蔡克振的《三月的凯里》在表現苗族少女的银饰品时采用的就是罩染的手法,让银首饰在红色调里不突兀,经过罩染的手法使得首饰有光泽有生活气息。唐明修的《卓玛》,在衣纹的处理上采用的也是罩染的手法,先把用蛋壳镶嵌的上衣磨现出来,再用透明漆进行衣纹的罩染,衣纹显得自然得体。吴嘉诠的《高原红》整体都是采用罩染的手法,将不同颜色的漆和不同溶度的稀释剂调和后进行慢慢罩染,画面自然真实。
(二)人物肤色的表现技法
1.粗银法。粗银法是准备好相应目数的银粉或铝粉(80#、100#、130#、150#等),将皮肤部分均匀地涂上红锦推光漆,等待其未干但不粘手时将银粉从边缘往里均匀地铺上,等待红锦推光漆干透后将多余的粉末清除,然后再进行罩染保护。现在基本都是用不易氧化的铝粉,因为银粉氧化速度快,氧化后颜色变黑,不能逆转。由于两种金属的硬度和色彩不同,铝粉在色彩上比银粉偏冷,硬度上银粉比铝粉更加柔和,所以,表现皮肤效果也有差别,铝粉能更好地表现明亮和硬朗的感觉,银粉能表现出细腻柔软的感觉。在不同目数的选择上对皮肤表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80#所表现的皮肤质感带有颗粒感,适合表现男生和中老年;150#所表现出来的皮肤细腻光滑,适合表现少女和儿童。
2.蛋壳粉髹涂法。准备好相应目数的蛋壳粉(不宜太细需要有颗粒感),将皮肤部分均匀涂上红锦推光漆,然后将蛋壳粉从边缘往里均匀铺上,等其干透后再清理掉没有黏住的粉末。然后进行奶白色漆的髹涂,几次髹涂后再打磨,磨现出奶白色中均匀布满白色蛋壳颗粒。此技术由于可以髹涂不同颜色的色漆来表现皮肤,十分受推崇。
3.堆漆法。堆漆即髹涂法,先把皮肤颜色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进行前后、高低的叠加,再进行磨现,画面效果具有类似油画的特点。
三、结语
中国漆画人物中西南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创作数量较多,但是仍存在对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以及不关注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化,导致题材陈旧老套、无时代意义。今后在创作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时应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而不是只关注表象,应该去注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达,去关注少数民族生活的现状。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和描绘少数民族题材才能避免表达上的偏差,也能使题材多样化。漆画独特的材质技法将少数民族人物特点和少数民族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塑造西南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表现。
参考文献:
[1]黄星星.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人物漆画创作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罗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中国画创作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8(3):76-81.
[3]乔十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美术卷 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143.
作者简介:曹锴,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漆艺。
王锐,博士,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民间美术研究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