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塑造

2020-03-20 03:48赵小华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塑造学习共同体小学

赵小华

【摘  要】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核心事件进行相遇和对话的过程,在整个过程当中,学习成员之间的彼此影响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所提倡的就是增加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在互教互学当中构建一个统一整体,在课程学习当中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实践中,为了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当中的难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共同体的塑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做法能够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认可,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保证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塑造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改革当中,变革传统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怎样让变革的教学形式得到学生的青睐并充分展现学生的优势,成了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讨论的话题。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进行双向互动、启发、沟通、补充。而交往意味着教学并不是机械地,将教学和学习连接起来,而是实现师生互教互学,构建强有力的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把构建学习共同体作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契机,挖掘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价值,保证数学教育的创新成果,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塑造的原则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师生的作用在课堂上进行最大化发挥,并构建师生沟通互动与共同学习的良好局面,达成教学相长和互教互学的目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很高的引领价值,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也可以改变学生过去不良的学习现状,给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带来重要引领作用。但是学习共同体的塑造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整个活动的实施难度较大,同时学生群体又有着很多的独立个性,于是要真正完成这项工作,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是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第一,加强学习,增加理论知识储备

学习共同体没有一个固化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虽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的话,会在共同体构建过程当中走很多弯路。于是教师要积极学习与构建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立足实际,找到更加恰当的改革道路。

第二,关注细节,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平常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在推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把握细节,着重指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大化减少不良要素对他们的学习干扰。

第三,加强监控,保证活动效益

小学生缺少必要的自我认知以及把控能力,于是需要教师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做好监控,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关注与评价,确保学习共同体有条不紊地开展。

第四,注重反思,增强困难解决能力

学习共同体建设需要持续性的研究思考和实践,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探究精神,持续发现以及解决问题,注重反思,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累积更多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方法。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塑造的有效策略

1.立足挑战话题塑造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课堂能够有效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证师生在动态互动当中实现创造与发展。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而在学习共同体的塑造环节可以打破约束和固定限制,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具体的类型,增加学习共同体的活力和灵活性。富有挑战性的良好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热情,让整个数学学习目标更具吸引力,也可以引起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的冲突,使得学生有意愿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法尝试解决,实现对难题的攻克与对数学知识充分的理解应用。立足挑战话题塑造学习共同体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挑战性话题的设置作为重要基础,在学生的主动思考当中指向能力获得。

例如,在学习加法和乘法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列举出一个案例:4+4+4+4=4×4=16。在给出案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计算时既能够用乘法也能够用加法呢?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会使用乘法而不用加法计算?你们能够归纳在什么情况之下加法能够写成乘法吗?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当中,在沟通探讨当中建立共识。

2.立足合作活动塑造学习共同体

立足合作活动的学习共同体是利用小组协作的方法推进学习活动,让学生密切围绕共同的任务,有效调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当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当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最大化展现才华与智慧,展现主体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能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能够获得比较深刻的學习体验,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完善探究技巧。立足合作活动的学习共同体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于是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分组之后选出小组长,由组长确定每个组员要承担的任务,让整个小组讨论活动更加有序。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对抗,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1/4+1/2=?大家会计算吗?”先独立尝试一下是否可以自主解决出来,接下来在小组当中彼此分享和交流,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利用画图的方法得到计算结果,有的会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计算,也有的学生会利用通分的方法计算。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彼此分享,可以为学生补充更加丰富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增强学生参与共同体学习活动的热情。

3.立足自主学习塑造学习共同体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能力水平也各有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指导的话,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学生的整体体验。对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等到课堂上由学生和教师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当中的难题进行探讨,并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补充,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品质。教师需要对学习单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所设计内容丰富有趣,并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学习单:《九章算术》当中在对古人计算两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体积进行描述时提到,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1)这段文字所描述的长方体有怎样的特点?底面积具体指的是哪个面的面积?(2)古代数学家在计算长方体体积时运用的怎样的做法?和我们现如今运用的计算方法相同吗?原因是什么?(3)如何把这个长方体变成最大的正方体,此时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到了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来开展学习活动。

在全面改革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作为重要出发点,牢牢把握学生主体作用是提高改革效果的关键。构建学习共同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而一个真正能够良性运转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是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综合作用,在共同的探讨和分享交流当中实现互相带动与互帮互助,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归属感,促进整个学习团体的综合进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定位,对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进行耐心指导,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联系起来,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猜你喜欢
塑造学习共同体小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