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风险不亚于小手术

2020-03-20 03:44石浩强
保健与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注血液循环输液

石浩强

输液是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等特点。但过度输液的现象目前仍屡见不鲜。

事实上,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而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其所面临的风险远大于口服、肌注等给药方式,堪比一次小手术,这绝非危言耸听。早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就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例的占73.4%,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

药品给药途径有很多种,目前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是较为常见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三种给药方式的区别。

口服用药 口服用药方便,要求制剂简单,患者痛苦较少,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不适用于危重患者。药物口服后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的吸收。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好,但除了局部疼痛以外,还可能会导致臀部结块,出现“青蛙腿”等现象,因此现在肌注用药的方式几乎退居“二线”。

静脉输液 由于输入的药物无须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输液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是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搶救患者时可以争取宝贵的时间;不能经口服的患者(如昏迷、麻醉的患者),适宜静脉给药。缺点是静脉给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及并发症,同时由于是侵入性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的药物。

在上述三种治疗方式中,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虽然起效慢但最为安全,药物残留清除迅速。而输液的起效虽然较快,但不良反应多且无法及时清除残留的药物,临床上由于输液反应引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的案例颇为多见。下面来了解一下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

1.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 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

2.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这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可出现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感染 输液可能使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安全。

4.静脉炎 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

5.增加心脏负担 心功能较差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猜你喜欢
肌注血液循环输液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联用臀中肌三角法和臀大肌连线法进行无痛定位后再进行肌肉注射的临床效果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