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判死刑的国家首脑

2020-03-20 10:05李伟
检察风云 2020年3期
关键词:布托伊拉克巴基斯坦

李伟

1941年,担任法国维希政府元首的贝当(中)

法兰西英雄沦为纳粹帮凶

在法国历史上,亨利·菲利浦·贝当是个特殊人物。他在一战中因与德军血战凡尔登而名扬天下,却在二战中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担任傀儡政府首脑。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判处贝当死刑。

1916年,在一战的凡尔登战役中,贝当提出著名的防御口号“他们不会通过”,带领部队经过几个月战斗,成功阻止了德军的前进。贝当因此被视为“法兰西的救星”,出任法军总司令。1918年11月19日,贝当因战时的卓越表现被授予元帅军衔。

1940年5月,德军大举入侵法国,时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的贝当被急召回国,在6月16日出任内阁总理,并再次统领全国军队。法国人希望“救星”能再次挽救法国。然而,贝当在上任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驻法国大使向德国提出停战的请求。6月25日,在贝当的授意下,法国派代表查理·亨茨格将军与德军凯特尔元帅签署停战协议,地点选在法国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就在一战结束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那节车厢里。

德国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法国必须割让包括巴黎在内的三分之一国土;法国政府必须每天为德国占领军支付3亿法郎费用;法国的空军、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法国政府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与德国保持一致。

《贡比涅森林协定》签署后,贝当建立了维希傀儡政权,出任维希政府元首,推行独裁统治。1940年10月24日,贝当前往距巴黎约100公里的蒙托瓦镇,专程拜访希特勒。希特勒向贝当提出,如果法國参加对英战争,那么就可以在北非维持超出停战协定规定的军队;保证法国保留原有殖民地。受宠若惊的贝当立刻表示同意。从这天起,“停战”变成了“合作”。随即,维希政府颁布了反犹太人的法律,抓捕了法国境内85%的犹太人,并将7.6万名犹太人强行运往波兰的集中营。

德国投降前夕,穷途末路的贝当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

1945年7月23日,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贝当。起诉书列出了他的5条罪状: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违背了法英同盟条约;配合德国,对英国和其他盟国采取敌对行为;同赖法尔一起,动员全国工业部门支持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战争,并向德国输出大批法国劳工;建立独裁政权;私自允许德国控制法国领土。

89岁高龄的贝当在长达20多天的审判中一言不发,他的辩护律师则十分活跃,辩称贝当的这些行为是无奈之举,并没有完全与德国合作云云。8月14日,贝当因犯通敌罪被判处死刑,没收一切财产,并被宣布为“民族败类”。此外,法庭还认定他犯有“误人罪”——许多正派的法国公民因为他过去是英雄而信任他,结果被引入歧途。

最终,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把贝当的死刑改为终身监禁。随后,贝当被囚禁于戴尔岛的一座要塞,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951年7月22日,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狱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巴总理被“自己人”送上绞架

1979年4月4日清晨,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一名犯人走出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监狱,向着不远处耸立的高大绞刑架走去。他边走边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低语:“我无罪。”他就是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1971年,为防止东巴(后来的孟加拉国)独立,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一时间炮火连天,一片混乱。此时印度趁乱出兵,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军队向东巴挺进,巴军节节败退。叶海亚·汗急忙让阿里·布托飞赴联合国寻求国际支持。

阿里·布托与英迪拉·甘地会谈

尽管阿里·布托在联合国四处游说,但无功而返。叶海亚·汗政权随之垮台,阿里·布托在风雨飘摇中接任总统。他领导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东巴已完全脱离巴基斯坦,成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印度占领;约10万巴军成了印军的战俘。

阿里·布托执政伊始就立刻寻求与印度谈判,以稳定政局。面对败军之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把领土、战俘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一并解决。对于这个屈辱性的合谈方案,阿里·布托坚决反对。在最后一次会谈中,他对英迪拉·甘地说:“夫人,印巴是南亚的两个大国,为什么我们要让彼此的伤口加深呢?军事征服毕竟是非正义的。一位睿智的政治领导人,为什么不做适当的让步以换得永久的和平呢?”经过他的劝说,加上艰苦的谈判,英迪拉·甘地最终同意退出印度占领的大部分巴方领土,释放战俘,两国恢复正常经贸关系。

巴基斯坦在战败的局面下最大限度地保住了国家利益,阿里·布托功不可没。回国后,面对欢迎的人群,他说:“这不是我的胜利,也不是英迪拉·甘地的胜利,而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胜利。”

在阿里·布托的推动下,1973年巴基斯坦颁布新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禁止种族和教派歧视等。根据新宪法,阿里·布托由总统改任总理。他实行国有化政策,把银行、交通运输、钢铁等重要行业收归国有。为推行土地改革,阿里·布托不惜拿自己开刀,他在议会的一次讲话深深地感动了议员们:“最近三个月来,我推行的土地改革使我的家庭失去了4.5万英亩土地。但这样的改革还将继续下去,我的家庭还将继续失去土地,直到农户们都有自己的土地为止。”

然而,阿里·布托的经济改革触动了大企业家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故意制造种种障碍,使巴基斯坦经济陷入停滞。反对派趁机发难,阿里·布托的政权开始不稳。

面对这种情况,阿里·布托选择让人民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毅然提前举行大选。大选结果令阿里·布托的反对者大失所望,大多数选民支持阿里·布托领导的人民党,阿里·布托顺利当选为总理。然而,反对党借口“人民党在大选中有舞弊行为”,要求重新举行大选,一些地方开始出现骚乱。为控制军方,阿里·布托越级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当时的第三军军长齐亚·哈克,让他担任陆军总参谋长。然而,阿里·布托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自己人”正在策划针对他的政变。

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的大街上军车飞驰,全副武装的士兵扑向电台、机场等重要目标。同时,精锐部队对阿里·布托的总理官邸实施包围——巴基斯坦军方在齐亚·哈克的带领下发动政变。

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冒着生命危险将消息告知阿里·布托的警卫乌尔斯。乌尔斯急忙叫醒熟睡中的阿里·布托。阿里·布托平静地说:“他们既然背叛了我,想要杀我,那就让他们来吧!”

凌晨2时,阿里·布托被捕,巴基斯坦进入齐亚·哈克的军事统治时期。政变者指控阿里·布托曾暗杀政敌艾哈迈德·汗,对他提起诉讼。阿里·布托进行了有力的辩驳,法院宣布他无罪。这时齐亚·哈克坐不住了,遂以“危害军管政权”的罪名再次将阿里·布托逮捕。

对于巴基斯坦政变,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尝试帮助阿里·布托。然而,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齐亚·哈克认为,释放阿里·布托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下定决心消除后患。

1979年2月6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以4票赞同、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判决对阿里·布托实行绞刑。1979年4月4日,阿里·布托慷慨赴死。

伊拉克首任总统遭战友处决

1958年7月14日清晨,宁静的巴格达街头突然枪声大作,统治伊拉克的哈希姆王朝顷刻之间被推翻,随后,一个削瘦的军人出现在国家电台,宣布伊拉克成为共和国,他也成为伊拉克历史上第一位总统——阿尔·卡里姆·卡塞姆。他通过政变在伊拉克建立了共和国,但仅仅5年后,又是政变把他送上刑场,使他成为伊拉克第一位被处死的总统。

1939年,年仅4岁的伊拉克末代国王费萨尔二世即位,实权落入首相赛义德手里,他对内实行高压统治,对外则奉行全面倒向英国的外交政策。王室成员每年侵吞2.2亿美元的石油收入,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卡塞姆率领一个步兵营参战,取得战果。但他的努力未能挽回战局。由于互相不团结,阿拉伯五国联军被以色列打得落花流水。这对以卡塞姆为代表的伊拉克中下级军官刺激极大,他们想推翻腐朽的王室,建立强大的阿拉伯国家。1952年,埃及军官纳赛尔推翻了本国的法鲁克王朝,并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从而掀起阿拉伯世界革命的热潮。

从1952年到1956年,卡塞姆和战友阿里夫仿效纳赛尔,在军队里成立秘密的自由军官组织。他们制订自己的政治纲领,并积极寻求军事政变的机会。1956年11月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卡塞姆奉命率一支部队前往约旦作战,他計划在有国王和首相参加的送行仪式上发动起义,但由于赛义德首相临时取消了送行仪式,起义胎死腹中。

1958年7月13日,卡塞姆终于等来第二次机会。国王和首相宣布不久后要去土耳其度假,于是,军官们把起义时间定在第二天清晨。7月13日深夜,阿里夫率先发难,率部队突然开进巴格达。此时,在巴格达市内接应的卡塞姆部队早已悄悄控制了各处交通要道,以便迎接阿里夫的部队。起义部队会合后,直扑王宫、首相府、电台、国防部和邮电局等地。第二天天还没亮,政变军队就攻入王宫。费萨尔二世想以退位换取生路,但卡塞姆等人经过考虑,决定将费萨尔二世处决。首相赛义德听到枪声后从首相府后门逃出,躲了起来。但第二天,起义部队就发现了男扮女装的赛义德,立刻将他击毙。从此,伊拉克进入共和国时代。

1958年革命成功后,卡塞姆当上了伊拉克的最高统治者。他模仿埃及的纳赛尔,创建“伊拉克第一共和国”,自任伊拉克总统、军队最高统帅,并兼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

卡塞姆积极与苏联搞好关系,但拒绝埃及总统纳赛尔所提出的泛阿拉伯统一的主张,坚持伊拉克独立自主。这令以阿拉伯统一为最高纲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对卡塞姆非常不满,从而种下了政变的祸根。

1959年3月8日,军官沙沃夫在摩苏尔发动叛乱,很快被政府军镇压。紧接着,一批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员又策划了针对卡塞姆的暗杀行动。当时还是青年军官的萨达姆·侯赛因向卡塞姆乘坐的汽车开枪,卡塞姆的司机当场被打死,他本人也负了伤。卡塞姆的保镖拼命反击,才让卡塞姆转危为安。混战中,萨达姆的左腿被子弹击中,侥幸逃脱。

虽然叛变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卡塞姆逐渐丧失了理智。在他的授意下,全国冒出大量随意设立的“人民法庭”:所谓的“法官”坐在广场上,给抓来的人扣上“人民公敌”的帽子,然后处以死刑。卡塞姆的举动令伊拉克所有政治组织都对他抱有敌意,备感孤立的卡塞姆只好依赖军队、密探和警察来保护自己。由于常常怀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连最好的朋友也不信任,并从此不再迈出官邸一步。

卡塞姆当初起义时的战友、内务部长阿里夫与阿拉伯复兴社会党走得很近,结果被卡塞姆下令逮捕,险些死在监狱里。后来,卡塞姆念及旧情,释放了阿里夫。

阿里夫出狱后,联络各派势力和美国中情局、埃及情报机构,秘密筹划推翻卡塞姆的政变。1963年2月8日,在阿里夫的带领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军事政变,卡塞姆和他的亲信都被抓了起来。阿里夫如法炮制,组织“人民法庭”对卡塞姆进行秘密审判。仅两小时后,法庭以“叛国、杀人”等罪名判处卡塞姆死刑。第二天一早,卡塞姆在总统府外被乱枪打死。

自那之后,卡塞姆尸体的下落成了一个谜。直到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的2004年,一家伊拉克广播电台才宣布,人们在巴格达找到了卡塞姆的骸骨,而此时他已经死去41年了。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布托伊拉克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影响
“铁蝴蝶”贝·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