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

2020-03-20 09:59郭雨童
关键词:现实困境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发展

郭雨童

摘 要: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必然选择。创新发展视域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错位、投入不足、平台不强的现实困境,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投入结构不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缺位等问题。鉴于此,高校应该借助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主体的力量,积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最终为实现我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2-0102-04

一、前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与科技是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必要保障。由此,推动创新人才培育、促进科技研发与应用成为各国教育部门普遍关注的课堂。自2010年以来,我国加速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进程,相继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通知》(教高厅函〔2016〕90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等重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及意见。全国各高校也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广泛的开展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形成了以思政教师、辅导员等为核心主体的创新创业推动责任主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起步晚,但进程较快。不过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国内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实际推行中还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困境,这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继而不利于创新性人才与创业型企业的孵化与发展,最终制约我国由技术追随型国家想技术创新型国家转变。总而言之,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必然选择。创新发展视域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鉴于此,笔者基于创新发展的视角,深度剖析联系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规律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客观实际,提出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化解路径,以期能给予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责任主体及社会各界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提供决策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最终为实现我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贡献力量。

二、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从实践调研分析来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错位、投入不足、平台不强的现实困境,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投入结构不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缺位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知错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

创新创业教育认知错位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首要困境,这直接造成了高等學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缺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人才,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本由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推动。通常来说,在创新方面,主要借助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帮助,给予学生创新指导;在创业方面,主要借助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力量来对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帮扶,实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发展,共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但由于许多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错位,造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足。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及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专业学科教学之外,额外增加的鼓励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教育内容。因此,高校不遗余力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落地;学生在学校及教师的思想引导下,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部分敢于尝试的学生也开始逐步试水自主创业,最终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非常多,但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项目的成果难以转化为实践应用,既不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动能,也难以产生实践效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许多是围绕便利店、餐饮店等类型的创业,创业的质量不高,也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属性,整体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结构待优

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足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核心困境,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的结构也欠优化,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能欠佳。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交易的补充内容,故而没有给予足够的师资支持与经费支持,许多高校主要依靠中央与地方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如前所述,目前高校思政教师及行政辅导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等人员及部门)基本承担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部分,这本身就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结构待优,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主要花费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自主创业项目帮扶上,并且对于项目经费的使用并没有动态的监督,故而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浪费,最终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效能的提升。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体系缺位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强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体系缺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佳。从创新教育来说,目前最为核心的平台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但是整个体系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分析,项目的质量分化严重,且缺乏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参与,项目研究的内容缺乏实践验证,最终使得创新教育既没有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没有通过创新教育来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发展;从创业教育来说,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推动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平台之一,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普遍存在师资实力弱、资源调动能力不强、项目扶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而使得就业中心把创业教育变成了一个帮助学生做生意赚钱的教辅部门,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开小超市、小饭店成为常态,缺乏技术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缺乏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将会缺乏良好的孵化环境。

三、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创新发展的视角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错位、投入不足、平台不强的现实困境,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投入结构不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缺位等问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规律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借助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主体的力量,积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一)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导向

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实施对策,其核心目标是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导向,从而给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精准的方向指导。第一,积极宣导中央关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定文件与相关意见,加速凝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识,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优化,旨在培育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动能、创业视域、创业能力等,从而为我国迈向创新驱动发展型国家贡献创新人才;第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方法、手段、工具及相关改革经验进行宣传与介绍,并通过培训、讲座、拓展等活动形式,组织班级之间、院系之间、院校之间的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在广大师生的心理基础,帮助他们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从而使其在实践中能有明确的目标;第三,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通过评优、评先等方式,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覆盖面。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力度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举措,要在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基础上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并形成制度化,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可执行、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机制,资源投入机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事权,即要投哪些方向,必须有明确的资源投入类型及投入标准,并且还设置资源投入的效果考核及评价,确保资源投入的高效性;第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支出责任,即谁来投入资源,要明确政府管理部门、学校、院系等各主体资源投入的比重,并且实施资源投入预算管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通畅、高效、可持续。另一方面,高效要坚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结构,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方向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并集体决策,并且在实践中要不断地优化投入资源的方向,从而实现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的绩效考评机制,要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可量化、可比较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监督,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是创新发展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补充措施,核心要义是要通过孵化平台的发展来辅助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转化自身研究成果,实现产学研高校协同,最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首先,立足高校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平台进行改革,具体包括:第一,加强现有平台的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平臺的创新能力与创业价值。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要将指导老师的参与度与贡献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而提升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效性;对于就业指导中心平台,加快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确保能真正的协助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从而使得高校就业中心的创新作用与创业价值更加突出。第二,要重塑现有两大创新创业平台的功能定位,突出其创新引导功能与创业孵化功能,并且从人、财、物支持方面给予匹配,加强两大平台的运营管理。其次,要积极地开展与政府、协会组织、企业及兄弟高校的合作,共同搭建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真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四、研究总结

总而言之,创新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经济体必然采取的发展模式,而创新发展由需要创新人才来研发并实践应用创新科学技术,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全面转型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社会处于稳定器、科技处于攻坚期、文化处于复兴期,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崛起与产业的腾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展望未来,在人口红利持续减小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要再次实现转型腾飞,就必须依赖人力资源红利、人才红利,要真正凸显出人才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道路。

当前,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执行主体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掌握不足,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存在缺陷,资源投入不足与投入结构欠优并存,并且衍生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不够强大,创新创业教育的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不足。基于此,高校应该积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从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导向,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扶持力度,最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91-94.

〔2〕常志刚,王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07):280.

〔3〕陈震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7,(27):229-230.

〔4〕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119-121.

〔5〕卢瑞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21.

〔6〕汪春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0):215-216.

〔7〕王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428-431.

〔8〕刘召鑫,傅梅烂.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06):86-89.

〔9〕柳思杨,梁牧云,谈昕,郑润蕾,李凯.四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地区高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3):164-165.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