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为例

2020-03-20 03:48:17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实践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扎根于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的社区社会组织,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职能发挥促进能力建设、深度调研回应社区问题、议题共利引导社区力量、社区营销集结社会资源等具体实践,有效地凝聚了社区力量,解决了社区问题,能够为社区基金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社区治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3-0052-05

一、实践案例的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典型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区治理和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当然,从全球范围内看,社区基金会并非是一个新生事物。1914年,美国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即克利夫兰社区基金会。2000年后,社区基金会迎来了全球快速增长时期。尽管我国于2012年才成立了第一家社区基金会即桃源居社区基金会,但数量增长迅速并在社区治理中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人员构成较为多元,社区公益服务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并且,我国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社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数量较为有限,结构类型也不太合理;各类社会力量之间割裂性较为明显,交流合作程度较低,社会公益捐赠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社区公益氛围较为淡薄,社区居民志愿度较低等。在此背景下,我国社区基金会在城市开始生成并快速发展。社区基金会具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区营造、动员社会力量、培育和支持公益机构发展等多种功用,能够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作为浦东新区第一家非公募社区基金会,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9月成立,是一家由该区域内热心企业、媒体和专业公益人士共同组建的社区基金会。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成立的14家社区基金会中仅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为公募型基金会,其余13家均为非公募型基金会。为了使案例具有更强的参照借鉴作用,本文选取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作为社区基金会的单案例进行分析。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秉承国际视野,本着“整合资源,培育公益,造福社区百姓,助推社区发展”的价值观,深耕于社区,努力通过社会创新促进社区资源的再流动,提高居民福祉,解决社会问题。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成立仅仅4年左右,尽管其市场化运作程度、社会化资源获取能力、社区动员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但其在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较好地扮演了社区公益枢纽的重要角色,逐渐形成了一个汇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平台,解决了诸多社区问题,为探索打造陆家嘴社区的“慈善名片”增添了新的动力。

二、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培力:以职能发挥促进能力建设。社区基金会需要通过组织建设,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方能有效地面向社区承担和实施其所应具有的社会公益服务职能,成为社区服务创新的引擎。自2015年成立以来,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将“培力”作为组织战斗力和服务力提升的根本抓手,并以内部治理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为两大工作举措,全面提升基金会组织管理和运作能力。一是以内部治理为基础。组织成立初期,在组织章程建立基础上,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制定了涉及人事、项目、捐赠、专项基金等内部管理制度十余项,为组织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此基础上,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与时俱进,不断修补和完善制度,以使内部制度体系更具时代性特征,回应组织未来发展需求。如:为提高专项基金管理质量、提供财务规范性的制度依据,2018年专门制定了《专项基金财务报销细则(试行)》。同时,基金会建构了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社区居委等多方人士构成的理事会与监事会,组建了人力资源、财务、投资、筹资、传播等5个专委会,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提高组织社会公信力、开展专业化运作提供了结构化基础。二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推力。在内部治理完善基础上,近2年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基金会的组织建设。如:规范台账管理,建立了基金会协议清单、专项基金档案清单、工作人员调休请假台账等档案和台账;通过外部学习交流、组织培训、专家顾问等方式,结合社会化市场化的人员招聘,加强了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稳定且富有战斗力的团队。2018年初,成立仅3年的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首次参加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并获评3A级社会组织,评估成绩总分位列浦东新区第一名。

(二)探需:以深度调研回应社区问题。只有了解社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作为根植于社区、服务于社区、聚焦于社区问题的公益组织,明晰社区问题和公益需求是社区公益基金会开展组织运作和服务提供的前提,并为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提供方向指引、谋求社区的长远利益。一是走出去,下沉挖掘信息。基金会定期走访街道职能部门、居委、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获取公益需求信息,为项目策划与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和正确方向。例如,基金会以个案调查方式调研4个居民区自治金制度化运作机制,形成了《路漫修远·踵事增华:社区基金会视角下居民区自治专项基金运作探索》调研报告。再例如,基金会将2018年定为“社会筹资年”,当年度走访的企业数量高达80家,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以企业诉求为中心的捐赠服务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捐赠成功率。二是打开门,开放获取信息。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问卷调查、提案征集、专业沙龙等更多元、更开放的信息挖掘方式,更广泛、深入地获得社區需求。如:为推动陆家嘴社区微更新项目开展,2018年基金会面向社区征集社区微更新提案,共征集到来自居民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各类提案12个,有效地汇聚了社会各方的智慧。

(三)搭台:以议题共利引导社区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与传统自上而下行政式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模式不同,社区基金会能够提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的中介平台。[1]可以说,作为一个平台型社会组织,引导公益力量参与社区共治、建构共治自治型社区,是社区基金会存在价值之所在。一是请进来,搭建社区议事平台。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专业沙龙或专题研讨会的举办,汲取各方意见、汇聚多方智慧,实现社区的共商共治,以更精准解决社区问题。基金会建构了江畔沙龙社区议事平台,针对社区微更新、公益项目众筹、身心障碍者就业、青年参与社区等多个议题,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人士,共同探讨社区问题的解决策略。如:针对社区流浪猫无序繁殖及扰民问题,江畔沙龙通过共商共议孵化的喵星人TNR,于2018年6月在乳二小区试点启动。江畔沙龙还定期选取社代会代表提案并以此作为议题,邀请社代会提案代表、社委会委员、居委干部、社区企业、行业专家、公众媒体等,聚焦社区实际问题、探讨针对性解决方案。二是做项目,筑造社会参与平台。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以项目为载体,为辖区内外人民群众搭建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壮大社会建设的力量。如:2017年探索并开展了居民区公益众筹项目,动员了十多个居民区的群众参与;设计并开展了“余香ROSE”项目,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服务并形成志愿团队,将婚礼现场废弃鲜花回收并整理为二手鲜花,赠送给社区失独老人。此外,基金会进行社会资源整合,搭建辖区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平台,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如:通过基金会对接,2018年举办的STONE SOUP美食节中有盒马鲜生、万有集市、城市超市等十多家企业积极参与。

(四)织网:以社会营销集结资源。社区基金会的本质是进行社会力量的动员与社会资源的整合,而这需要社区基金会能够有效地嵌入社区网络之中,开展社会营销,从而与政府部门、居民、企業、媒体等利益相关者建构友好密切、互动互联的关系。一是开展对外宣传,进行社区营造。嵌入社会网络的前提在于能够被社会网络的主体所知晓和熟悉,而作为“舶来物”的社区基金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社会认知度较低。为此,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不断完善基金会项目品牌化包装、宣传设计工作、商标注册等,通过建立基金会品牌化传播体系,提升品牌的公众识别度和知晓度。此外,陆家嘴社区基金会通过多个主题活动,开展公益宣传。如:积极参与市、区等公益伙伴日等慈善对接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宣传青丝行动、“余香ROSE”等项目并进行筹资;在基金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基础上,结合“M101佰壹行动”等社区营造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织宣传,有效地提升了组织社会影响力。二是建立多元关系,获取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的资源汲取能力高低决定了基金会能否建构广泛的社会关系。为此,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积极建立并深化与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不断建立和壮大基金会的“公益资源库”。自组织成立以来,基金会与辖区内外多方主体建构了互动合作关系。如:与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基金会管理处、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等政府部门建立合作,获得政府支持;与澎湃新闻、浦东时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合作,提高基金会的知晓度;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仁德基金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建构资金输送机制渠道等。在关系建构基础上,结合社区资源调研成果,基金会进行适宜性、选择性的社会网络嵌入,形成适合自己的“公益资源库”。

三、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

(一)汇聚社会资源,助力社区服务。社区公益基金会是实现社会资源汇聚、促进社区参与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支持型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的使命在于能否有效构建一个本地化的社区公益支持体系。[2]陆家嘴公益基金会主动融入社会网络、开展市场化运作和社会营销,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建构了较为广泛、深入的互动合作关系,并通过多形式服务平台搭建,有效地汇聚社会各方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例如,2017年基金会协调浦东城管局、振华职业学校(资产方)、居委会和商户共同配合推进了“翡翠指环”项目福山路跑道花园项目;2018年基金会通过STONE SOUP美食节平台的战略升级,使得盒马鲜生等多家企业成为社区公益长期合作伙伴,还有12户商家以捐赠展位费和部分营业额方式参与了在4个居民区举办的美食节。可以说,依托于基金会的项目、活动等多形式的服务平台,各方社会力量有序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与服务之中,共治型社区逐渐形成。与此同时,社会网络的广泛嵌入也不断为基金会汇聚了社会公益资金。例如,2018年陆家嘴基金会主动走访大量企业,年度筹款超过15万的专项基金已达3个;通过对接社会知名公益平台如腾讯公益平台和联劝网,参与互联网众筹,募集资金近40万元。

(二)解决社区问题,获得社会好评。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以项目化运作加专项基金的方式,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了居民福祉,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基金会针对身心障碍者群体,研发了“匠心筑梦:残疾人手作计划”项目,切实帮助了受助群众,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肯定与支持,“匠心筑梦”项目已为阳光基地残疾学员开展了6期约100人次的手作培训,学员制作的卡包、行李牌等小物件在基金会举办的社区公益市集上畅销。针对老旧小区生活空间品质不足问题,基金会联合立邦集团及松山小区等居民区,开展缤纷社区“陆家嘴为爱上色+墙绘计划”,受到居民和媒体的关注及好评。作为资源链接者,基金会还通过设置专项基金,更为灵活有效地回应和支持了社区个性化、应急化的需求。目前,陆家嘴基金会已有十多个不同类型的专项基金,如新上海商业城公共空间共治基金是针对公共空间进行共治共建共荣的资金类专项基金,火柴心愿基金则是针对社区涉毒家庭青少年的帮扶基金。有效回应社区需求、精准解决社区问题,使得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的社会认可度和认同度不断提升,组织影响力不断扩大,获得了上海市公益伙伴日优秀合作单位等称号并被多家媒体公开报道。

(三)营造社区公益氛围,推进居民自治。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及共治自治型社区构建的关键力量,能否唤醒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服务是社区基金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议题。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社区需求调研、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及社区营造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居民自治意识,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与活力。例如,在推动区域发展和社区营造的核心项目即“翡翠指环”实施过程中,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提供了社区居民与社区企业、政府及规划专家一起探讨社区规划和社区营造的平台。同样,基金会搭建的江畔沙龙社区议事平台、“益陆有你”沙龙等类似的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切实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此外,基金会还通过在辖区举办公益活动来进行社区营造,唤醒社区生活群体与工作群体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促进社区自治力量培育。例如,在2018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基金会在陆家嘴环路名商路地面停车场开展“M101佰壹行动”,吸引了上千游客路人参与;每年定期举办STONE SOUP美食节,通过提升居民获得感与社区归属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主动性;在联劝网、火堆公益、腾讯公益三个平台上线居民区公益项目,为居民区自治项目的开展提供财力支持。

四、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若干启示

(一)社区基金会需要人员的职业模样。作为一个服务供给主导的非营利机构,社区基金会主要以优秀人力资源来提供优质服务。实践中,人事问题常被不少社会组织所忽视,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黑匣子”,影响了其社区治理参与能力。因此,与营利性企业一样,社区基金会从业人员要具有组织市场化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技能的“模样”,尽管其是一个以非营利使命所驱动的组织。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社会化的人员招聘,获得了具有较强的市场化运作思维和能力的工作人员,为基金会各类项目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例如,基金会秘书处专职人員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秘书长和项目主管是海外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基金会借助外部资源和精准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团队工作能力,并结合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优化,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和运作团队,使得组织可以通过市场化来实现社会福祉的增进,有效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例如,根据专职人员岗位设置,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细化每个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签订岗位绩效合同并按半年度进行考核。

(二)社区基金会需要信息的排摸挖掘。社区基金会组织运作的本质在于回应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因此,社区基金会需要扎根于社区,面向社区进行有效的信息捕捉,及时、全面地获取社区需求,使得组织活动契合社区治理议题。实践中,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走访、问卷等多种渠道广泛地收集社区需求,并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汇智聚力、探讨解决方案,科学设置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有效解决社区问题,获得了合作方、受益方等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好评。例如,基金会设置的陆家嘴多彩晚年专项基金等十多项专项基金,社区微更新、“翻屋计划”等诸多项目,均是在充分调研和需求排摸的基础上形成和实施的,有效吸引和动员了社会力量的参与,获得了社会多方认可。从组织嵌入性视角看,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需遵循“对话性”为主导的社区互动逻辑,主动嵌入社区,通过对话协商和多方交流以准确获得社区民众需求并由此提升组织工作绩效与自主性。[3]为此,社区基金会应充分挖掘社区需求,把握社区问题,有针对性地策划公益项目,凝聚各方正能量,引导和发动社区多元力量参与社区精细化治理。

(三)社区基金会需要关系的多元合作。尽管在生成方式上,我国社区基金会多是政府主导模式,然而,为了有效获取社会资源、对接引导社会力量,社区基金会需要不断融入社会网络并在其中建立和发展网络多元合作关系。社区多元共治是一个扁平式的网状结构[4],强调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在履行各自主体职责同时要共同致力于在社区层面建立一个相互嵌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依赖的基层治理格局。[5]因此,作为支持型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需要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居民等组织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撬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借船出海”。陆家嘴街道辖区单位资源丰富,仅经济组织便超过万余家。在2018年陆家嘴街道社区图书馆屋顶花园等5项社区微更新项目中,基金会通过多元合作获得了福特、拙食和天阔农业等4家社区企业的支持并联合企业设立了社区营造专项基金。我国街镇社区基金会有必要联结各方力量,对接各类资源,并通过“搭台铺路”,引导更多的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晓梅,任雷.社区基金会的兴起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从参与主体多元到资源渠道多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34(06).

[2]徐宇珊.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基于美国社区基金会与地方联合劝募经验的启发与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7(07).

[3]王名,张雪.双向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一个分析框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4]徐振光.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街道为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03).

[5]杨宏山.合作治理与城市基层管理创新[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5).

本文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委员会“党建引领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研究”(14403-412321-185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生态视域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19BSH138)

致谢:感谢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张佳华秘书长在案例研究中提供的支持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责任编辑:丁  达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实践
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涵、功能及其法治保障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14:57
社区治理的自组织机理研究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58:11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4:50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