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娟 石孟云 韦星成 农国勇 肖杰云 朱 英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针灸科,南宁市 530011,电子邮箱:1033419849@qq.com;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南宁市 530011)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性病变[1],以50岁左右人群多见,故又称“五十肩”,多因肩部受凉、过度劳累、慢性劳损或习惯性偏侧卧所致。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以口服止痛药或者激素药物、痛点封闭等治疗为主,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副作用较多[2]。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肩周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医药是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壮医注重外治,在治疗上具有简、便、廉、验、效等特点[3]。本研究探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针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6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之肩周炎诊断标准;(2)入组前没有进行任何药物治疗者;(3)患者知晓本次治疗方案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精神、智力障碍者;(2)妊娠、哺乳期患者;(3)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5)有血液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2±12.5)岁;发病部位在左肩15例,右肩10例,双肩5例;病程(9.3±1.3)个月。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4.6±8.1)岁;发病部位在左肩13例,右肩9例,双肩8例;病程(8.6±1.8)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取穴:参照《针灸学》[5]选穴,以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位及阿是穴为主,主穴为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如患者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穴;肩外廉痛加后溪、少海穴;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穴。(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用茂康复合碘皮肤消毒液(茂名市消毒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消毒所选穴位,选用1.5寸的1次性针灸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mm×40 mm),均采用直刺,进针深约0.8~1.2寸,捻转至患者自觉有酸、麻、胀等得气感后行泻法,即强刺激,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以患者能承受为宜。先刺远端配穴,行针时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留针30 min后出针。隔日治疗 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2.2 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针挑治疗。(1)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方法参照《中国壮医经筋学》[6],先采用滚法,术者用手掌尺侧面的背部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处,在患者颈部、肩部、手臂、肘部的经筋处做来回翻掌、旋转动作约15 min,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继而用肘部的软(前臂内侧)、硬(前臂外侧)、尖(鹰嘴)、钝(肱骨内上髁)4个部位,以点、按、推、揉、弹拨、拍打等理筋手法分别在患者颈、肩、臂、肘等处的筋结病灶进行松筋、解结,以松解筋结的紧张状态,治疗时间为30 min。(2)经筋疗法后进行针挑治疗,方法参照《壮医特色疗法》[7]中肩周炎的治疗方法。① 取穴:选择患部反应穴(压痛点)、胫骨外侧的反应穴(压痛点,患侧足三里穴下3寸左右)。② 操作方法:用茂康复合碘皮肤消毒液常规消毒选定穴位局部,术者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三棱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对准穴位刺入并迅速挑出皮下纤维组织,点刺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患部反应穴采用轻挑、浅挑,使其微出血,然后于挑口处加拔罐以吸出黑色淤血;患侧胫骨外侧反应穴采用轻挑、深挑、点挑,使纤维组织挑尽。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量表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8]评价肩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其中疼痛与肌力测试各25分,肩关节活动范围40分,日常活动10分,分值越高提示肩关节功能越好。(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在一条10 cm的横线上划分为10个刻度,其中0表示没有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相关标准评价肩周炎的疗效。临床治愈:治疗后肩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遇风寒湿或劳累后仍疼痛。有效:肩部疼痛缓解,在可忍受范围内,肩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自理。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有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CM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C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M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CMS评分对比(x±s,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3.017,P=0.003),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n(%)]
《类证治裁》记载:“中年以后,因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失濡养,风寒侵袭,经络受阻,营卫气血不畅,肩部正邪相搏发为疼痛。日轻夜重,久则肩部肌肉挛缩,活动受限”。肩周炎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多因局部感受风寒,经络阻塞或劳倦过度、跌扑损伤,导致气血闭阻,不通则痛[10]。壮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痧、瘴、蛊、毒、风、湿侵犯人体,人体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三道”、“两路”不通,使人体气血平衡关系失调所致。肩周炎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致络脉、经筋收缩,筋脉失养,肌筋挛缩而发为疼痛。治宜疏通经络气血,活血祛风止痛。
《黄帝内经》记载,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与经脉同源共流,是构成经络系统的主干线。壮医经筋疗法是壮医特色疗法之一,采用理筋手法松解局部筋结粘连状态,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改善病变部位的组织水肿,具有通络止痛、改善肢体活动功能之功效[11]。经筋疗法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的“龙路”“火路”,通过刺激“龙路”“火路”来调整脏腑功能,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使天、地、人三气得以同步运行。有研究认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壮族民间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腰部血液循环,有行气止痛的作用[12]。秦祖杰等[13]认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针挑疗法又称“挑草子”“挑痧毒”。宋代古籍《桂海虞衡志》记载:“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之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皮部在外,脏腑在内,通过经络通道使内外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外邪侵入,皮部首当其冲,并可循经传入相应脏腑。针挑疗法是通过挑刺皮部和络脉来治疗疾病。疾病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所致[14]。针挑疗法是通过针挑人体的“龙路”“火路”在体表的网结及筋结,使皮肤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断一些纤维样物达到疏通经隧瘀滞,疏通气机,调和阴阳,鼓舞正气,逐毒外出[3],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促使疾病转归痊愈和人体正气恢复。针挑疗法具有针刺效应、刺血效应,当挑破表皮或者皮内纤维时,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针感,且刺激强度高于普通针刺,刺血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15]。
本研究运用壮医特色疗法中的经筋疗法联合针挑治疗肩周炎,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M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针挑治疗肩周炎疗效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肩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针挑治疗肩周炎疗效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肩关节功能。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治疗机制不完全明确,还需大数据、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