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 田淑军, 王小红, 李琴, 夏岚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尖锐湿疣是国内排名第三的性传播疾病。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素,而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发生。由于性行为是HP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女性一旦发生性行为,即为HPV高危易感人群,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应在HPV感染之前进行预防接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日趋普遍,因此,女大学生群体是HPV疫苗接种的理想人群。目前,国内关于HPV及疫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HPV的认知及接种疫苗的需求,调查的人群多为城市地区女性[1]、医护人员[2]及大学本科女生[3],而对高职院校女性研究较少。高职院校总的来说,专科学生比本科学生文化层次低,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控力较弱[4]。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对HPV及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及其对接种HPV疫苗的态度,为预防女性高发疾病、制定针对职业院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推广HPV疫苗接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某职业院校在校2016和2017级医学专业类(包括护理、助产、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女生及非医学专业(包括学前教育、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女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院系、专业、年级,共发放高职院校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认知及需求调查表6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83份,有效率为97.17%。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由课题组成员制定调查表,组织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无记名自填答卷,调查时采用规范化程序和规范化导语,不加任何诱导。调查前向学生声明,对所调查的每一项内容均予保密,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填好表格后由调查人员当场收回,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材料的时效性,所有原始材料除了课题组成员外,不对与本研究无关人员透露,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
对收回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录入数据。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83份有效研究对象中,475名女大学生生源地来自农村,占81.50%;仅108人来源于城市,占18.50%。有性行为者45人,占7.72%,无性行为者538人,占92.28%。
调查对象中,342名学生听说过HPV疫苗,知晓率为58.70%;较为了解的有77名,占13.20%;完全不知道的有164名,占28.10%,其中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学生认知现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感染途径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宫颈癌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引起(占41.33%),其次才是HPV感染(占39.27%)。见表1。
表1 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发病因素认知排序 n,%
对获取HPV相关知识的来源途径方面,由多到少依次为:网络(微博、微信等)、公共媒体(报刊杂志和电视等)、朋友、家庭成员、医务人员。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2.50%的大学生不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有效避免HPV病毒的感染,只有37.50%的学生略知一点。
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女大学生比较,在听说过HPV疫苗、有考虑过接种HPV疫苗、只要是女性都需要接种HPV疫苗、清楚接种的适宜年龄段的选项认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在不同年级的认知比较中,完全没听说过HPV疫苗、完全不清楚接种相关要求和人群对象的选项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认知现状
表3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认知现状
在对HPV疫苗的接受程度来看,只有34.00%的大学生考虑过接种HPV疫苗。愿意接种HPV疫苗的原因如下:51.11%认为疫苗能够预防宫颈癌,14.41%的人认为疫苗能够预防生殖器疣,24.01%的人担心自己已感染HPV,26.07%的人担心自己将来会感染HPV,因此,通过接种疫苗,自己可从中受益,他人也可从中受益。在有无意向接种HPV疫苗的问题中,有39.79%的女生有意向,但不知道在哪里能够注射;有16.29%的无意向者认为HPV疫苗无作用或者作用有限;有12.52%的无意向者认为疫苗费用高,导致性价比不高;还有27.61%的无意向者认为年龄不合适。见表4。
其中愿意接种疫苗的学生中,75.13%的女生选择国内生产的疫苗,24.36%的女生选择国外生产的疫苗;62.09%的女生接受的价格在100~300元之间,22.31%的女生接受的价格在500元以内,15.61%的女生接受的疫苗价格在1 000~3 000元之间。
表4 不愿意接种HPV疫苗的原因分析 n,%
本研究以了解高职院校在校女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及需求,为以后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普及HPV疫苗接种、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为出发点。在被调查的583名在校女大学生中,对HPV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较低,对HPV相关疾病的认识不足,有16.81%的女生根本不知道HPV感染会导致宫颈癌,62.50%的女生不知道哪些途径可以有效避免HPV病毒的感染,有28.10%的女生完全没听说过有此HPV疫苗。所以,在高职院校应把学生健康目标列入计划,对重点人群重点关注,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信念态度、行为习惯改变的基础上,提高疾病的认知能力[5],做好一级预防,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本次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583名在校女大学生中,81.50%的女大学生生源地来自农村,同时不同年级、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别的学生对HPV及疫苗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家庭背景、医学背景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怎样把学生家长及教师纳入干预对象,为创建家庭和学校健康支持环境提供前提,而支持环境正是学生建立健康行为和享有健康的必要条件[6];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专业教师的不断指导,其认知率也会大幅提高[7]。
对被调查者中不愿意接种HPV疫苗的原因分析表明,疫苗价格太过昂贵是阻碍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8];其次对疫苗不了解、担心疫苗的有效性、担心疫苗会有不良反应也是影响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9]。另外,对知识来源途径分析显示,学生认知及了解HPV及相关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由于网络信息量大,但针对性、指导性不强,综合考虑的因素较低,因此,学生容易片面理解,影响她们对HPV疫苗的认识。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学生与外界接触多,其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研究表明,此群体对HPV及疫苗的知晓率低,对HPV相关疾病的认识不足,故应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校园宣传、专业教师指导、校外医务人员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加强对HPV及疫苗的认识教育,为减少疾病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