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莉, 蔡志成, 李映来, 张瀚中, 林海
近年来伤害已跃居中国人群第5位死因[1],伤害所带来的急性效应和长期致残效应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对个人和社会均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通过长期规范地监测伤害死亡水平,以掌握伤害死亡的特点尤为重要[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预防和减少伤害,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开发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标准。因此,要加强儿童和老年人的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广东省中山市户籍居民2014-2018年的伤害死亡数据,以掌握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措施。
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山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2018年中山市2 136例伤害死亡户籍居民个案。
按照《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和数据审核。每年针对死因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培训一线临床医生,从源头抓好数据填报质量关,保证死亡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标准,选择伤害死因编码范围V01~Y98,分为11类。年龄别分组按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分4个组。应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死亡率的χ2检验和趋势分析,检验水准α设为0.05。
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共发生伤害死亡2 136例,伤害死亡率为21.09/10万~28.20/10万,平均伤害死亡率为25.62/10万。男性伤害死亡共计1 370人,伤害死亡率为29.64/10万~36.15/10万,平均伤害死亡率为33.33/10万;女性伤害死亡共计766人,伤害死亡率为12.70/10万~22.13/10万,平均伤害死亡率为18.10/10万。男性的平均伤害死亡率和各年度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势检验结果表明,2014—2018年间总伤害死亡率和女性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未见男性伤害死亡率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见表1。
表1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分性别伤害死亡率分析 n,%
注:a为同一年份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2014—2018年中山市0~14岁年龄组发生伤害死亡92例,伤害死亡率为6.38/10万;15~44岁年龄组发生伤害死亡625例,伤害死亡率为16.39/10万;45~64岁年龄组发生伤害死亡603例,伤害死亡率为27.45/10万;≥65岁年龄组发生伤害死亡816例,伤害死亡率为95.75/10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男性各年龄组的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见表2。
表2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分年龄伤害死亡率分析 n,%
注:a为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对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伤害死亡构成比进行死因顺位的排序,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34.23%)、意外跌落(30.97%)、自杀(16.16%)、溺水(9.27%)、意外中毒(4.40%),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95.03%。男性与女性的前5位伤害死因相同,但死因顺位稍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男性的首位死因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1.75/10万,占男性伤害死亡总数的38.62%,女性的首位死因则为意外跌落,死亡率为7.19/10万,占女性伤害死亡总数的44.22%。见表3。
0 ~ 14岁人群中因伤害死亡人数为80人,死亡率5.55/10万,首位死因为溺水,死亡率2.15/10万,死因构成比38.75%;15~ 44岁组伤害死亡人数为585人,死亡率为15.34/10万,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7.73/10万,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50.43%;45 ~ 64岁组伤害死亡人数为559人,死亡率为25.45/10万,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9.61/10万,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37.75%;≥65岁组的伤害死亡人数为706人,死亡率为82.84/10万,首位死因为意外跌落,死亡率为52.80/10万,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63.74%。由伤害导致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见表4。
表3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不同性别主要伤害死因
表4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不同年龄组主要伤害死因
分析2014—2018年中山市前5位伤害死因的年度变化趋势,未发现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溺水的死亡率存在逐年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处于小幅波动或者持平的状态。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介于6.99/10万~8.72/10万之间;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P<0.01),由2014年的3.91/10万上升到2018年的8.44/10万,增幅超过50%;自杀死亡率在2014-2017年基本持平,2018年上升至4.97/10万;溺水死亡率历年基本持平,在1.79/10万~2.83/10万之间;意外中毒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P<0.05),由2014年的0.77/10万上升到1.51/10万,增幅近100%。见表5。
表5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主要伤害死因变化趋势分析 n,/10万
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共发生伤害死亡2 136例,伤害死亡率为21.09/10万~28.20/10万,平均伤害死亡率为25.62/10万,人群伤害死亡位居死因顺位第5位。平均死亡率接近广东省珠海市23.30/10万的报告结果[4],高于广东省东莞市15.55/10万的报告结果[5],低于2016年全国死因监测结果(48.82/10万)[6],也低于南京市(30.06/10万)[7]、杭州市(52.09/10万)[8]、西安市(41.45/10万)报告[9]的伤害水平。这与各地经济状况、社会环境、人口构成、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等众多因素差异有关[10]。虽然中山市伤害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4-2018年间总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P<0.01),提示伤害干预在今后的慢病防控工作中应列为重点关注内容。
男性伤害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11-13]相似,但女性伤害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P<0.01)。男女性之间的差异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男女性生理特点的差异,使男性从事危险性职业的比例更高,暴露于伤害发生环境的概率更大;二是男性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使其较女性有更广的社交范围,外出、应酬、饮酒等行为发生概率更大,从而增加了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应重点加强对男性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意外中毒依次是中山市居民前5位伤害死因,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95.03%,与全国调查公布的前5位死因一致[2]。男性前2位伤害死因分别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女性则相反,第1位伤害死因是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则排第2,且机动车交通事故是15~64岁中青年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与东莞市报告结果一致[14],这与男性驾驶员比例更高、且男性发生危险驾驶行为概率更大有关。2014-2018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持续在较高水平,且始终位居伤害死因顺位之首,提示机动车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中山市居民生命安全。交通事故是驾驶者、车辆、道路以及交通法规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居民人均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城市部分道路条件不佳、公众和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因此,应通过校园安全教育、媒体传播等方式,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改进道路安全设施,加大各类交通违章现象处罚力度等,多措并举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意外跌落位居中山市居民伤害死亡的第2位死因,是女性及65岁以上人群的首位伤害死因,且死亡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这与珠海市调查结果一致[15]。老年人群是意外跌落导致死亡的高发人群,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行动及反应能力下降有关,应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其防止意外跌落的意识,同时加强环境因素的改善,通过增加护栏、扶手等防护设施,减少老年人意外跌落的发生。意外跌落是女性意外伤害的首位死因,但女性意外跌落的死亡率(7.19/10万)仍低于男性(7.22/10万),15~64岁女性的意外跌落主要发生在职业环境中,可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加强劳动防护措施进行干预,而65岁后女性意外跌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有关,这与上海市研究结果一致[16]。
自杀是中山市居民第3位伤害死因,主要发生在15~64岁的中青年人群中,由于中青年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关系压力、经济压力及自身健康状况等,使其容易发生自杀行为。因此,要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情绪疏导能力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意识;同时,通过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健全社会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措施,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使居民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以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溺水是中山市居民0~14岁年龄组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7,12]。儿童溺水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是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鱼塘、河流等水域广泛,加之广东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长,使游泳活动深受居民尤其是小孩的喜爱,发生溺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降低溺水死亡事件的发生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定期在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开展溺水风险识别和自救措施教育,尤其是进入夏季前和放暑假前,应开展反复宣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在游泳池和池塘周围设立屏障等方式加强环境因素的改善;三是对家长进行防溺水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的监管力度,减少溺水等伤害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伤害死亡是中山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伤害干预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有所侧重。男性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应从提高伤害预防意识、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减少伤害因素暴露、增加个体防护等方面减少男性伤害的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是青壮年和中年人群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将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列为伤害干预的重点领域;老年人是发生跌落的主要群体,溺水是0~14岁年龄组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老年人和儿童伤害干预的重点分别为防跌落和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