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易慧, 李文芳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由于全身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有报道称,目前全球早产发生率平均为10%,我国约为7.1%[1],且呈显著上升趋势[2]。早产儿健康管理问题正日益成为新生儿领域护理管理的焦点。我国新生儿护理学起步较晚,传统的护理理念主要停留在经验医学传承层面所采取的护理,其核心护理措施不突出、缺乏循证依据,不利于新生儿护理学科发展。现代医护理念不仅仅是单纯救治患儿,同时还需关注患儿远期预后[3]。早产儿经治疗后出院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管理模式的开始。集束-护理是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集合,在呼吸机肺炎预防、危重疾病的治疗护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4]。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管理一直是早产儿领域的研究热点[5-6],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7-8]。本研究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在早产儿中实施集束-延续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为集束-延续护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依据。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出生后24 h内入院;②阿氏(Apagar)评分≥6分;③家属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②先天性心脏病;③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⑤新生儿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⑥新生儿期需行外科手术患儿;⑦未达到出院标准自动出院的患儿。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平均胎龄、入院时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实施集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出院后,观察组患儿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儿不接受院外延续护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
1.2.1 院内集束护理干预住院期间,对对照组新生儿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如普通喂养、保暖、日常观察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护理干预,首先成立集束护理干预专家小组,成员主要包含科护士长、护士长、高年资责任护士,部分一线护理人员,成员均接受过循证实践培训,明确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要点,初步拟定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其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两名资深护理人员对30名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进行追踪,找出缺陷和不足,针对改善重点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最终由专家讨论并进行预实验,制定出集束护理干预策略。内容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学会观察患儿日常呼吸、体温变化等一般情况;②喂养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比如有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喂养,吸吮能力差的患儿给予经鼻胃管微量喂养;③鸟巢式护理:在暖箱内为早产儿创造一个类似鸟巢的温暖环境,周边用布卷围成,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可安全感;④抚触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后可由专业人员对患儿每天进行皮肤抚触和按摩,动作需轻柔、力度需适宜;⑤其他能够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护理:低体重、病情较严重的需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PICC置管时需避免反复穿刺失败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问题。
1.2.2 院外延续护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对其家属均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入院健康教育:当班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介绍科室的患儿住院环境、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患儿探视时间。②住院健康教育:主管医生向患儿家属告知患儿的相关检查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科室相关人员组织患儿家属集中观看新生儿喂养、沐浴和抚触的相关视频。③出院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向患儿家属发放科普资料,并再次向家属告知新生儿出院后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健康教育延续至新生儿家庭护理当中。责任护士事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由科室健康教育护士与患儿家属建立QQ、微信互动群,在新生儿出院后的第3天、7天、14天、21天由健康教育护士通过打电话、QQ、微信的方式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居家护理情况,告知新生儿保暖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家庭室温维持在24℃~26℃,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喂养方式,向患儿家属告知新生儿正确的沐浴方法,臀部、脐部护理要点,科室健康教育护士解答新生儿家属在居家护理中遇到的护理疑问,对于出院后因护理不当等造成的新生儿喂养不顺、大便不正常等情况增加健康教育次数,直至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早产儿平均住院天数,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出院时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情况;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情况;出院1个月内两组患儿再入院发生率的情况。采用该医院新生儿科自制的护理工作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家属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组内总例数×100%[9]。非常满意:分数≥85分,基本满意:84~60分,不满意:分数<60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患儿失访,对照组有3例患儿失访。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平均胎龄、入院时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住院期间,观察组早产儿住院天数、早产儿并发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体重、身高、头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新生儿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高、头围)在出院后1个月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30天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性别男(例)女(例)平均胎龄(w)入院体重(g)入院身长(cm)入院头围(cm)观察组60342631.8±2.31985.36±408.3240.35±1.5829.56±1.38对照组60362431.6±2.01970.59±421.2640.12±1.3629.38±1.20χ2/t值0.1370.5080.1950.8550.762P值0.7110.6240.8530.4180.467
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时间(d)低血糖(n)出院体重(g)出院身长(cm)出院头围(cm)观察组6020.38±8.6822538.46±432.9244.28±2.6031.52±1.68对照组6025.12±7.5282526.18±420.1344.09±2.3231.28±2.02t/χ2值3.1973.9270.1580.4220.708P值0.0010.0480.8620.6850.499
组别例数体重(g)身长(cm)头围(cm)再入院例数家属满意度频数百分比观察组584256.68±440.5854.68±1.3835.56±0.8225798.2对照组573862.49±360.9653.45±0.7934.21±0.7594884.2t/χ2值5.3615.9929.4105.0625.501P值<0.001<0.001<0.0010.0240.019
本研究表明,集束-延续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健康管理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在缩短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同时,提升了新生儿居家护理质量,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现代护理讲究的不仅仅是在院内救治患儿,更强调家庭和健康教育实践者以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10-12]。集束-延续护理模式正是合理地传承了儿科护理模式,是将专业的、优质的新生儿护理延伸至家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贯穿于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再到出院后居家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它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新生儿出院后居家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13-14]。
本研究显示,住院期间,实施集束护理干预后,因及时地找出了早产儿护理要点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改善重点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的方法等进行循证、修正和完善,在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时,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较对照组虽无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儿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倪志红等[15]的研究一致。院外延续护理部分,因在新生儿出院后,专业的、优质的新生儿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中,通过家长积极参与及与医务人员合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新生儿居家护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纠正不正确的育儿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居家护理的服务质量,使得在出院1个月后随访时,观察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这与肖艾青等[14]研究结果一致。且因为观察组患儿得到了较好的照顾,避免了患儿因保暖不适、喂养方式不正确等问题的发生,观察组患儿在出院30天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患儿的居家护理过程中,在帮助患儿家属正确育儿的同时,降低了患儿出院后再入院率,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士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这与肖艾青等[14]研究结果一致。
集束-延续护理模式是护理学价值的体现。在集束-延续护理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护士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业务水平,还需要有查阅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护士不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需要有善于在院内外和患儿或家属沟通与交流的能力[16-17]。为患儿家属不论在院内还是院外提供最可靠、最准确的育儿方式和保健方法,将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技能延伸至家庭中,促使新生儿在出院后能健康快速成长,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护士的服务得到了家属和社会的认可和赞美,这是护理学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
集束-延续护理模式有望在未来新生儿科护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早产儿虽只占新生儿中的少数,但其发病率高,加之早产儿并发症多,我国又是人口大国,这使得早产儿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早产儿并发症多,在本研究中选取了与早产儿生长发育最相关的一项指标——血糖,早产儿由于肝糖原贮存不足、消耗增加等原因,容易产生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远期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文献报道,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18],集束化干预可减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15]。Sitrin等[19]研究纳入来自马拉维、尼泊尔等低收入国家新生儿病房家庭随访数据资料,结果显示,家庭访问在高危新生儿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对降低再次入院率和新生儿猝死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集束-延续护理模式降低了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再入院率,因此,集束-延续护理模式有望在未来新生儿科护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是针对一所三甲医院新生儿科的研究,其结果代表性和普适性需要进一步的考究,并且集束-延续护理模式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早产儿从院内至院外实施了集束-延续护理模式护理,该模式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平均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提升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本研究在实施集束-延续护理模式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对护理人员不仅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较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获取文献、知识的能力,不断地解决这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或遇到的障碍,为集束-延续护理模式在其他医院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