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闯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越来越快,羽毛球技术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桃田贤斗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羽毛球运动员,石宇奇是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国运动员,从某种程度上说,桃田贤斗和石宇奇代表了当今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对其比赛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羽毛球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借鉴。
效用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领域。效用值可以对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如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是主要的决策者,将运动员的决策进行量化,对比赛结果有重要意义。由于羽毛球比赛受到竞赛规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完整量化运动员的决策。因此,羽毛球比赛的效用函数不能简单地用得失分进行评价,而需对羽毛球场地的击球空间进行相应划分,并设计一种将得失分等多因素融合在三维空间中的空间效用模型[1]。本文对此作一尝试,为我国羽毛球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
分析羽毛球运动空间效用视角下的制胜规律,首先需要对羽毛球场地空间进行相应划分。如果单纯在二维平面进行划分,将无法分析运动员的空间技战术,因此,需在三维空间下对羽毛球场地击球空间进行划分。以单打为例,将羽毛球场地的长分为6段(发球线距球网的距离为1段,发球线距离底线的距离平均分为2段),宽(5.18 m)平均分为3段,高度分为3层。由于运动员身高、臂长不同,每位运动员的击球高度不一样,所以,地面到球网高度为第1层,球网高度到运动员原地击高远球高度为第2层,运动员原地击高远球高度以上为第3层,一共划分为27个击球空间。以靠近球网的空间为起点,面向球网由左向右,从下往上依次对27个空间进编号,前场分别为Q1~Q9、中场分别为Z1~Z9、后场分别为H1~H9(图1)。
图1 羽毛球场地27个击球空间划分
采用录像观察法对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石宇奇与桃田贤斗各个空间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表1)。
表1 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相关信息统计
在表1数据中,比赛时长是每局比赛从发球开始计算,到每局比赛结束为止,最后相加得出比赛总时长;击球次数是从发球开始算起,只要球跟拍子之间有接触就算一次有效击球。
在羽毛球国际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大都利用网前控制逼迫对方陷入被动,获得得分机会[2]。前场技战术主要包括放球、搓球、勾球、挑球、推球、扑球等[3]。技术的使用频率可能影响比赛效果。分析石宇奇和桃田贤斗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视频后得出,在前场击球次数上,石宇奇占42.74%,桃田贤斗占42.23%。2人在前场对抗时间较多,其次是后场,最后是中场区域。可见,前场球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前场技术对运动员手感要求较高,只有手法细腻才能在前场区域取得主动,给对方造成压力,因此前场也是运动员容易出现失误的区域。石宇奇使用最多的前场技术是挑球,第二是放网,第三是搓球;桃田贤斗使用最多的前场技术是放网,第二是挑球。放网能为运动员创造进攻机会,取得主动;而挑球则会使运动员陷入被动局面。总的来看,双方在前场区域使用放网和挑球的比例最大,桃田贤斗的前场得分能力高于石宇奇,且失误较少。
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中场技术使用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挡球、拦截、抽球、杀球、吊球[4]。虽然中场技术相对较少,但只要能灵活把握,对比赛结果会有一定帮助。统计显示,在中场空间,石宇奇和桃田贤斗挡球频率最高,得分不相上下,失误也都出现在挡球技术中。桃田贤斗中场区域挡网技术失误较多,直接失分为9分,明显高于石宇奇。石宇奇迫使桃田贤斗在中场区域起球以争取杀球机会,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后场区域是羽毛球运动中最具威胁性的空间,在后场空间运动员可以直接杀球得分,也可以通过拉吊来获取主动并得分,前场和中场空间都为后场进攻创造机会。羽毛球后场技术主要包括高远球、吊球、杀球。在后场H1~H9空间技术使用中,桃田贤斗和石宇奇的杀球使用频率相近,吊球与高远球的使用频率有差别。桃田贤斗吊球使用97次,占后场技战术的57.10%,高远球使用28次,占16.47%;石宇奇吊球使用73次,占后场技战术的47.10%,高远球使用42次,占27.10%。桃田贤斗后场区域的高远球和吊球失误为0,石宇奇失误9次,明显高于桃田贤斗。
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得分方式主要是主动得分和对方失误送分。比赛能否取得胜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失误的多少。
从表2可以看出,双方运动员主动得分大多发生在H空间。桃田贤斗在Q空间得3分,而在Q2、Q4、Q6空间失误5分;石宇奇在Q空间得分为0,失误9分,其中在Q1、Q3空间各失4分。这说明桃田贤斗正手区域失误较多,石宇奇正反手区域失误都较多。在Z空间,2人得分相同,均为4分,桃田贤斗失误9分主要在Z1、Z2空间,石宇奇失误4分主要在Z2、Z3空间。在H空间中,2人得分均为10分,桃田贤斗在H7空间得6分;石宇奇的主要得分空间是H5、H6、H7、H9。桃田贤斗失误4分,主要在H9空间;石宇奇失误达15分,主要在H6、H7空间。可见,桃田贤斗能在H空间抢到高点进行下压得分,得分主要在正手区高点;石宇奇得分主要依靠突击和抢高点,但失误较多,大多集中在正手和反手区域。综合来看,2人得分能力基本持平,石宇奇总得分为14分,桃田贤斗为17分;石宇奇失误28分,桃田贤斗失误18分。这说明桃田贤斗在Q、H空间技战术较稳定,石宇奇在Q空间得分能力不足且失误较多,在H空间有一定的得分能力,但失误也较多。因此,石宇奇应加强前场搓球技术练习,为后场进攻创造机会,同时加强击球的稳定性。
表2 石宇奇和桃田贤斗Q、Z、H空间得失分统计 分
本文的空间效用是用石宇奇与桃田贤斗在各空间中的击球效果来体现。运动员所做的决策都是为了取得主动或压制对手得分,所以,空间效用通过得分、取得主动、相持、陷入被动、失误进行综合衡量。因为比赛是“每球得分制”,根据权重对各个击球效果进行相应的赋值:直接得分效用权重值最大,为1;取得主动的效用权重值为0.5;相持时效用权重值为0;陷入被动的权重值为-0.5;失误效用权重值为-1[5]。综上所述,空间效用值的大小说明运动员在该空间所做决策的优劣,效用值越大,说明运动员所做的决策越优;反之,说明运动员所做的决策越劣。
空间效用计算方法:假设运动员得分的概率为a,压制对手取得主动的概率为b,2人相持概率为c,被对手压制陷入被动概率为d,运动员自身失误概率为e,与之相对应的空间效用权重分别为m1、m2、m3、m4、m5,可得各空间计算公式u=a×m1+b×m2+c×m3+d×m4+e×m5。根据效用计算公式及对相关击球效果的赋值,得出Q、Z、H空间效用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石宇奇、桃田贤斗的Q、Z、H空间效用值
由表3可知,在H空间桃田贤斗的效用值最高,明显高于石宇奇,说明其能利用H空间进攻得分或给对手施压,获得比赛胜利;在Z空间桃田贤斗的效用值最差,在该空间其防守弱于石宇奇;在Q空间桃田贤斗的空间效用值也高于石宇奇,说明桃田贤斗的网前控制能力强于石宇奇。2位运动员详细的效用值如表4所示。
表4 石宇奇、桃田贤斗在27个空间的效用值
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空间技战术使用情况对比赛胜负有一定影响。从石宇奇与桃田贤斗空间技战术的使用及空间效用值可看出,2名运动员的各个空间效用值都存在一定差异。石宇奇在Q空间技术使用丰富,但Q1~Q3空间效用值都低于桃田贤斗,说明石宇奇在Q空间的技术控制能力低于桃田贤斗;但其在Z空间的效用值明显优于桃田贤斗,表明石宇奇在Z空间过渡技术方面优于桃田贤斗;在H空间,石宇奇高远球明显多于桃田贤斗,吊球少于桃田贤斗,2人杀球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后场得分比中,桃田贤斗优于石宇奇,表明H空间效用值桃田贤斗优于石宇奇。
分析石宇奇和桃田贤斗空间技战术使用和空间效用值可看出,在前场空间2人技战术使用频率相差较小,桃田贤斗的前场空间控制能力强,技战术使用较丰富且失误少,能通过控制网前空间给后场创造进攻机会,所以,桃田贤斗前场空间的效用值高于石宇奇。在中场空间,石宇奇利用身高优势截杀桃田贤斗的几次推球,中场空间相持时石宇奇一直处于优势。因此在中场空间,石宇奇的空间效用值高于桃田贤斗。可见,石宇奇有战胜桃田贤斗的实力。在后场空间,2人主动得分能力相同,桃田贤斗失误4分,石宇奇失误15分。后场是较关键的空间,运动员主要通过后场进攻得分或取得比赛的主动权,但石宇奇失误较多,后场空间效用值低于桃田贤斗。纵观Q、Z、H空间效用值,2名运动员均是Q、Z空间效用值小于H空间,说明H空间在羽毛球比赛中非常重要。
以石宇奇为代表的突击型打法运动员和以桃田贤斗为代表的控制型打法运动员,在空间的利用规律上有所侧重与不同。
控制型打法运动员注重前场的空间效用,通过前场丰富、稳定的技战术取得控制权,为后场进攻创造机会。
突击型打法的羽毛球运动员要充分利用中场空间的效能,通过相持状态争取主动。
后场空间对突击型打法与控制型打法运动员都是关键空间,这2种打法的运动员都需提高在后场空间的进攻能力,同时控制失误率,这有助于取得佳绩。
从三维空间视角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运动员各空间的技战术。同时,需加强运动员技术的稳定性训练,丰富其网前空间技战术及控制能力,为后场进攻创造机会。提高相持状况下运动员在中场空间的稳定性、主动性及空间效用值,以获得比赛的主动权。提高运动员在H7、H8、H9空间的杀球得分率,后场空间对取得比赛胜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