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晶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知识、典故,想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去理解它真是太难了,可不理解这些内容,幼儿又如何感受传统文化呢?老师要选择最为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而节日传统文化就是非常合适的内容。
让节日“美味”起来
幼兒园的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莫过于“玩”和“吃”,而中国节日文化又多与美食相结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以美食为切入口,开始了一个学期的传统文化课程。
用更具体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节日文化。端午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粽子,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来认识粽子;然后一边介绍,一边包粽子,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借助多媒体手段,用更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节日的来历。介绍完粽子,我问孩子们:“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当孩子们都回答不出来时,我给他们看了一个关于屈原的动画短片。可爱的动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讲解,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节日的来历。
将抽象词语具象化帮助孩子了解节日的意义。很多节日都寓意着幸福、团圆。如何让孩子理解“团圆”呢?我告诉孩子们,团圆就是“要和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我们在一起吃饭、说话、玩游戏。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让节日“好玩”起来
节日传统文化与户外游戏相结合。我将一些节日习俗图片展示给孩子们,并与户外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图片帮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是吃粽子,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赛龙舟,我找来视频引导幼儿了解这项古老又具有合作精神的运动,然后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感受了一把“赛龙舟”的快乐。
节日传统文化与美工活动相结合。在向孩子介绍“元宵节”时,我就和孩子一起用纸黏土制作了“美味的元宵”。我为他们准备了颜色各异的纸黏土,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选择不同颜色的纸黏土进行制作,最后用白色纸黏土将它们一个个包裹起来。我还用彩色纸为孩子们叠好了一个个的“小碗”。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都非常认真,参与度极高。
让节日“深入”起来
和孩子一起感受节日背后的意义。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不仅是节日当天可进行的活动,也可以作为主题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以中秋活动为例,中秋活动的灵魂是“团圆”。我请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和孩子一起过中秋的照片,引导孩子结合照片简单讲一讲自己的中秋节,鼓励孩子将与家人团聚的过程表达出来。之后我和孩子一起将照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放在图书区,孩子们非常喜欢。老师还可以将“团圆”的情节延续到班级中,鼓励幼儿主动认识新朋友,学习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也能更快地帮助幼儿适应新集体。
将节日与区域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不仅是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也可以围绕节日进行。结合国庆节,我组织幼儿模仿看到的景观进行搭建游戏、模仿解放军走队列。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相关知识,还在数学、艺术等多领域得到了发展。
让节日“完整”起来
只有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思考班级开展活动的同时,我将活动推广到幼儿家庭中去。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向家长详细介绍活动的过程以及孩子们的表现,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过节。孩子们在班中学到的小知识、有关节日的祝福语,都会和家人说一说,充分感受节日的温情、快乐。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七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