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缺失及改进对策研究

2020-03-19 03:51杨淑华
职业·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改进对策中职学生

杨淑华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中职德育教育内容、主体、评判标准和目标四个方面寻找德育缺失原因,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上探索改进德育教育对策,重塑中职学生的新形象,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教育缺失 改进对策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中职学生德育状况堪忧,部分中职学生理想信念、纪律观念、敬业精神、家庭美德和网络道德等缺失。德育缺失实则是德育教育的缺失。

一、德育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一直中职学校担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学工作。为研究中职学生德育缺失原因,对笔者所在学校部分中职学生做了德育教育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德育教育内容、主体、评价标准和目标等。共发放8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788份,有效问卷率为98.5%。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德育缺失原因多且复杂,有以下主要原因。

1.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缺失

调查发现,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内容依次是道德品质,占47.5%;职业道德,占32.5%;纪律教育,占30%。而理想信念、社会公德、网络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等仅占10%左右。这与笔者所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抓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有关,反映出中职学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由于中职学生违纪多,抓纪律教育是很多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重点之一。中职学校和老师普遍认为,学生不违纪、不犯大错误就是万事大吉,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缺乏的德育教育内容依次是社会公德,占27.5%;理想信念教育,占25%;网络道德教育,占22.5%;家庭美德教育,占15%。这说明学生希望得到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网络道德和家庭道德教育,反映德育教育不全面。

2.家庭德育教育主体缺失

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规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调查发现,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学校占87.5%,家庭占25%,社会占10%,其他占5%。很显然学校是绝对的主体,家庭和社会占比较低。

调查发现,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约32.5%,是留守儿童的约61.5%。说明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德育教育主体缺失。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或学习成绩。他们认为,没有陪伴孩子、亏欠孩子,从而溺爱孩子,力图从经济上补偿孩子。孩子也觉得父母欠他的,除了向父母要钱的经济关系,无亲情无爱。

有的家长把德育教育推给学校,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进行德育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在言传身教方面起负面作用。

3.德育社会评判标准缺失

在学校大讲特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对学生冲击特别大。“假疫苗”“脏辣条”“网络诈骗”等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时时曝光,社会对诚信和信用缺失的查处和处罚的力度不大,失信成本较低,侥幸心理居多。那些道德缺失的制假贩假、坑骗欺诈的人往往暴富,对讲诚信者没有奖励,总感觉老实人吃亏。

面对学校德育教育和社会道德评判反差,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怀疑,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假大空,社会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低信任度”,德育道德评判缺失。

学校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而现实中人际关系又往往比较冷漠,“自扫门前雪”。比如万州公交车上司机和乘客发生争执,无人阻止导致公交车坠江的“道德冷漠”事实,见义勇为救老人,扶摔倒老人起来反被讹诈,“救不救”“扶不扶”成为道德悲哀。社会道德评判标准缺失,让处于非观念确立期的中职学生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会被带向反面。

4.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缺失

调查发现,41%的中职学生没有学习目标,74%没有德育目标,58%存在自卑心理。

其主要原因:中职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末端生,文化基础薄弱,不思进取,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上网和贪玩。调查显示,47.5%的学生每天上网3~6小时,12.5%学生每天上网6~10小时。上网主要是游戏、娱乐和网络社交等。

另外,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学习意愿,多数是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不得已来读中职的;有的是被招生老师或者家长劝来的;还有的是看到同学来就来了。学生自卑、厌学、调皮捣蛋,违纪违规,打架斗殴等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德育教育目标缺失。

二、中职德育教育缺失的改进对策

根据前面调查和分析中职学生道德缺失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

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缺乏,中职德育教育内容要完善、丰富和创新。

一是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中国梦,青春梦。

二是加强网络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网络也是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映,文明上网,注重网络礼仪、网络心理、网络安全教育,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化。

三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知道在社会立足不仅靠知识和技能,更靠人品和道德。

四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防范毒品等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不仅从课堂主渠道进行德育教育,要开展多方面主题班会,尤其是多请优秀中职毕业生、大国工匠人物现身说法,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2.建立家庭德育教育机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针对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教德育教育缺失现状,从国家层面研究如何建立新时代家庭德育机制,真正落实习总书记的关于家风、家训、家教建设。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增强家长德育教育责任意识。建立家校德育教育档案和平台,家校达成教育共识,时时互动,让家长在学生中职学习期间不缺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3.弘扬社会道德评判正能量

社会要有明确的道德规范、道德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大力弘扬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等正能量行为,道德评判标准像明镜似的,学校讲的和学生见到的道德评判标准大体一致。用法治力量去推进道德规范,比如对“扶老人”等可作为而不作为的人,不仅要受到道德谴责,还可借鉴美国“疏忽罪论处”、法国“怠于给予救助罪”等一样给予行政拘留等处罚。对不守道德和诚信、违反道德底线,尤其是给人民生活生命带来危害的个人和企业要通过法律给予严厉制裁,让其违法成本大大提高,让道德标准更明晰,使学生不再迷茫。

4.加强中职学生自我教育

无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都是外因,德育教育只有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自觉的行动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尤为重要。

一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和判断能力。比如对社会出现的道德问题开展自辨、他辨,提高学生对道德评判标准的辨识度。

二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地发表一些言论、骂人甚至网络暴力等不道德行为,除了要认识到位,更需增强自制力。

三是树立德育目标。学生要有理想信念,有梦想、有追求,增强文化、德育自信。

四是强化学生的实践德育。学校多让学生到企业、养老院等地方进行道德教育。

五是建立学生的德育档案。把学生诚信、社工等活动记录到档案中,跟学生走一辈子,让学生心中时时处处有道德底线。

参考文献:

[1]罗春秋.家庭德育教育机制与家庭道德伦理建设研究——评《家庭德育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8(22).

[2]崔洁.“互联网+”时代的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

[3]潘吉.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挑战与创新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18(22).

(作者單位:重庆万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改进对策中职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
诗词鉴赏对中职学生德育的提升作用探讨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