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劲晖 李 哲
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未婚、未孕的女性群体,该病西医适当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取中医治疗方式,痛经的基本发病机制是中医所谓“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1]。经血位于胞宫、冲任二脉。痛经有实证和虚证之分。营养不良而引起疼痛,临床上通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制剂等西药治疗来缓解痉挛及止痛效果较好,但是并不会解决根本问题,长期使用较多不良反应并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2]。据了解,雷火灸中除了艾绒外,还含有多种有价值的中草药,笔者使用雷火灸联合扶正操作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见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雷火灸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1.2)岁,气滞血瘀型6例、寒凝湿滞型12例、湿热瘀阻型12例、气血虚弱型10例;高血压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1例,冠心病患者3例。试验组40例采取雷火灸联合扶正操作手法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0±1.5)岁,气滞血瘀型8例、寒凝湿滞型15例、湿热瘀阻型10例、气血虚弱型7例;高血压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0例,冠心病患者1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患者年龄、性别、痛经类型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诊断标准西医标准按《妇产科》标准,患者月经前后有下腹痛及腹胀、腰酸、头痛、恶心呕吐和眩晕、腹泻、乏力等;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医妇科学》: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的,病程超过3个月,但不超过10年者自愿检测,依从性较高,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项试验可以试验。排除妊娠及恶性肿瘤、肺结核、严重感染或外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及不能配合研究,有治疗排斥反应或过敏症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依据诊疗共识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温和灸,灸相关穴位(按辨证分型取穴),以灸至穴位皮肤微微发红,患者自觉温度舒适为度。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扶正法进行雷火灸治疗。月经前5 d至月经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常用穴位:在操作上主要采取补法进行,气滞血瘀型、寒凝湿滞型采用雷火灸距离皮肤1~2 cm,采取雀啄灸,和回旋灸以顺时针为补法,顺时针旋转10次为一壮,施灸次数为偶数,主要选取关元穴、足三里、气海、三阴交、肾俞穴,注意灸至皮肤发红即可。气血虚弱型、湿热瘀阻型,选穴肝俞、太冲、中封、曲全采用雷火灸距离皮肤3~5 cm,操作同前,皮肤发红即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宜过食生冷、不宜过劳、不宜久居寒湿之地、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积极做好月经期的卫生保健,勤洗勤换,避免坐浴,保持会阴部清洁。饮食护理:经期禁辛辣、酸性、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豆类、鱼类、绿叶蔬菜、水果等食物,鼓励饮水,保证大便通畅。艾灸治疗时注意遮挡、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空腹、过劳、过饱、过饥。注意保暖,雷火灸保持红火,及时刮掉艾灰,避免烫伤。操作中与患者沟通,讲解痛经相关知识,介绍雷火灸相关知识,了解其感受;结束后给予暖盐水口服。
1.4.2 观察指标按中医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确定治愈率。
1.4.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治疗后疼痛消退,月经量、色、时间正常,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治疗后疼痛减轻,月经量、色、时间基本正常,3个月经周期可能复发;无效:无变化。
1.4.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5软件分析16.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50.0%、寒凝湿滞型治愈率为46.7%,对照组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16.7%、寒凝湿滞型治愈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热瘀阻型治愈率为30.0%,气血虚弱型治愈率为28.6%,对照组湿热瘀阻型治愈率为33.3%,气血虚弱型治愈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2)P>0.05
近年来,中国原发性痛经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年轻女性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年轻女性喜欢冷饮及空腹吃水果减肥,夏天长期在空调房里;冬季里穿七分裤泄露脚踝及三阴交等,容易导致女性瘀血阻气血液失衡、气血失调及子宫月经瘀血、经期疼痛等。过去服用止痛药能止痛,但疗效不好,大多数病人都有疼痛[3]。那些没有坚持治疗的人在婚姻和生育年龄的痛经尚未治愈,一旦怀孕,如果婚后下一代孩子是一个女孩则痛经的发生率会更高[4]。研究发现现在艾灸和雷火灸可以治疗原发性痛经,雷火灸是阳气之神。可在针刺和艾灸的基础上,通过在艾绒上添加香味来改善,并可加祛风散寒及祛湿通络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灸,针灸穴,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其中的艾绒气味芳香,走窜,并且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配合操作手法,可以更好的达到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效果,笔者采取雀啄灸[5],和回旋灸以顺时针为补法,顺时针旋转10次为一壮,施灸次数为偶数,通过穴位,渗透肌肤,起到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比单纯在雷火灸盒里摆在穴位上效果好,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50.0%、寒凝湿滞型治愈率为46.7%,对照组气滞血瘀型治愈率为16.7%、寒凝湿滞型治愈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热瘀阻型治愈率为30.0%,气血虚弱型治愈率为28.6%,对照组湿热瘀阻型治愈率为33.3%,气血虚弱型治愈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雷火灸联合扶正手法治疗痛经,对气滞血瘀、寒凝湿滞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