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揿针贴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0-03-19 07:01
光明中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针脑瘫耳穴

周 游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致活动受限的症候群,是由于胎儿或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脑部非进行性损失所致的,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障碍、知觉障碍、交流障碍、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的骨骼、肌肉问题[1]。有调查发现,近年脑瘫的发病率约为2.5‰[2]。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高危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以及意外伤发生率的增加,脑瘫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李林[4]曾报道有75.58%的脑瘫患儿合并智力低下。家长通常比较注重患儿的肢体功能,重点关注能不能走路的问题,往往忽视了对智力的改善,通常会走之后才发现存在智力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不能在常规学校学习,影响患儿回归社会。本研究采用头针配合揿针贴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儿,旨在探讨更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儿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于我院康复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儿12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及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儿年龄1~6岁,平均(3.71±1.16) 岁,轻度智力低下7例,中度智力低下23例,重度智力低下10例;常规治疗+头针治疗组年龄1~6岁,平均(3.62±1.08) 岁,轻度智力低下7例,中度智力低下22例,重度智力低下11例;常规治疗+头针+揿针治疗组患儿年龄1~6岁,平均(3.84±1.00) 岁,轻度智力低下7例,中度智力低下23例,重度智力低下10例。比较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诊断标准采用2006版国际脑瘫定义的原则,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规定,按照患儿的发育商数(DQ),智力低下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四个等级。轻度DQ:55~75,中度DQ:40~54,重度DQ:26~39,极重度DQ:≤25。0~3岁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4~6岁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估。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同时伴有智力低下;②年龄1~6岁;③患儿对针灸无恐惧感,无过敏者;④无听力障碍或轻度听力障碍,0.5、1、2、4 kHZ听阈≤40 dB;⑤符合伦理学要求,家长知情同意,愿意配合临床观察。

1.4 排除标准①构音、发音器官器质性疾病患儿;②癫痫发作次数较多患儿;③肝、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造血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严重感染;④因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染色体疾病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智力障碍。

1.5 方法

1.5.1 常规治疗组根据不同患儿的生长发育及个体情况,制定符合患儿病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物理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5]。

1.5.2 常规治疗+头针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并配合电针治疗。头针取穴:四神针、百会、颞三针、智三针、语言一二三区。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选取0.3 mm×25 mm 毫针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语言一区及语言二区连接北京欣东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Q-6F型电针仪,依照患儿病情及耐受程度选取合适的电流强度,留针1 h,每日治疗1次,一个疗程为4周,治疗3个疗程。

1.5.3 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在常规治疗+头针组的基础上加用揿针贴耳穴。耳穴取穴:脑干、肾、心、神门。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用环形揿钉状皮内针直接按揿在耳穴内。一般仅埋患者单耳,留针8 h,留针期间可按压1~2次。耳针起针后24 h可再行上述针刺。可两耳交替进行。一个疗程为4周,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疗程、第3个疗程结束后,根据患儿年龄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进行评估。智力商数(DQ)提高15分以上为显效,提高10~15分为有效,提高10分以下为无效[6]。评估工作由我院评估科室人员承担,评估师不参与训练,在患儿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测评记录。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3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DQ分值均显著提高(P<0.01),常规治疗+头针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DQ分值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DQ分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DQ分值高于常规治疗+头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疗程后,3组DQ分值均显著提高,常规治疗+头针组及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头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疗程、第3个疗程结束后DQ评分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2)P<0.05;3)P<0.01;与常规治疗 + 头针组相比,4)P<0.05。

2.2 3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头针组、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0%、92.5%,常规治疗+头针组及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疗效略优于常规治疗+头针组,但2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3组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例,%)

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中医可归于“痿证”“五迟”“五软”“五硬”范畴。中医古籍中没有小儿脑瘫这个病名,但有不少关于本病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缓慢的记载:“四五岁不能语候”“齿不生候”“头发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张氏医通》曰:“小儿五迟之证,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小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指出了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脑为髓之海”“脑主神明”,髓海充实,则可职司神明。“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三脏失司则损伤脑髓,致脑髓空虚,脏气虚弱,筋脉失养。故中医治疗以滋补肝肾、疏经通络、补脑益髓、醒脑开窍为主要治疗原则。

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张介宾注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头为诸阳之会,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脑为元神之府,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能健脑调神、醒脑开窍;四神针为靳三针之治神要穴,以百会为中心,以调脏腑之经气、健脑益智;颞三针属足少阳胆经,并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针刺颞叶可改善大脑皮层血运,可提高智力、改善运动功能;智三针由神庭、左右本神三穴组成,神庭为元神所居,故可益脑增智;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位于大脑皮层语言区及交流区,针刺上述穴位可促进语言及智力发育。头针取穴以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脏腑经络特点,选取大脑皮层主管语言及交流在体表的投影部位进行针刺,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可改善大脑皮层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脑组织神经细胞发育、修复与再生,又可提高神经中枢的支配或调节功能,促进各项正常反射加速形成。电针可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了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还可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以改善脑部的营养血供及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及智力水平[7,8]。

耳诊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既有记载,如《灵枢·卫气失常》:“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一直发展到清代,中医逐步揭示出耳与五脏的全息性联系,耳朵的外形与母体中胎儿的性态很相似,耳廓是人体的缩影,《灵枢·口问》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罗天益《卫生宝鉴》亦指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络于耳”,耳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躯干四肢均有密切关联,可以反映全身信息并诊断疾病,当人体躯干或内脏发生病变时,会在耳廓上出现相应的阳性反应点,如压痛、脱屑、变形、变色、丘疹、电阻变低等[9]。耳穴贴压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可广泛应用,具有促进患儿大脑发育、改善异常行为、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等治疗作用[10]。本研究选取脑干、心、肾、神门,心主神明,肾藏精,脑干可镇静安神、行气通络,神门亦有宁心安神之效,可以改善患儿睡眠障碍,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语言及智力发育。

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及揿针取耳穴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常规治疗+头针+揿针组的疗效更加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头针组。综上所述,头针配合揿针贴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是一种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大力提倡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及语言能力,可使患儿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头针脑瘫耳穴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