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川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CT室,河南 周口 466000)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均为脑梗死的常见类型,该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1]。既往研究证实[2],高血压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调查资料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呈显著升高趋势,因此有效控制血压也成为临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时血管狭窄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诊断血管狭窄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临床检查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其无法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及邻近关系,且操作繁琐、具有一定创伤性,因此在临床上的运用具有一定局限性[3]。近年来随着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快速发展,头颈部CTA 已逐步成为检查高血压性血管狭窄的重要方法,其具有无创、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粥样斑块的大小及表面状况[4]。本研究以DSA 为金标准,旨在探讨CTA 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120 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4 例,女46 例;年龄55~75 岁,平均(68.12±4.13)岁;病程1~9 d,平均(4.12±1.88)d。纳入标准: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5];高血压诊断符合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诊断标准[6];经CT 或磁共振证实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均行CTA 及DSA 检查;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恶性肿瘤患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组织损伤者;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等继发的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硬化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或功能不全者;造影剂过敏者。
1.2.1 CTA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于患病后1 周行CTA 检查,经肘前静脉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碘佛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0,100 ml∶67.8 g)及生理盐水,注射流率4 m/s,注射总量60 ml,注射药物后15 s 开始进行监测。采用Philips 256 层螺旋CT 机行CTA检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5 kV,管电流250 mAs,矩阵512×512,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观察血管包括颈总-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A1 段、大脑中动脉M1 段、大脑后动脉P1 段及前后交通动脉。
1.2.2 DSA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于患病后2 周行DSA 检查,采用 GE 公司生产的 DSA 机,以Seklinger 技术穿刺,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各段取正、侧、斜位摄片。
1.2.3 数据处理 利用CT 工作站分析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减影处理,并通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高级血管分析等技术重建、分析及诊断血管。
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级法标准对头颈部血管狭窄进行分级:轻度狭窄<30%;中度狭窄为30%~70%;重度狭窄>70%;狭窄处及远端不显影即为闭塞。若同一血管存在多处不同程度的狭窄,则以最窄处评估其狭窄程度。颅内段为前循环海绵窦段及以上;颅外段为后循环硬膜内段。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10 年以上工作经验)根据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对其进行评估,并判断责任血管。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处理,由双人独立不交流录入EXCEL 表格。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无序分类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SA 对高血压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91.67%,CTA 的检出率为87.5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A 及DSA 的检出情况比较
CTA 对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的诊断情况与DS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A 及DSA 诊断血管狭窄情况比较 例
CTA 对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诊断情况与DS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A 及DSA 对责任血管诊断情况比较 例
高血压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病因,既往相关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及心脏病等均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诱发脑梗死[7]。针对脑梗死病因分析可知,脑梗死是一种由脑组织血流中断引起的急性神经损伤,而栓子栓塞或颅外血管复杂斑块所致血栓形成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是血流中断的重要原因,因此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狭窄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及时诊断检测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对于脑梗死病情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法较多且较为容易,但对病因的诊断却较为困难,且目前临床尚无统一标准。DSA 则是临床较多认为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其可精准计算血管狭窄程度,但该检查方法难以评估血管狭窄的原因、斑块性质及血管壁情况,同时其具有一定创伤性、价格昂贵,因此难以在临床广泛普及运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中流动血液MR 信号与周围静态组织MR 信号的差异对比度而形成图像的一种技术,其能够同时观察颅内外动脉情况,无需清除颅骨,且图像不会受到颅底骨质及海绵窦的影响,不会出现假阴性,但其仍具有一定劣势,MRA 显示血管狭窄或分叉部位时易由于涡流而出现假阳性(狭窄假象)。血管彩超由于具有无创、简单易行、重复性较强等优势,如今已俨然成为颈动脉斑块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其检查结果易受到操作者技术的影响。近年来CTA 已成为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狭窄的重要无创手段,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更长的解剖覆盖范围及强大的后处理能力,通过血管减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其运用于血管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刘嘉等[8]研究指出,CTA 是可靠的无创血管成像方法,能够较好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DSA 对高血压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91.67%,CTA 的检出率为87.50%,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A 与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于高血压性脑梗死的血管病变检出情况相同,提示CTA 可作为脑梗死血管病变的重要诊断方法;另外,CTA与金标准DSA 对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血管的诊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DSA 作为金标准,CTA 对于血管狭窄程度的检测具有一定准确性;同时,本研究还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责任血管的判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A 不仅可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还可明确病灶责任血管,利于脑梗死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陈龙华[9]以DSA 作为金标准,分析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CTA 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指出,CTA 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率为92.7%,能够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CTA 能够准确评估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并判断责任血管,同时其还具有无创、高分辨率等优点,其对脑梗死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