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婧婧
摘要:“小学化”倾向由来已久,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相关规定后,数年间,“小学化”之风被遏制不少,然而走在去“小学化”之路上依旧困难重重,我园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结合“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特色,做了很多创造性尝试。
关键词:去“小学化”; 创客
一、去“小学化”道路的荆棘与阻挠
“小学化”倾向由来已久, 去“小学化”口号也不绝于耳,全国各地也争相行动起来, 改环境,变教材,重游戏,轻灌输……近年来,“小学化”倾向作为一个负面词语看似都被大家摒弃,但实际却荼毒不浅。
(一)危害颇多,深受其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颇深且屡禁不止。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阶段的“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正常的大脑发育将产生损害, 这种损害产生于幼儿易疲劳与“小学化”超负荷要求的矛盾之中,忽略了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等多重发展规律,过早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不利于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形式易改,观念难禁
通俗来说,“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阶段教授不适合3~6岁儿童学习的小学知识。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小学化”之风被遏制不少,然而,我认为形式上的“小学化”易改,观念上的“小学化”难禁。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关于“小学化”观念的调查,教师持中庸态度的占74%,完全否定的有10.9%。这一结果令人惊叹,教师相比家长群体在观念上应该更为理性,却也存在大比例被“小学化”所诱导的情况,更何况是家长呢?
二、“小学化”不息的根源性土壤
“小学化”倾向屡禁不止必定有其存在甚至得以发展的根源性土壤,制度失范作为社会因素、认知失范作为思想因素,使科学的幼儿园教育在夹缝中生存,“小学化”倾向肆意猖獗。
(一)制度失范,催生“小学化”
社会学家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其实是一种失范现象,也就是说,应试教育与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法之间存在分离地带,幼小衔接作为纽带极易坠入“小学化”的深渊,并肆意蔓延荼毒双重教育。
(二)认知失范,催化“小学化”
对于幼儿教育,群体性的认知失范表现在教师、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缺乏专业性素养和对于幼儿教育认识的欠缺,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简单的灌输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群体对幼儿教育的不了解、不重视。
三、治“小学化”倾向的新教育之法
(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落地之法
1.弹性作息的研讨与尝试。
“小学化”的根源是制度和认知的失范,教师群体的认知失范表现在以小学的组织形式与作息安排为标准,不允许任何弹性,而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作息的灵活与弹性。化片段式的时间为块面是其一,化全面铺开的混龄混班游戏为园本和班本相结合的自主游戏是其二,基于班级幼儿兴趣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生活环节和过渡环节是其三,关注幼儿一日的生活行为,不受作息限制,师幼共同幸福生活是其四。
2.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幼儿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有着很大差异性,如何从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求同存异?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是抵制“小学化”的利器,如何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真正地落地扎根,我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试一:构建了一套幼儿评估体系,重点关注幼儿学习质量,其中自主性是我园《儿童发展哲学视野下,幼儿自主性体验场构建和利用的研究》课题中的核心,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从自主进餐、自主游戏、自我服务、自我规划、自我评估等多角度实现。尝试二:追随幼儿的真正兴趣,开展班本课程故事,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3.彰显特色的朋友圈。
我园以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的园本特色,并不断践行着。充分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师幼通过共同讨论游戏环境的打造和活动内容,目前形成了19个具有特色的朋友圈自主游戏,有充满探索的沙水圈;有充满社交的家家圈、家家圈2.0;有充满运动的壮壮圈、“biubiu”圈;有充满艺术的时尚圈、小小圈、涂涂圈;有充满原生态的花草圈;还有充满美味的甜甜圈,孩子们在这些圈里自由选择、自主游戏,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新教师准入、培训机制的效度最大化
教师是教育之魂,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界定一般从专业精神、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展开。提升准入、加强培训是重点,建议将幼小衔接纳入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之中,将幼小衔接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在日常教研中关注教师的真正需求,鼓励人人思考、人人参与教科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自主游戏的思考与探索》教研活动中,从教师对于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解到课程游戏化理论书籍的学习,再到游戏的环境创设和实际观察,增长了教师组织幼儿园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三)多途径、浸入式协作,搭建家园合作化平台
如何有效解决家长的认知失范,引导家长群体走进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走进来教知识,走进来分享经验,走进来互相监督,我园进行了不少尝试。
1.家长老师,用“游戏化”对抗“小学化”。我园长期开设“爸爸妈妈来当班”和家长志愿者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们进校园成为教师,在家长为孩子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和体验活动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感受幼儿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培养,从而更好地认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游戏是抵制“小学化”倾向的有力武器。
2.家长沙龙和讲座,教育经验从“一”变“多”。我园家委会在参与园所管理时提出举办家长沙龙和家长讲座,家委会定期将家长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成每一期的主题,同时会邀请知名的教育專家,其中就有一期主题为《“小学化”你怎么看》,家长们对此各抒己见,在热烈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站在去“小学化”阵营。
3.家园互评,互助教育共提升。我园重视家园合作,通过各种途径的合作,维系着良好的家园关系,重频率和形式的同时也注重家园合作的质量,家园互评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每学期末会发放家长评价表,之后会尝试将去“小学化”的内容添加到监督评价表中,好家长也会得到相应的奖状鼓励,互评互助的形式,使得家园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即便去“小学化”道路险阻且漫长,但在追根溯源后明晰了“小学化”的根本缘由,并且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念的熏陶下,从课程游戏化、教师培训、家园沟通等多方面寻找了创造性策略,争做“创客”,走完去“小学化”之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徐海琼.学校创客教育的实践探索之我见[J].考试与评价,2016(9).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