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下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2020-03-18 16:39张媛媛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问题导向

张媛媛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繁多且知识点零散,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文章通过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程组织方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角色改革;问题导向;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34-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basic theory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bu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because of its various contents and scattered knowledge points. In this paper, PBL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to form a student-centered course organization mode. Through problem-oriented, students are guided to learn and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knowledge points are integrated in practical problem analysis.

Keywords: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role reform;problem oriented; modular teaching

一、概述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所有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直存在教学内容庞杂、知识点多、难于掌握等问题,同时随着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城市规划行业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空间设计,“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的逐渐普及,更要求规划师能够从人的角度出发,所做的方案不是拍脑袋,而是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性基础,如对地方文化、人的需求、经济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除了传统的规划知识之外又新增许多的内容,而独立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仅有四年的学习时间且学生基础略显薄弱,因此在专业学习上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授课与使用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零散

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难把握重点,但是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本身来说,其所涵盖的基础概念、用地布局原则、生态、交通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规划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实在无法区分出谁更重要。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若是将教学点各自分散来看,只会让学生学习压力巨大、无所适从。

(二)学时有限,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时代发展需求在变化,城市规划行业目前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特别是2018年国家将国土与规划机构整合,城市规划体系本身有了重大的变革,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功能区划三规合一,将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正在实施,而大数据、信息化对于城市规划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新的分析工具,未来将出现一大批更加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规划形式,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单方面去教授,只会出现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需要接收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双方压力都越来越大的情况;同时,从学校的学时安排来看,如此庞大的内容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能够完全讲解让学生吸收,反而会出现学生压力过大而厌学或是学生努力去学,但是抓不到重点,无法理解的情况;因此PBL教学方法可以说对于这种問题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对于大学来说,背了多少基础概念或知识点并不是关键,更重要是成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系统性思路及面对问题,能够快速解决的能力。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才能够学会思考,变得更有创新意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着眼于具体知识的灌输,才是城市规划教学的发展方向。

学生掌握软件速度很快,但是却不知掌握的软件如何使用,缺少核心的分析思路,在对问题上缺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而且由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对于学习有一定的误解,总是把学习和考试联系在一起,认为上课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缺少对于自己作为一个规划师的自我角色认知,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为学而学,因而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缺少思考,课程、竞赛与运用脱节

课程之间缺少衔接,特别是与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基础性课程之间的关系难以明确体现。由于学生高中的学习习惯使然,对于大学的课程也是采取一种隔离的姿态去看,往往难以融会贯通,简单地将知识学习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

课程学生成果流于浅层思考,缺少可深入性,难以形成有价值的课程成果。以往学生对于自己的研究题目难以坚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一种完成课程作业的心态去完成作业、参加竞赛,导致课程研究成果不能与学生竞赛、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不停地换选题只让学生自顾不暇、对任何一个题目都难以深入,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学生遇困难就退的习惯,使教师想让学生通过选题去进行深入地理论运用的想法成为泡影。

二、PBL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特点

PBL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运用于医学教育方面,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1],是为了解决当时医学界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死记硬背而缺少实践能力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国内对于PBL教学方法的讨论最早起源于1996年前后,在2007年之前运用都较少,直到2007年才开始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2014年之后,对于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入较为繁荣的时期,不同学科都开始尝试引用这一教学方法到课堂中并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实施步骤上的调整。(如图1)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对于PBL教学模式效果及方式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目前国内PBL教学模式的运用还是集中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主,其次就是在对于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教育学理论的摸索方面探讨较多,其他学科的实践性运用相对较少,主要为计算机教育、外国语言教育及生物学教育等,重点运用于实践性课程为主,理论类课程运用相对较少,城市规划原理类型的规划理论课程中运用的实践研究案例更少。(如图2)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方法,让学生围绕问题出发主动去学习寻找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3]。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三、PBL教学模式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

虽然PBL教学模式目前主要以运用于实践性课程为主,理论性课程的运用较少,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实质上来说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城市规划专业的独特性,城市规划原理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针对规划设计实践的直接相关知识,这也是规划原理课程与如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理论性课程最大的区别。其具有与实践高度对接的特征,因此完全采取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而PBL类应对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模式反而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一)课程角色改革,重构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模式

根据PBL教学模式,其实施方法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和修正假设等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课程中教师负责把控研究环节进展、及时对研究思路和框架进行指导和点评,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寻找理论支撑、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和反思概括等步骤。

(二)课程内容改革,以社会实际问题为核心,加大实践课时的占比

以往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因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在PBL教学模式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该教学模式灵活性较高,需要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内容、对于课程进展和授课节奏的把控能力较好,能够引导学生选取适合的实践案例进行讨论学习。对于实践题目的选取,一方面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涵盖城镇化、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另一方面,题目的选择最好能够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学生关心的方面,且选题尽可能小,是学生能够把控的并且感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控制好大方向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做自己有兴趣的题目,引导他们思考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此外,在选题方面主要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选题不能过于宏大,如区域发展、城市战略等,虽然选题有意义,但是过于宏大的题目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控,或者由于太难而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也难于有一定的深入度,可能会写成流水账;选题注意与调研相结合,避免那种基础数据收集方面完全是“网上找找,书上抄抄”的情况出现。

(三)模块化分解研究步骤,逐步引导思考深入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针对的是大二上的学生,这一时期学生还未撰写过研究类的文章,对于如何展开选题的研究、如何寻找相关资料、如何运用资料等都存在畏难情绪。在采用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推进课程的同时,教师适时发挥辅助作用,为学生树立研究信心也非常重要,否则学生极容易由于思考逻辑不清,感到无从下手或是导致研究“虎头蛇尾”。在学生选题之后,将指导的重点放在研究框架的修改完善上,同时教师将研究的步骤罗列出来,让学生逐个完成,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但是教师在指导上需要特别注意自己是輔助角色,不能反客为主。

(四)课程讨论组织以小组为教学组织单位,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课程组织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组织,由教师选定大的选题方向,然后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具体选题,在各环节,教师都参与讨论并进行引导。教师在课程中扮演引路者的角色,而让学生作为主导,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特别是组长学会控制研究进度并挖掘组员的特长,这对于学生未来适应工作也有较好的参考意义。由于城市规划的工作任务从现状调研到规划设计工作量都非常繁重,一项总体规划涉及工作持续半年一年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于城市级别的规划光是调研就要花费一个多月,同时内容往往涉及多个专业的合作,因此学会与人合作,协调各自的工作是规划工作者必然需要面对的。在学校中的联系可以让同学们提前适应这种工作状态。

四、PBL教学模式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积极主动去了解相关理论并运用于问题的分析中

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自己所选择的题目展开研究,仅是从选题上看,就能看到在有一定自主控制权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选题能够从各种角度反复思考是否合理以及调研的可行性等问题,在与教师的互动上也表现较好,之前是老师追着学生问,现在更多的学生追着老师问,同时学生还能通过知网、万方等网上学习平台查找资料,寻找适合自己题目的研究方法,甚至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其他专业的理论,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去解决研究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其他基础理论性课程之间的衔接

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分析为导向,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不同课程内容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其实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但是在传统的学习中,对于基础概念和书本理论的时候学生不能主动去看到其中的联系,但是当面对实际的社会问题分析时,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往往能看到多种要素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去重新拿起课本学习思考,将不同课程的知识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融会贯通,对于部分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是拓展学习了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如2018年的一组学生确定的选题“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市保障房社区居民心理脆弱性机制调查”就是在确定选题之后,通过逐步深入发现还需要用到心理学分析的模型,通过自学结构方程模型和心理評估体系完成的,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课程之后也对选题进行了深化完善并取得全国2019年城乡综合实践调研报告作业评优三等奖。

(三)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形成更加丰富的成果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后,除了在课程中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之外,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小组选题有兴趣的同学占比大幅度提高,以近六年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生为例,2013年-2017年,学生课程作业完成之后愿意进行继续研究的小组比例非常低,而2018年采取PBL教学模式之后,学生愿意进行继续研究的小组比例大幅升高。选题以课程作业为基础,由于学生是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题目,在课程结束时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此学生以课程选题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继而参加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竞赛及全国地理展示大赛等本专业的全国性竞赛,申请成功的比例较高,如2017级学生四组学生申报均立项,其中两组为省级大创、两组为校级大创课题,并计划以此为基础继续参加相关竞赛。

(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正确的研究心态

除了从成果上比之前的课程产出丰富之外,也为学生培养了正确的研究观念,学会持之以恒地对某一个方面题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主动去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运用。如2017级学生中,对特色小镇空间中人之间关系有兴趣的学习了空间生产理论并形成研究框架,对特色小镇开发中原住民老年人身心健康感兴趣的小组则自学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之前流于调查问卷统计的课程成果深入度提升很多。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与其他后续课程教师的沟通,也发现该届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比前几届更主动积极且对研究思路和框架的把控能力明显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及主动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等方面确实有较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更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概念理论的识记,尤其是对于城市规划这类实操性强的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价值。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时间要求较多,学生需要在课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前期对于课程的设计、学生的指导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特别是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课堂驾驭难度大幅度提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特性,还需要进行调整,不能直接搬用,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8):72-74.

[3]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猜你喜欢
PBL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问题导向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