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玉,刘浩瀚,丁 蕾,梁雅丽,文育锋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含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1]。卫生统计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把握生命内在规律,为后期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卫生统计学概念抽象、理论推理多、计算繁杂,数学基础薄弱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卫生统计学时感到吃力、不易理解和掌握[2-4],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挫败感,影响其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调解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5-6]。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改善其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主体,利用SATA-36量表和自制问卷,了解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教学感受、学习需求和学习意见,探索本科生卫生统计学教学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卫生统计学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刚完成卫生统计学课程学习的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大三本科生。授课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晓松主编的《卫生统计学》(第八版),理论课80个学时,实验课40个学时。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主要内容有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类型、统计描述、统计图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参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科研设计基础、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和寿命表等。
在学生完成卫生统计学课程学习之后,利用SATS-36量表来测量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并利用自制问卷了解学生基本特征和学习需求情况。SATS-36量表为7级李克特量表,包含36个条目,从6个维度来测量学生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分别为情感(6个条目)、认知能力(6个条目)、价值(9个条目)、难度(7个条目)、兴趣(4个条目)和努力(4个条目)。正向计分条目的选项分别对应1~7分,反向计分条目的选项分别对应7~1分。由于每个维度对应的条目数不同,将各维度得分进行标准换算,维度标准分为维度下各条目得分相加除以条目数,每个维度的最终得分范围1~7分,得分越高反映学习态度越积极。
定量变量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定性变量用绝对数(构成比)描述;SATS-36量表各维度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和绘图均在R 3.5.3中完成,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以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为94.00%。调查对象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12±1.01)岁,男生76人,女生112人,男女性别比为1∶1.47。卫生统计学是数学的分支,因此调查了学生高考数学成绩,<90分8人(4.26%),90~119分155人(82.45%),≥120分25人(13.30%)。
SATS-36量表包含6个维度,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综合各维度得分,表明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难度维度得分较低,反映学生普遍认为卫生统计学课程内容较难。比较不同性别间维度得分差异情况,发现在情感和难度维度存在差异,表明女性对卫生统计学有较低的情感且认为卫生统计学课程内容更难。比较不同数学能力学生间维度得分差异情况,发现在情感维度存在差异,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卫生统计学的情感维度得分越低。
表1 SATS-36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
表1 SATS-36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
维度男性别女P值 <90分数学能力90~119分 ≥120分P值情感认知能力价值难度兴趣努力4.29±0.98 4.53±1.01 5.36±0.96 3.28±0.80 4.48±1.17 5.03±1.01 3.89±0.90 4.40±0.88 5.52±0.84 2.96±0.66 4.53±1.06 5.23±0.86 0.004 0.336 0.212 0.003 0.767 0.157 3.44±1.03 4.08±0.97 5.44±0.96 3.29±0.64 4.03±0.73 4.72±0.76 4.03±0.93 4.45±0.94 5.47±0.89 3.04±0.72 4.53±1.10 5.18±0.93 4.35±0.98 4.59±0.89 5.35±0.93 3.31±0.84 4.56±1.20 5.10±0.93 0.018 0.218 0.619 0.321 0.412 0.670
对SATS-36量表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除了难度与价值维度、难度与兴趣维度,其他维度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难度与努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感觉卫生统计学课程难度大的学生越努力,其他维度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2 SATS-36量表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也调查了学生对13类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设有3个选项,分别为“没印象”“知道但不会用”和“熟悉并能使用”。从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只有少数学生对所学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没印象”,且随着知识难度增加比例上升;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掌握处于“熟悉并能使用”和“知道但不会用”的层次;但是,除了假设检验基础,50%以上的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知识并不能应用,见图1。
对应卫生统计学的学习需求情况,172(91.49%)位学生认为该课程重要,153(81.38%)位希望学习卫生统计学,179(95.21%)位希望学好卫生统计学。对卫生统计学课程整体满意情况,69(36.70%)位评价为“满意”,114(60.64%)位评价为“尚可”。对卫生统计学课时安排满意情况,70(37.23%)位评价为“满意”,105(55.85%)位评价为“尚可”。对卫生统计学实验课安排满意情况,68(36.17%)位评价为“满意”,100(53.19%)位评价为“尚可”。对卫生统计学实验课上课形式,48(25.53%)位希望进行“案例讨论”,113(60.11%)位希望进行“软件操作”,62(32.98%)位希望进行双语教学。
图1 学生对13类卫生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利用SATS-36量表,从情感、认知能力、价值、难度、兴趣和努力6个维度了解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预防医学本科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总体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在难度维度上得分偏低,表明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大,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比较国内相似高校,均存在这一现象[7]。由于卫生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有大量公式推导和计算,导致该学科难学又难用,这是目前卫生统计学教学现状[8]。比较不同性别、数学能力学生间维度得分差异情况,发现在情感和难度维度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教育模式优化的进程中将会起到推动作用。除了难度与价值维度、难度与兴趣维度,其他维度间存在相关性,表明卫生统计学学习态度的6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维度,避免“木桶理论”现象出现。
对卫生统计学认知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停留在“知道但不会用”,表明学生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学完之后,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该结果与王陵的调查一致[9]。但是,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该现象表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卫生统计学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提示需要优化卫生统计学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统计知识的具体应用,在课程考核中注重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虽然卫生统计学难度大,学习过程中有一定困难。但是,调查发现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的地位给予肯定,并且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授课模式能够接受,但是学生希望改进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如进行“案例讨论”和“软件操作”。这表明学生希望加强卫生统计学应用能力培养,这与卫生统计学认知情况调查发现的学生卫生统计学应用能力差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卫生统计学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学习需求,但是学生认为卫生统计学学习难度大,自身应用能力差。在未来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应用需求,加强卫生统计学应用能力培养,为提高卫生统计学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参考。